《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发展、形成的过程,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儿童这种与生俱来的探索欲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基础。
片断:“圆锥的体积”
师:这个蛋筒的形状像什么?为什么?
生1:这个蛋筒的形状像圆锥。
生2:因为它有两个面,一个是底面,一个是曲面,还有一个顶点。
师(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蛋筒):如果把蛋筒送给你,你选哪个?
生3:我选大的,因为我喜欢吃大的。
生4:我选小的,因为小的可能更好吃。
师(出示两个差不多大的蛋筒):这两个蛋筒,你选哪个?
(学生们分不出大小,纷纷议论)
师:今天,我们将学习什么内容?
生:求圆锥的体积。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中。我们是怎样进行转换的?
生:把圆柱转换成长方体。
师:你认为圆锥的体积可能和什么图形的体积有联系?
生5:圆锥的体积可能与长方体的体积有联系。
生6:圆锥的体积可能和圆柱的体积有关。
师:圆锥的体积和什么样的圆柱体积有关系?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气氛热烈)
生7:圆锥可能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有关系。
师:圆锥的体积和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8: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比圆柱的体积小一些。
生9: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2。
生10: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师: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
生11:将圆锥装满水后倒入等底等高的圆柱里,看要倒几次。
生12:将圆柱装满土后倒入等底等高的圆锥里,看可倒几个圆锥。
生13:做实验证明。
(出示实验器材)
师:实验前,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生14:认识实验器材。
生15:先读实验报告,再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生16:不要把水弄出来。
生17:注意是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比。
生18:要把水装满,放平。
生19:可能会有误差。
(学生分组做实验,同桌讨论实验情况,小组交流实验结果,最后召开实验信息发布会,各组自由发言.进行答辩)
师(小结):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反思:
1、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认真、反复地观察和比较,独立地思考、归纳、分析与整理,这一切都需要时间作保证。本课改变了过去教师先引导学生复习旧知再一步步演示的做法,而是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近15分钟),先让学生猜想圆锥的体积可能和什么样图形的体积有联系,再进一步猜测是与什么样的圆柱体积有关系。这样让学生猜一猜,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接着让学生亲手实践,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再根据实验的结果概括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由于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2、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本节课中,首先由现实生活问题引入,复习圆锥的特征,接着探究“圆锥的体积”这个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先安排了“尝试猜测”这个环节,可以看作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这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由于问题和实验时的注意事项是学生自己提出的,因此,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尝试、对比、讨论、交流,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发展。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及时进行反思、总结,并发现实验中的误差。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圆锥的体积公式,而且在思维火花的互相碰撞中,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得到增强,合作能力也不断得到提高。
3、为学生构建展示 www.gaofen123.com 平台,感受探究成功的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所有的想法、方案和设想都会化成灰烬,变成木乃伊。”因此,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感受自主探究的乐趣。本课安排做实验。使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实验中,不是让学生埋头操作,而是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所得和体会,最后汇报实验结果,并进行答辩、质疑。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广阔舞台,而且使学生学会做实验的步骤、方法,明确做实验的要求,养成做实验的良好习惯,享受到自主探究的乐趣。
上一篇:数学课,该给学生些什么?
下一篇:《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同课异构的实践与思考
TAG:
+《例谈数学探究性学习》相关文章
- › 例谈数学习题的“加工”
- › 例谈数学探究性学习
- › 例谈数学教学内容的简化
- › 例谈数学概念的精彩引入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例谈数学探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