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教学案例反思例谈数学概念的精彩引入

数学教学案例反思

当前:首页 >> 例谈数学概念的精彩引入

例谈数学概念的精彩引入

日期:10-19 12:14:29 | 数学教学案例反思 | 浏览次数: 993 次 | 收藏

标签:数学教学案例 数学教学反思,http://www.gaofen123.com 例谈数学概念的精彩引入,
  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的细胞,是形成数学知识体系的基本要素,是数学基础知识的核心。学生学习概念有一个准备的过程,这个过程就称为“概念的引入”。概念引入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深入浅出,切忌单刀直入、和盘托出,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体验、去思考、去建构。有效的概念引入,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理解和掌握概念。现剪辑几个精彩的镜头与同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镜头一:直观引入。如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教师与学生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又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个新的内容。你们先仔细观察老师的两个动作(教师用手摸课桌面和课桌面的角),你们猜猜:刚才哪个动作,老师的手摸到了角?大家像老师刚才那样再试一试。这节课,我们来认识角。”[教师以课桌面上的角为载体,以直观的动作为依托,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体验等过程,发现并认识“角”。这样的情境设计抛开了形式包装,突出了“角”在生活中存在的普遍性,既节约了教学时间,又便于学生初步体会角的形状。]
  镜头二:操作引入。如学习“比例尺”时,教师提出要求:“请大家用直尺在自己的草稿纸上画一条10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1米长的线段。”当学生说“草稿纸画不下”时,教师提问:“怎样把1米长的线段画在自己的草稿纸上?用自己想出的办法试试看。用这样的办法能画出1000米长的线段吗?”学生自主探究,然后交流。[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尝试解决问题的情境,学生在画线段的过程中,由于操作本身由易到难,自然引发了解决问题的内在需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体会到比例尺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又能形成比例尺的体验与感悟。“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关注了数学概念的形成背景,又重视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建立数学模型,突出了数学思考与逻辑表达的潜在意义,教学层次较高。]
  镜头三:游戏引入。如学习“最小公倍数”时,教师说:“请大家报数,并记住自己所报的数是多少。”学生报数1、2、3……“请报数是2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再请报数是3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学生按要求起立后坐下。“你们发现了什么?”生1:“我发现有的同学两次都站起来了。”“报哪些数的同学两次都站起来了?”生1:“报6、12、18……的同学。”“报6的同学能说说为什么两次都站起来吗?”生2:“因为6既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所以两次都要站起来。”教师小结:“6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可以说6是2和3的公倍数。(板书:公倍数)这样的数还有吗?”生:“6、18、24、30……”“最大的是几?最小的是几?”生3:“找不出最大的,最小的是6。”教师再次小结:“2和3的公倍数中6最小,我们称它是2和3的最小公倍数。(板书:最小)2和3的公倍数有很多,而且不可能有一个最大的公倍数,所以研究两个数的公倍数一般只研究最小公倍数。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关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这样从最熟悉的报数游戏展开教学,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在宽松自由的气氛中学习概念、理解概念,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镜头四:问题引入。学习“按比例分配”时,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12个乒乓球,如果把这12个乒乓球作为礼物送给3个同学,应该怎样分最好?”“平均分。”“平均分该怎样分?”“等量分。”“假如老师把这12个乒乓球作为奖品,奖给在立定跳远比赛中获得前三名的3个同学,又该怎样分才合理?”学生反馈后,教师谈话引申:“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经济建设等各项工作中,都会遇到很多不能平均分的问题。例如,我们通常所喝的酸牛奶中的水、牛奶、糖等成分会一样多吗?建筑工人用水泥、石子、沙子搅拌的混凝土浇筑路面,其中的份数会同样多吗?空气中的氧气、氢气等气体会等量吗?一个公司的年终奖分配会相同吗?不同的分配方法和不同的分法所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不是平均分而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教师板书课题:按比例分配)[教师充分考虑了知识的前后联系,以12个乒乓球为信息载体,设计了两道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应平均分和不宜平均分),以引起学生对不能按等量分的实际问题的探究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内在需求。教师的谈话引申,是对按比例分配问题的有意义拓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按比例分配的问题广泛存在

  www.gaofen123.com 于我们的生活中。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思维的逐渐发展,教学应向激发学生探求知识本身的内在兴趣迈进,而不能停留在机械、肤浅的表面形式上。]
  镜头五:实例引入。学习“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时,教师说:“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在我们人体上有许多有趣的比。例如:拳头翻滚一周的长度与脚的长度的比是1:1,身高与胸围长度的比大约是2:1,脚长与身高长度的比是1:7。这些有趣的比作用可大啦。比如你到商店去买袜子,只要将袜底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如果你是一个大侦探,只要发现了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身材的大约高度。这些奥秘是用比例知识计算的,你们想知道什么叫做比例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师选取一些生动形象的实际例子来引入数学概念,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又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
  镜头六:实验引入。学习“体积和体积单位”时,可做以下实验:A.把一块石头放入有水的玻璃杯中,观察水面的变化;B.取一只杯子装满细沙(沙与杯口平),把沙子全部倒出来,然后放进一个木块,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观察会出现什么情况。实验完毕后,师问:“从这两个实验中,你观察到了什么?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归纳结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体积和体积单位。”[“体积”这个涉及到三维空间的概念,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是有难度的。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两个实验把体积这个静止的概念,借助水面的上升、沙子的剩余而动化了,使学生通过实验真切地感知到“体积”这一概念的内涵,并借助这两个实验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为学生学习抽象的几何知识开辟了良好的途径。]
  镜头七:旧知引入。学习“几分之一”时,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学校组织去春游,妈妈给小华和小明买了4个苹果、2个梨、1块月饼,让两人平均分,每人得多少?用数表示出来。(2个、1个、半个)‘半个’怎样用数表示出来?”很自然地引出分数。[教师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整数知识引出新概念——分数,可以强化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建立概念体系,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是系统的、完整的。利用这种方法引入,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镜头八:计算引入。学习“倒数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先给出几个乘积是1的两个数相乘的算式,如3/8×8/3、7/15×15/7、1/80×80,让学生计算出结果再观察分析,从中发现规律,继而引出“倒数”概念,揭示其本质属性。
  镜头九:猜想引入。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时,课始教师就给学生揭示这节课要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要求学生根据课题进行猜想。学生依据自己的直觉大胆地想到“百分数与分数有关”、“百分数与百有关”、“百分数可能是一种特殊的分数”等,然后再引导学生学习新课。“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猜想作为数学想像表现形式的最高层次,属于创造性想像,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强大动力。[这样引入.既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引发多端的联想,使学生的思维像展翅的雄鹰在知识的天空中翱翔,在自由联想的天地中获得最大的发展。]

 

+《例谈数学概念的精彩引入》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数学教学案例反思 更新

数学教学案例反思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