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四册42—143页。
教材简析
“千克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进一步学习质量单位等知识有着重要意义。但是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具体、直观,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而且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对千克的内涵和外延比较陌生,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教学设想
运用引导探索的教学策略,以“用活教材,练活习题,激活课堂”为教学途经,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应用于生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建立1千克的质量概念;使学生初步了解用秤称物体以确定质量的方法。
2.注重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一千克重量的概念,体验一千克的实际重量。
教学难点
一千克重量概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洗衣粉、沙子、台秤、白糖、鸡蛋、实物投影仪等。
学具:每组有袋装盐、一袋物品(小橙、苹果、雪梨)、台秤、实验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猜一猜我有多高、有多重?(学生猜)大家都没有猜准,老师告诉大家,我的身高是1米56厘米,体重是53千克。(副板书)
(老师再请两位同学:一个胖的和一矮小的学生来汇报他们的体重和身高。
(副板书):
师 生l 生2 (用什么单位)
1米56厘米 ?米?厘米 ?米?厘米 长度单位
53千克 ?千克 ?千克 质量单位
师:象这样表示人的身高、物品的长短时我们可以用长度单位(米、厘米);而表示人的体重、物品的轻重时我们可以用质量单位,质量单位有很多,今天我们重点来学习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千克。(板书:千克( )的初步认识)
既然它是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你知道它用英文字母又怎么表示呢?
(有同学会说——kg,老师补充板书)
(设计说明:通过让学生猜一猜老师和两位学生的身高和体重,在比较长度单位的同时引出表示人的体重、物品的轻重时可以用质量单位,而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千克(kg)就是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这使得学生在一种很亲切的气氛中,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在对比长度单位中很自然地记住了一种新的国际单位,由此导入新课,激起了学生渴望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二、操作感知。建立概念
1.猜一猜。老师先拿出一包标有1千克的食盐和一袋水果,同学们猜一猜哪包重?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来验证呢?(请学生猜,学生产生争论,若学生说可以掂,师进入2,若学生说用秤称,进入3)
2.掂一掂。
师让几位学生掂一掂这两样物品,感受轻重,说一说谁比谁轻?谁比谁重?
(设计说明:通过猜来过渡到认识盘秤,通过猜来进一步感受物体的轻重,通过猜来培养同学们的猜测意识和探索能力)
3.认识盘秤。
师:用手掂后,大家仍有不同意见,到底谁重谁轻,还有什么办法呢?
生:用秤称。
师:你认识哪几种秤?(请同学来说)
(电脑显示或同学们展示各种秤,电子秤、弹簧秤、台秤 www.gaofen123.com 、磅秤、天平、盘秤等)
老师拿出实物,请学生一起认识盘秤。
师:秤面上1、2、3、4、5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在没称物品时,秤的指针指向几?
生:指针指到刻度1,就是1千克,刻度2就是2千克。在没称物品时,秤的指针指向O。
4.称一称。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每组都有几袋物品,你们愿意称一称吗?各小组合作称出l千克物品。
师:每一组称完以后,小组汇报,填好上表,从表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这一袋1千克苹果和这一袋1千克苹果的个数不一样?
生:因大小不一样,大的苹果每个质量大,1千克苹果的个数小,小的苹果每个质量小,1千克苹果的个数大。
(4)掂一掂或提一提,感受1千克物品的重量。
师:刚才大家已经称出你们组苹果的质量为1千克,请每个同学掂一掂。
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1千克物品的质量,接下来交换物品再掂一掂。学生进行掂一掂活动。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做个游戏,你们已经感受了1千克物品的质量,知道1千克有多重,这里有3个盒子,你们能不能掂一掂,看一看哪一个盒子是1千克重?
(请3个学生来掂,盒子编上号,掂完以后,再用秤称并证实)
(设计说明:感受一千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在通过学生猜一猜引发争论之后,老师着重为学生提供小组合作、探索的学习氛围,小组内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反复称一称、掂一掂、提一提的实践活动,学生真正是在自己亲身经历和体验下感受一千克的实际质量。
在建立了一千克的质量观念后,再通过猜质量的游戏,渗透估计的思想及方法。使学生进一步感受1千克的质量)
(5)感受几千克。
①师:再请你闭上眼睛,猜猜手里的书包大约有多重?(生:比1千克重)
你知道大约是几千克重吗?(生摇头,无法估计)
你们想不想知道2千克、3千克或几千克有多重?
在小组里找一找,放在手上掂一掂,然后再用秤称一称。(小组活动后,全班汇报交流)
②联系实际。
师:在你的身边任意找一样东西,先掂一掂,估计出它的质量,再用秤称出它的质量。
你能以千克为单位说出生活中你熟悉的物品的质量吗?
(学生汇报,老师展示课件中拍摄到的物品质量)
师:看来,生活中我们常用千克来表示物体有多重。
(设计说明:在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时还特别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爱数学的目的)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基础题。
(1)妈妈买来4千克西瓜,花了12元,l千克西瓜多少元?
(2)8个苹果重2千克,照这样( )个苹果约重1千克。
(3)
2.提高题:亮亮给外公写了一封信,但外公看了之后,却笑得直不起腰来,我们看看亮亮写了些什么呢?
外公:
您好!我已经8岁了,身体很好,体重已达32厘米,身高有120千克,昨天我去春游啦!我们班游玩’的地点是动物园,每张门票价格是5千克,在那里我看到了许多动物,有我最喜欢的重达3000kl的大象和脖子长达2千克的长颈鹿,我玩得可高兴啦!
(设计说明:通过基础题的训练,使学生巩固对质量单位“千克”的认识,进一步巩固1千克和几千克的质量概念,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目标;通过提高题的训练,使学生进一步弄清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区别。而且,通过训练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使学生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加强学生探索的精神)
四、全课总结。课后延伸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
我们知道质量单位还有很多,比如说一枚硬币的质量,若用千克做单位合适吗?用什么单位合适呢?(生:克)克和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有兴趣 www.gaofen123.com 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去了解,今后我们再共同来研究。
(设计说明:这环节的设计不仅对全课做了较好的总结,而且调动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一举两得)
作业设计
1.调查三位同学的体重,比较一下他们之间的质量关系。(要求和目的:可与一个体形较胖的,一个体形较瘦的和一个中等体形的同学联系,相互告知自己的体重,比较体重;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想一想:1千克棉花与1千克铁比较,哪个重一些?(目的: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棉花和铁感觉上好像一轻一重,但质量都是1千克,所以是一样重的)
3.游戏:由爸爸妈妈选定家里某一物品,让你猜一猜这个物品有多重?你有哪些方法?(目的: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学生实际操作并与爸爸、妈妈讨论,汇报采用的方法应有: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等)
教学反思
《千克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九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质量概念。
《千克的初步认识》的教学看似简单,其实难以把握,主要是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质量单位又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经验告诉我,孩子接受知识必须是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感性到理性,这个过程不能完全由老师来包办。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多方位体验。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走进生活,激发兴趣。
学生在生活中对物体的轻重已经有所体验,只不过由于质量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只靠观察得到,所以教学开始首先通过让学生猜一猜老师和两位学生的身高和体重,在比较长度单位的同时引出表示人的体重、物品的轻重的质量单位,使学生在已有的生活基础上,在对比长度单位中很自然地记住了一种新的法定单位,由此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质量单位的欲望。
2.操作体验,认识概念。
在教学中,老师着重为学生提供小组合作、探索的学习氛围,组内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反复称一称、掂一掂、提一提的实践活动,亲身经历和体验了1千克的重量。建立了1千克的重量概念后.再通过猜质量的游戏和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逐步感受几千克的重量,在设计中渗透了“猜想——验证——结论”这一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爱数学的目的,体现了“在需要中学”的思想。
3.运用图片、实物,突破难点。
在教学中,集体观察了学生带来的各种秤和配套的教学图片,目的在于突破难点、加深印象。了解商店物品的质量,介绍各种秤的名称及盘秤称量方法;让学生称2千克、3千克及几千克等物体的重量。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以“体验”为学习形式贯穿始终。但我想,对于什么是体验?究竟怎样体验?学生是否体验到了?体验到了什么?还值得我们深思与探讨。 .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