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分数的探究”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当前:首页 >> “分数的探究”教学设计

“分数的探究”教学设计

日期:10-31 19:57:01 |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 浏览次数: 626 次 | 收藏

标签:教学设计,http://www.gaofen123.com “分数的探究”教学设计,

  原编者按:在“第五届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系列研讨会”武夷山会场,来自台湾的吕玉英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探究”一课,磁石般地吸引了与会的专家和教师代表。她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开放有度,牢牢地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方向,引领学生在课堂上生成一个又一个亮点,向大家诠释了她对教学的个性化理解及其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为了展现该课精彩的教学过程,本刊编辑部编发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以飨读者。在整理过程中,对于不太影响理解的名词术语、叙述方式,我们尽可能保持原貌。
  
  一、教学年级
  
  高年级(已学过等值分数)。
  
  二、教学时间
  
  1或2节(视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
  
  三、教学目标
  
  (一)诊断学生能以每盒内的物体个数不同,代表“全体”不同的情况下,了解分数的意义。
  (二)认识分数在同类的单位“1”下比较大小。
  (三)能将同类量但单位“1”不同的情境,转化为同类量且单位“1”相同的情境,并进行异分母分数的合成或分解。
  (四)能拟题并列式,解决异分母分数的合成与分解。
  (五)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问题。
  
  四、活动目标
  
  (一)认识1/2>1/3,并举例说明其合理性。
  (二)在离散量中,以单位“1”的不同,引出1/3盒单位分量的个数多于1/2盒单位分量的个数的认知冲突,以探究单位“1”相同的问题。
  (三)因应单位“1”相同的必要性,在不改变原有条件下转化情境,对原来的分数重新描述,并解决异分母分数的比较、合成与分解的问题。
  (四)在情境转化的过程中,体验分数乘法的活动。
  (五)能举例,并列式解决异分母分数的合成与分解的问题。
  (六)能以共测单位解决异分母分数的比较、合成与分解的问题。
  
  五、教学概说
  
  (一)分数的概念。
  分数的发展始于处理除法中“余数”的再等分,因此部分/全体的运思是此阶段非常重要的认识发展。在处理余数再次等分后,以分数的形式表征,其中除数是“全体”,亦是单位“1”;余数是“部分”,亦是部分占全体的几分之几的关系描述,故单位“1”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学生学习分数时,往往记住等分后所得的分数数值,而忽略此分数的整体量“1”是什么。所以学生到了高年级解分数的应用题时,遇到单位“1”转换的情境,常不知题意,更谈不上如何解题。因此,隐藏于分数程序性知识背后的东西,其充分且必要条件是代表“全体”的“1”是一样的基础下才能运作。故本教学活动一方面诊断学生分数的概念,一方面以认知冲突突显“1”的重要性,并进行分数的比较、合成与分解的解题历程。
  本阶段分数的合成与分解即是异分母分数的运算,故通分是解题的关键,其建基于等值分数概念理解下,才得以运作。因此本教学活动,期望学生能认识“共测单位”,以解决异分母分数的合成与分解问题。
  (二)学生拟题。(略)
  (三)转化能力。
  数学概念的形成必须包含三个元素:一为情境(Situation),一为表征(Presentation),以及数学的不变性(Invariance)。一个概念形成时,应在情境的多元性、表征多样化下仍保持其数学之不变性,因此本教学活动利用情境改变,让分数的单位“1”成为共同单位量下,学生仍能掌握分数的内容物,学生透过情境转变对分数的表征重新描述,以建构分数之概念。同时,在异分母分数的运算历程中,能运用通分,以解决异分母分数的比较、合成与分解的问题。
  
  六、学生有关分数的先备知能
  
  (一)分数的多重意义中,至少掌握最基础的部分/全体之运思及实测的结果。
  (二)认识真分数、带分数、假分数以及“1”与2/2、3/3等分数相等的意义。
  (三)认识等值分数的意义,其表征虽然不同,但其数值是等价的。
  
  七、教学活动设计
  
  (一)诊断并提出问题。
  1/2和1/3哪一个数比较大?你能不能用一个比萨或其他物品举例并说明它?
  1.学生可能的回答:(1)1/2大于1/3。(2)写作1/2>1/3。(3)其他。
  2.学生可能拟题:(1)小英吃了一个比萨的1/2比小明吃一个比萨的1/3多。(2)其他。
  (说明:学生凭直觉判断出1/2大于1/3,但对其理由不清楚,故要求学生举例说明,但教师期望学生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说明在同类量且单位“1”相同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比较。)
  (二)提出问题,引起认知冲突。
  小琪和小华在同一家商店买一样大小的蛋黄酥,小琪买的是一盒装有6个的,小华买的是一盒装有12个的。小琪吃了她的1/2,小华吃了他的1/3,请问他们谁吃得多?
  学生可能的回答:(1)小琪的1/2比小华的1/3多。(2)小华的1/3比小琪的1/2多,因为小华的盒里面蛋黄酥的个数多。(3)其他。
  (说明:教师提出单位“1”不同时,产生1/3比1/2多,这和前面的结论产生认知冲突,进而突显弄清单位“1”相同才能比较大小的重要性。)
  (三)提出核心问题。
  1.现在小琪吃她的蛋黄酥的1/2和小华吃他的蛋黄酥的1/3,比较之后却发现小华吃的1/3比小琪吃的1/2的蛋黄酥个数多。这和前面大家讨论的1/2大于1/3不同,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呢?
  学生可能的回答:(1)小华吃了4个蛋黄酥,小琪吃了3个蛋黄酥,小华吃得多,因此比较个数就可以了。(2)1/3大于1/2是因为两盒中蛋黄酥的个数不一样,所以这样比较是不合理的。(3)如果要比较,必须使每一盒中蛋黄酥的个数一样多,这样比较才公平。(4)其他。
  (说明:学生能探究1/3大于1/2与前面的1/2大于1/3所产生的矛盾,其理由是单位“1”不一样,所以是不能比较的。)
  2.现在小琪吃她的蛋黄酥的1/2和小华吃他的蛋黄酥的1/3,要使他们能比较,我们需要把他们的蛋黄酥重新改装,使得每一盒的蛋黄酥数量一样多。请问:在不改变他们原来的蛋黄酥个数的情况之下,如何改装才能使每一盒的蛋黄酥个数一样多?
  学生可能的回答:(1)把小琪的6个蛋黄酥当做一盒时,小华的12个蛋黄酥可以装成两盒。(2)把小华的12个蛋黄酥当做一盒时,小琪的6个可以装成半盒。(3)其他。
  (说明:学生可以小组讨论,以多少个蛋黄酥当做一盒时,重新描述小琪和小华各有几盒蛋黄酥。)
  3.现在每一盒里的蛋黄酥个数一样,请问:小琪吃原先的1/2盒蛋黄酥,现在应该说她吃了几盒?小华吃原来的1/3盒蛋黄酥,现在应该说

  www.gaofen123.com 他吃了几盒?
  学生可能的回答:(1)当一盒蛋黄酥是6个时,小琪吃的是1/2盒,小华吃的是2盒的1/3,所以是2/3盒。(2)当一盒蛋黄酥是12个时,小华吃的是1/3盒,小琪吃1/2盒的1/2,所以是1/4盒。(3)其他。
  (说明:学生适应情境改变,对小华和小琪吃的蛋黄酥,在同样单位“1”下重新描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4.现在每一盒里的蛋黄酥个数一样,请问现在小琪和小华谁吃得比较多?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的回答:(1)小华吃2/3盒,小琪吃1/2盒,因此2/3盒比1/2盒多。(2)小华吃1/3盒,小琪吃1/4盒,所以1/3盒比1/4盒多。(3)其他。
  (说明:学生能以等值分数来进行比较。)
  (四)核心拟题。
  1.依据上面情境的转化,想知道小琪和小华一共吃了多少盒蛋黄酥,请学生进行出题,并且解题。
  学生可能的回答:(1)一盒蛋黄酥有6个,小琪吃1/2盒,小华吃2/3盒,请问他们一共吃多少盒?解题:1/2+2/3=3/6+4/6=7/6=1(1/6)(盒)。(2)其他。
  (说明:学生能依照所给的信息与问题,拟出完整的情境题型。)
  2.请说明解题过程与结果。
  学生可能的回答:(1)1/2跟2/3都把分母切割成6等份时,则1/2是3/6,2/3是4/6,这样在同样6等份下就可以进行加法运算。(2)其他。
  (说明:学生能说明异分母分数的合成,必须寻找分母的共通尺度来测量,才能进行运算。)
  (五)延伸问题。
  1.3/4- 1/3=()。(1)请出题,并进行解题。(2)请说明其解题过程和结果。
  学生尝试出题并解题。学生能说明解题算式与结果。
  (说明:学生能在同样单位量下,描述3/4和1/2的意义下并出题和解题。)
  2.学生各组拟出与今天的学习有关的问题,然后交换解题。
  (说明:检核学生学习情况,并作为下节课数学材料选择的参考。)
  
   (选自《小学青年教师·数学版》)
  

 
TAG:

相关分类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更新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