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人教版3年级上册第7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对分数的生活化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最初步的数学化的整理和概括。本课主要学习“几分之一”的分数,了解它的产生和应用,会读会写,知道各部分名称并认识几分之几。本课的知识看似简单,但对学生来说是数的认识的突破(从整数向非整数的突破),是认知结构上的新建,是思维上的一次飞跃。本课的学习将对日后建立完整的“分数意义”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们并不理解。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里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以分数来表述。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地反思并获取知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能根据实际操作的结果用相应的分数表示相应的等份;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
2.通过学生操作、观察、分析、比较,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并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3.使学生感受到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认识几分之一和对几分之几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分数资料、正方形彩纸。
设计理念: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沟通、理解和创新的过程,它不再是简单地把知识装进学生头脑,而是通过学生主动的思维活动,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主见”和“思想”。毫无疑问,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师生之间沟通和理解,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课堂提问经过精心设计巧妙使用,才能产生积极作用达到良好的效果。促进学生思考,促进师生互动。把学习数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掌握数学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小主人”的目的。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请学生课前查阅分数的有关资料,让学生在课堂上汇报收获,教师总结出所有的分数都起源于“分”,揭示这节课从“分”来入手。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先在屏幕上分一分,把6个苹果平均分到3个篮子里,怎么合理就怎么分。(图略。)
教师总结学生分法并着重强调“平均分”,并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什么是平均分,说明只有平均分才合理,并继续把两个苹果平均分。
【评析:平均分苹果的过程由学生在电脑上操作显示,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巩固了平均分的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让学生能表述出自已分的过程,也就是把2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个。接着平均分一个苹果。
引导学生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半个。这“半个”应该用什么数表示呢?揭示课题“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板书课题。)
【评析:通过动画演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半的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知道了可以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
二、合作交流,探究思考
师:请同学们结合屏幕上的问题,小组讨论这“半个苹果”用什么数字表示比较合适。
生:这“半个苹果”应该用二分之一表示。读作二分之一。写时先画一条横线,然后把平均分的份数写在横线下,取出其中的份数写在横线上。
师:这就是二分之一。苹果大家会分了,那么换成图形还会不会分?让我们来试试,判断这些图形的涂色部分能不能用二分之一来表示。为什么?(出示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等图形。)
生:我们可以用折纸的方法,判断这是二分之一。
【评析:教师用分苹果、分图形、折纸等方法反复巩固二分之一这部分内容,充分夯实了基础,为后面教学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等扫清了障碍。】
师:好眼力。长方形有点特殊,用折纸的方法好像不行,你们能找找别的方法吗?对,剪贴法,果然它也能用二分之一来表示。那这第四个图形的涂色部分应该怎么表示呢?请大家在书上第75页的例2中找找答案。
生: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份应该是三分之一。
师:原来它是三分之一。二分之一、三分之一我们都学会了,那么据你们推测下面我们该研究什么了?
生:四分之一。
师:但这回我们只动嘴可不行了。让我们也来动动手怎么样?拿出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正方形,小组合作折出四分之一,能折几种方法就折几种方法。
生:可以沿一个方向对折两次,折成“目”字,每一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
生:也可以沿不同方向各折一次,折成“田”字,每一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
生:还可以结合上面的两种折法,进行创新,每一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
师:我很佩服同学们的创造力。可以用相同形状的图形,折出不同形状的四分之一。你们还能找出几分之一吗?这回老师不限制图形,由你们自己随便找。你们可以借助学具袋和实物,想怎么找就怎么找。
生:我把这三角形平均画出5份,每份应该是五分之一。
生:我把这个圆形平均剪成6份,每份应该是六分之一。
生:我把这个长方形平均涂成10份,每份应该是十分之一。
【评析:通过让学生动手折、动笔画,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学生能根据实际操作的结果用相应的分数表示出来。】
师:其实像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十分之一这样的数都是分数。(板书。)但是不是分数就只包括几分之一呢?让我们再来认识几个不同的分数。这幅图的涂色部分应该怎样表示?(出示被平均分为4个格的正方形,其中一个格被涂上颜色。)
生:四分之一。
师:如果我再多涂一个格呢?
生:两个四分之一就是四分之二。
师:四分之三应该涂几个格呢?
生:3个。
师:最后我们把它都涂上就是四分之四,也就是“1”。
师:看来分数家族的成员还真挺多,想不想再来多认识几个分数朋友?请找出下图的分数。
三、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师:看来同学们对分数已经有了很多了解。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分数。这不,这两天天气热,刚刚西天取经回来的孙悟空和猪八戒也受不了了。他们买了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本想好好地大吃一顿,但在等分的过程中却遇到了麻烦。同学们猜猜他们可能在讨论什么问题。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生:孙悟空和猪八戒两个人,所以我可以把西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二分之一。
师:你的想法挺有道理,这位同学猜他们一定想两个人来分享这个西瓜。
生:不对。应该把师徒4人都算上,所以我可以把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四分之一。
师:你想的就更周到了,这位同学把唐僧师徒4人都考虑到了。
生:还有白龙马!应该把西瓜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五分之一。
师:你很有爱护动物的精神。白龙马确实劳苦功高,应该分它一份,就是不知道它爱不爱吃西瓜。
生:我们这节课有30名学生,我们也想吃,我建议把西瓜平均分成30份,每份是三十分之一。
师:我猜他们一定是看到了同学们今天的精采表现,想给每人分一块。
生:老师很辛苦,应该多加一份。把西瓜平均分成31份,每份是三十一分之一。
师:谢谢你对老师的关心,帮我也分了一份,听了你们这句话,老师心里比吃了西瓜还甜。
师:同学们已经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了。那么关于分数还有哪些更多的奥妙呢?就让我们一起在生活中继续去寻找和交流,好吗?
【评析:拓展练习贴近学生的生活,调动起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而且练习内容有深度、有广度,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孕伏。】
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
我认为取得理想效果的原因主要有三:1.均分苹果为学生创设了生活的学习情境,抓住学生对动画的兴趣,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潜移默化地为突破重、难点做了铺垫。2.操作学具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抓住学生对折纸的好奇, 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水到渠成地为突破重、难点做了保障。3.分瓜练习为学生提供了发散思维的空间,抓住学生对创造的渴望,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举一反三地为突破重、难点做了巩固。在试讲时出现的一个场面:学生带着兴奋劲儿尽情地进行平均分,这时课堂上有个男生一时分得兴起,提议要把下面听课的20名老师分成40份。他的一句话引起了全班同学的热烈讨论,有的学生马上反驳说:“你居然要把20名老师,平均分成40份?你下去问问,哪位老师愿意让你把他分成两半?”有的学生补充说:“平均分是很重要,但还要注意合理分。”当时听了孩子们的辩论,我就感觉到只要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他们就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当然在惊喜背后还存在着一些遗憾。比如在小组合作时,我没有完全照顾到个体差异。那么如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一直是我最近思考的问题。我认为首先应该科学地构建小组,做到组内异质,互相带动;组间同质,互相竞争;自由组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应该明确成员的分工,每个小组都可以有组织者、发言人、记录员、操作员等,尝试轮换制,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
总评:
本节课刘丽娜老师注重从生活中引入概念、在操作中理解概念、在应用中深化概念,课堂上体现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了教学目标,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联系生活,抓住关键。
教学中教师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抓住学生的需求,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平均分”是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教师通过让学生汇报有关分数的知识,引出“分数起源于分”,又通过分苹果,唤起学生对“平均分”的记忆,为学生认识分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师又通过设计障碍“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放到两个篮子里”,促动学生主动思考,从而自然地引出新知识,并抓住二分之一这一关键内容,通过分各种水果、物体和图形反复强化分数概念,解决本节课重点。
2.循序渐进,由扶到放。
认识二分之一是本课的重点,从意义到读法、写法,都是教师扶着学生来完成的,基础很实;在认识三分之一时,教师的引入则非常的巧妙,从一道判断题过渡,此时学生有了前面的基础,回答这一问题非常轻松,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到认识四分之一时,教师则完全放手让学生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在学生头脑中进一步加深表象;最后通过教材的延伸,由观察到解决问题,充分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可以说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3.动手操作,体验建构。
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学生更容易接受,而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在认识四分之一后,教师让学生折出正方形纸的四分之一,小组内进行讨论、合作,想出多种不同的折法。通过学生的具体操作积极动脑,折出了许多种分法的四分之一,并分别用学生的名字来命名,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同时也使学生明白,折法虽不同,折出的四分之一形状也不同,但都是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四份,其中的一份都是这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
总之,本节课将枯燥的乏味的教材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内容。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生活即课堂”的理念深入人心。
上一篇:“购物”教学纪实与评析
下一篇: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设计稿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