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当前:首页 >>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日期:10-31 19:57:01 |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 浏览次数: 330 次 | 收藏

标签:教学设计,http://www.gaofen123.com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p44-46乘法的初步认识#此前在首页部分显示#
  二、教学准备
  小棒摆成的小伞图,三角形图,星星图,花边图,小屋和树的图片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一)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3、学会观察和独立思考。
  4、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信心。
  (二)教学策略选择
  本节课的教学设想是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引发继续学习的需要,这是教和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生成点。因此在教学中适时捕捉这些资源的生成点,了解学生的起点,根据学生实际调控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互相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资源共享。在教学中重视数形的有机结合,提供具体情景,通过以下几个层次使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
  1、了解起点
  首先通过谈话来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然后从学生的谈话中找出值得质疑的问题,从而引入新知的探究。这样在了解学生的起点中捕捉教学的生成点,用好学生身边的材料,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2、探究验证
  这个环节以情景引入,直接出示小棒图提供同数相加的学习素材,然后让学生列出算式,最后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的对照,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合作讨论中理解乘法的意义。
  3、解释应用
  精心设计的练习,避免了集中练习对学生造成的疲劳感,特别是在课的末尾安排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5×2”的意义,将趣味性、创造性、思维性融为一体,丰富了学生对乘法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流程设计
  (一)了解起点
  1、引入:
  (1)以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和减法,今天我们来学习乘法。(板书课题)问:关于乘法,你已经知道了哪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自由发言,如果学生之间有不同意见,由学生自己各抒己见,师不发表任何意见)
  (2)你会说哪些乘法算式?(指名几位同学在黑板上写一写)
  (3)会读这些算式吗?(读刚才同学写在黑板上的算式)学生尝试读教师指导正确的读法。
  2、关于乘法,你还想知道什么?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顺势导入:那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
  (二)探究验证
  1.创设情境
  谈话:昨天,我们班玩拼图游戏,有的小朋友用小棒摆出了这些图形(出示图,共5幅)。 看,他们拼出了什么?
  (师在黑板上贴出以上图形时,有意把每幅图形上下之间的位置分开,为下一环节写算式做准备。)
  交流汇报(有小伞,三角形,星星,花边,小屋和树)
  2、展开
  (1)每个图形各用了几根小棒呢?请列出算式。(学生可能列加法算式,也可能列乘法算式)
  (2     反馈汇报:引导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
  师:    你想汇报哪幅图?算式是什么?
  生:我汇报的是小伞图,算式是:5+5+5+5=20(师把算式板书在小伞图的下面)
  师: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5×4=20
  师即时追问:你是怎么想到这个算式的?同时及时板书5×4=20

  www.gaofen123.com


  【备选一】如果学生先汇报乘法算式,就先请其解释算式的来历,再通过提问:“谁有不同的方法?”来引出加法算式。
  【备选二】如果学生之中没出现用乘法计算的方法,就提示:谁能用乘法来表示吗?
  这样通过引导,每幅图都分别让学生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教师都适时板书每一道正确的算式。最后完成板书:
  5+5+5+5=20                       5+5+4=14
  4×5=20    5×4=20               4+4+4+1+1=14
  3+3+3+3+3+3=18
  3×6=18   6×3=18                14+6=20
  10+10+10=30
  3×10=30    10×3=30
  (3)观察并同桌讨论
  咦!左边的怎么既可以写加法算式,又可以写乘法?右边的怎么只能写加法算式?
  讨论:你觉得什么时候可以把加法改写成乘法?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3、老师现在想到了一个乘法算式(4×3),你猜这个乘法是从哪道加法算式变过来的?
  生思考作答,引导说出两道加法算式。(3+3+3+3=12或4+4+4=12)
  4.     小结:现在你知道了乘法的哪些知识?
  5、你认为刚才××同学说的对吗?(解释课前提出的问题。)
  (三)解释应用
  1.出示主题图,先指导看书,这个游乐园里有哪些活动?(观缆车、过山车、小火车)选择你喜欢的活动算一算一共有几人?
  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
  (1)报出乘法算式,问:4×3表示什么意思?
  【备选】如果报出加法算式,就问乘法算式怎么写?
  (2)你喜欢乘法还是喜欢加法?
  2、用乘法表示下面的加法
  8+8+8 =( )×( )       4+4 =( )×( )
  1+1+1+1=( )×( )      9+9+9+9+9+9=( )×( )
  如果有10个9连加,乘法算式是什么?30个9?100个9?
  3、   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5×2吗?
  (提示:5×2表示什么意思?你可以用画图、声音、动作或写加法算式等来表示5×2的意思。)
  五、教学反思
  (一)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起点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经说过:“如果我们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生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本节课是一节市级公开课,是借班上课的,老师对学生的基础一点也不了解。而现在的学生的学习渠道拓宽了,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因此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找准教学的起点尤为重要。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让学生直接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这样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能及时地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从课堂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虽然已经知道了一些有关的乘法知识,比如乘法算式的读写、一些乘法口诀等,但乘法的意义在大多数学生的头脑里还是模糊的,陌生的。因此,本课的教学必须以此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提供亲身经历体验、理解反思的学习平台,这样在了解学生的起点中捕捉教学的生成点,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
  (二)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空
  新课程强调:数学学习应该是一个思维活动,而不是一个程序操练的过程。课堂是一个学生主动参与,亲自从事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的场所,是学生探究与交流数学,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学生整个学习的过程,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权利还给学生,把伙伴还给学生,把思考的空间与时间还给学生。作为教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学好的愿望,而且都有学好的能力。本节课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活动去探究生成。如新课阶段,教师让学生算一算每个图形各用了几根小棒,列出算式。这时,并不规定列加法算式,而是让学生自由发挥,有的列出加法,有的列出乘法算式,然后通过对左右两边算式的观察比较发现加数相同时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加数不同时不能直接改写成乘法。又如在练习阶段: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5×2吗?也留给了学生很大的思维空间。由于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的情绪饱满,参与面广,思维活跃,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学习效果非常好。

 
TAG:

相关分类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更新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