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设计:引领思维放飞鼓励个性表达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当前:首页 >> 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设计:引领思维放飞鼓励个性表达

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设计:引领思维放飞鼓励个性表达

日期:10-31 19:57:01 |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 浏览次数: 629 次 | 收藏

标签:教学设计,http://www.gaofen123.com 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设计:引领思维放飞鼓励个性表达,

  “正比例的意义”是六年级下学期的一节教学内容,每次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时,都感觉这一教学内容学生难以掌握透彻,看似会了,但一到作业、考试时就出错。错误率还很高。为此,我进行下面的教学及反思。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什么是相关联的量。
  2 掌握正比例的意义及字母表达式。
  3 学会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板书:关联):知道关联是什么意思吗?
  生:指事物之间有联系。
  生:也可以指事物之间相互影响。
  师:对,关联就是指事物之间发生牵连和影响。
  师:能举一些生活中相互关联的例子吗?
  生:天气热了,我们身上穿的衣服就少一些;天气冷了,穿的衣服就会多一些,气温与我们穿的衣服是相关联的。
  生:我的考试分数多了,爸爸妈妈就很高兴;如果少了,他们的脸上就会阴云密布,所以我的考试分数与家长的脸色也是相关联的。(其他学生大笑)
  
  生:我想姚明打球时,姚明的动作与防守他的对方队员的动作也是相关联的,即姚明怎么动,对方总有一个相应的对策,不可能永远不变。
  这时,一名学生干脆带着他的同桌走到讲台上,两个人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做起了学生经常玩的推手游戏,即一人推手,另一人立刻向后闪开。然后这位学生说:“我们刚才的动作也是相关联的。”
  
  生:上星期,我们班举行智力竞赛,每个小组每答对一题就得到10分,答对两题得到20分……答对的题目越多,分数也就越高。因此,我认为答对的题目与最后的成绩也是相关联的。
  
  二、新授
  
  师:好一个答对的题目与最后的成绩相关联!我们把它们的情况列成下面的表格,可以吗?
  师:从这个表格中。你还知道什么?
  生:答对一题得10分,答对两题得20分,答对三题得30分……
  师:表中有哪两个量?它们的关系怎样?
  生:答对的题目与最后的成绩,它们是两个相关联的量。
  师:你们能够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生:从左向右看,答对的题目越多,分数就越高;从右向左看,答对的题目越少,成绩就越低。
  师:还能发现什么呢?
  生:答对的次数扩大多少倍,得分也随着扩大多少倍;反之,答对的次数缩小多少倍,得分也随着缩小多少倍。
  师(小结):也就是说,成绩随着答对的次数变化而变化,像这样的两个量也叫做相关联的量。
  师:你能在这两种量中,找到一组对应的数吗?谁能说说在成绩和答对的次数两种量中,相对应的数的比吗?比值是多少?
  (随着学生的回答,师板书:10/1=10、20/2=10、30/3=10、40/4=10……)
  师:刚才这位同学在算出比值的时候,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不管怎样,它们的比值不变。
  师:这个比值实际上就是什么呀?(板书:每题的分数)
  师:你能用一个关系式表示吗?
  板书关系式:成绩/答对的题目=每题的分数(一定)
  师:我们再来看一道题目。请每个小组的小组长,将桌上信封中的信息单分给每一位同学。同学们可以根据上面的四个问题进行分析,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如果你们遇到了什么问题,可以举手,老师非常乐意帮助你们。(投影出示例1)
  1表中有( )和( )两种量。
  2 路程是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3 任意写出三个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并算出它们的比值。
  4 比值实际上表示( ),请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
  (学生交流汇报,师板书关系式)
  师(指着刚刚学习的两个表格):这是我们刚才分析过的两个表,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板书:两个相关联的量)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逐一板书,最后由学生通过看书,归纳出正比例的意义,由此完成概念教学)
  反思:
  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入手,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并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课

  www.gaofen123.com ,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基础,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创设了生动活泼的情境,课堂气氛活跃。
  以往教学此内容时,学生理解相关联的量仅仅局限于“比值一定”,与后面学习“反比例的意义”教学未能形成有效的联系,因而教学收效不大。此次教学,首先从教学目标上进行修改,增加了第一个教学目标,即“理解什么是相关联的量”。教学设计大胆开放,真正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教材的重点并不一定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给抽象的数学知识赋予了浓厚的现实背景,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改变了传统教学强调接受、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最后,由学生独立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看似在新授之前浪费了不少时间,实则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使学生有了更多自主、个性探究的机会,值得借鉴与提倡。

 
TAG:

相关分类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更新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