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三上P1-3
二、教学目标:
1、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知道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会用毫米做单位进行简单的测量,提高测量水平。
4、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重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掌握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线段的方法,读出以毫米作单位的精确刻度。
三、教学准备:直尺、1分币、1角币、橡皮、磁卡等
四、教学预案:
(一)创设情景,在矛盾冲突中引出课题。
1、师:我们来玩个拍手游戏,好吗?(逐句出示)
※老师是个女的。
※老师的身高大约1米60厘米。
※这扇门高2厘米。
※这本数学本大约厚1米。
生:对老师说的话同意的拍拍手,不同意的摇摇手,如果不懂举起你的小拳头,
师:"这扇门高2厘米"你们觉的什么错了?(单位用错了)应该用哪个单位?
厘米和米是什么单位?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比划1米和1厘米的长度。
师:"这本数学本大约厚1米。"你们觉得应该用哪个长度单位比较合适?
(估计学生可能会说毫米。)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中的一个新伙伴------毫米。
(二)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认识1毫米的长度
问: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
问:你认为1毫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
问:你能在尺子上找到1毫米的准确长度吗?
(同桌两人互相指出尺子上1毫米有多长。)
理解:尺子上任意一小格的长度都是1毫米。
2、画1毫米长的线段。
生:在纸上描出一小格的长度。
师:这就是一毫米的长度。
生:说说自己对1毫米长度的感受。
3、估一估小袋子里哪些物体的厚度是1毫米?
再量一量自己的估计是否准确。
(同桌两人一组用学生尺测量1分币,1角币,纽扣,三角片、磁卡等物体的厚度)师:1分钱的硬币、银行卡、磁卡的厚度是1毫米、10张纸大约1毫米。
4、夹一夹
师:把1毫米厚的物体夹在食指和拇指之间,再抽出物体两指距离保持不动,看看1毫米的长度和上课前的猜测有什么不同)
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三)画一画、想一想
1、画10毫米
师:1毫米虽然很短,但是画2个1毫米,3个1毫米呢?
生:1毫米1毫米地画,画到5毫米停一下,感知5毫米的长度,接着再画出5毫米。
问:一共画了几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生:10毫米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2、画20毫米
学生独立练习。
问:你是怎么画的?是1毫米1毫米地数20小格吗?
(引导学生感受到20毫米就是2厘米)
3、画52毫米
学生独立练习。
同桌交换本子用尺子量一量是否准确。并掌握52毫米就是5厘米2毫米。
(四)估一估,量一量
1、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物体长度都需要用毫米做单位。
2、出示P3的做一做:读出精确的刻度。
引导学生在练习的评价中思考:尺子上每两条相邻的刻度线中间都有一条略长一些的刻度线,为什么,有什么好处?
3、测量橡皮的长、宽、高。
先估计,再测量,比比谁的眼睛比较准确。
长宽厚
估计长度
仔细测量出
(五)巩固练习,加深概念的建立。
1、阅读日记。
今天早晨,我从2厘米长的小床上起来。先用11厘米长的牙刷刷牙,就拿出9厘米厚的语文书开始早读。在上学的路上,看见一只6厘米长的小蚂蚁忙着搬家,一辆黄色的2毫米高的公交车刚刚开走。我只好跑步到学校。
2、师: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请帮他改正过来。
(六)总结谈话
师:通过这节课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建议学生去课外搜集资料,长度单位还有哪些,用日记记下来。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完整资料
上一篇:《亿以内数的读法》教学设计之一
下一篇:《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两种教学成功设计案例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