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内容,这不仅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也是本册教材的难点之一。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在课前从三个方面着手备课: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制定教学预案。
一、钻研教材,查阅资料,认真剖析本节课的重难点,明确教学目标。
解决问题教学的总体目标有三点:
(一)培养学生从情境中(包括图、表、文字、实物或其它生活情境)提取数学信息、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综合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形成一定的解题策略;
(三)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合作意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合作交流的乐趣,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本单元之前,教材已经安排学习了用乘加、乘减及加减两步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学生能够从图、表中提取出与问题明显有关的数学信息,并以一定的方式记录下来,能复述简单两步应用题的题意,能结合线段图分析简单的数量关系。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有两点:
(一)使学生经历用两步连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完善和加深对两步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认识,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灵活组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促进解题策略的个性化、多样化。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使学生对获取的信息作出准确分析,能用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数量关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能有条理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问卷摸底,听课调研,认真剖析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经验、学习能力等,分析学情。
(一)学生的年龄特点。
三年级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学习的意义理解不深,个人自制力有限,但三年级学生求知欲很强,情绪易受感染。教学中要注重选择学生熟悉的素材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价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问卷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
为检测学生的知识基础,在上课前一天的作业中给学生布置了一道简单的两步连乘应用题(教材第83页第7题):
全班68份作业,有61份正确作业,7份错误作业。其中有三名学生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但看图不够仔细,一盒6个茶杯看作了8个茶杯;有四名学生不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把3盒茶杯当成3个茶杯,一步解题。
作业显示,学生对简单两步连乘应用题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对两步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由感性认识发展为理性的认识。引导学生主动寻求两步连乘应用题在生活中的原型,在生活情境中理解应用题的题意,认识到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就会有不同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www.gaofen123.com
(三)听课调研,了解学生学习的瓶颈。
为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情况,我听了同组两位教师关于这一课题的随堂课。通过与学生课后谈话、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对于学生学习这一课题的学习困难,我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学生学习遇到的第一个困扰就是错解题意。
例如,当老师出示教材第80页第1题主题图:
许多孩子都没有认真分析“每筐”的含义,看图不认真,没看到每辆推车里都有两筐苹果,错把“每筐”苹果的重量看着每车苹果的重量了,包括一些程度较好的学生也不例外。
又如,当老师出示教材第81页第3题主题图:
这里的“一共放了多少盆花?”,问的是“整栋楼一共放了多少盆花?”,而不是问“每层楼一共放多少盆花?”。许多学生没有认真分析问题中“一共”的含义,产生了错误的认识。
错误原因有两点。首先是学生一直以来接触到的一步或两步应用题中,一般都只有两个已知条件,因此学生产生了思维定势,在找出了两个已知条件,就不再去寻找其它已知条件,这是主要原因。其次是学生的审题能力有限,对题中的条件和问题一看而过,缺乏认真的推敲,由于前面的原因,看图也就不够仔细。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注重引导学生认真看图、斟字酌句地读题中文字,提醒学生通过画图画表分析数量关系,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学生弄清了题意,问题相当于解决了一半!
学生学习的第二个困扰是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体会不深。
对于两步连乘应用题,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学生往往能根据个人生活经验或题中条件叙述的顺序,很容易想到一种解题方法,但对其它不同的解题方法容易忽略。而对于部分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在接触了多种解题策略后,思维容易混乱,缺乏条理性。
在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来呈现学习内容,通过生活原型,唤起学生的经验,激发学生的思维。其次,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和交流,在讨论、争辩中,展示自己的想法,反思自己见解,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启发、补充,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最后,要注重训练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完整的解题过程和解题思路,在说的过程中,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三、依托教材,以学定教,制定详实、有效的教学预案。
《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详案)》已上传,请查阅/shuxue/2009/38998.html。
+《磨刀不误砍柴功——《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备课实践》相关文章
- › 磨刀不误砍柴功——《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备课实践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磨刀不误砍柴功——《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备课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