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语言是很讲究的,绝不能有随意性。作为教师借助语言传递信息进行教学活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就得讲究语言的功效。
一、数学课的教学语言要有准确性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概念的讲解和定义、规律的表述必须准确无误。教学概念时,要帮助学生弄清它的外延与内涵。如:在讲解质数与合数的概念时,就要分析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比较它们有什么差别和联系,使学生完全懂得它们的外延是互相排斥的,内涵是相反的,它们共处于自然数的范畴之中。理解了这两个概念,学生对“1”和“0”不属于质数也不属于合数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也为后面学习分解质因数奠定了基础。
二、数学教学中要掌握语言的逻辑性
教师除了对整个教学内容的安排应该有条有理、层次清晰外,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解答应用题,语言应得体严密,具有逻辑性,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教学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时,有两种方法,要引导学生分析每种解答方法。第一,先算什么?第二,再算什么?每步表示的意义是什么?讲清道理,再比较两种方法的相同点。通过分析比较弄清意义所在,解决问题,绝不是把几个数字用乘号连起来,因而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有了层次性。
三、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
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师在讲解时,语言平淡、抽象或概念化,缺乏一种吸引人的魅力,学生听起来就乏味,甚至出现“刀枪不入”的现象。反之,教师的语言在讲述过程中,做到抑扬顿挫,语调自然,并伴有适当的表情和暗示,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深刻印象。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让学生仔细观察面对学生,站立讲台的老师——这就是轴对称图形,使概念本质体现在“庐山真面目”中。接着让学生说出自己见过的轴对称图形,这样就能激发他们主动探索、求知的欲望。
四、数学语言的规范性和可接受性
学生的语言技能是教师语言的反馈与再现。有些地方的方言比较重,若没有统一规范的语言,学生和教师难以沟通。所以教师必须使用规范语言——即普通话,这样才能体现出较强的语感,而且根据要求读出所讲的层次、结构、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如:“25乘以4的积,加上50除200的商,和是多少?”教师在一句话里面作适当停顿,并能读出关键词的逻辑重音,因而学生听了能理解,便照样子读题,理解题意。所以数学教师要使用数学术语,以便学生接受,对于教学难点尽可能分解、简化。在教学中多注意教师的语言艺术,将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TAG:
+《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相关文章
- › “小数乘小数练习课”教学设计之九(教研室数学教学设计评比二等奖...
- › 论数学教学中理解错误的合理性
- ›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 › 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 › 数学教学不能丢失“有效”
- › “数学化”——小学数学教学的回归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