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教学随笔知识在体验的过程中生成

数学教学随笔

当前:首页 >> 知识在体验的过程中生成

知识在体验的过程中生成

日期:10-31 19:57:01 | 数学教学随笔 | 浏览次数: 989 次 | 收藏

标签:小学数学教学随笔,http://www.gaofen123.com 知识在体验的过程中生成,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中有所感悟和发现,再通过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和提高。
  
  一、体会:旧知转新知
  
  案例一:整十数除法的口算
  课堂教学片断: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4个口算式题:4÷2、6÷3、8÷4、9÷3,让学生一个一个站起来口算,前面4个学生都很自然地说出了算式的结果。到了第5个学生时,教师还是让他站起来说,他就很奇怪地问:“你让我说什么啊?”教师说:“请你说出一点跟这些算式有关的东西。”于是第5个学生说出了10÷5,并介绍说:“前面算式的商都是2,所以我说10÷5的商也是2。”第6个学生说出了40÷2,介绍说:“第一个算式是4÷2,所以我说40÷2=20。”……出示课题:整十数除法的口算
  [评:一般来讲,在教学时用简单的口算内容进行新课的引入是很正常的。但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仅仅为了计算那几道题目,在他们的头脑中,思考的是一种算式与算式之间的联系,而且很自然地引出了新课的教学内容。]
  
  二、品味:生活化数学
  
  案例二:一位数除两位数
  课堂教学片断:例题学习,教师请学生上讲台模仿售货员分铅笔给2位同学的过程,并请学生注意:“她是怎样分的?”学生演示:“我先把铅笔10枝扎成一把。26枝平均分给两个人是先每人一把10枝,再分6枝,每人3枝,即每人分得13枝。”
  [评:让学生仔细地体会生活中常用的平均分的方法,很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时,十位上的数先除再除个位上的数。]
  
  案例三:千克的认识
  课堂教学片断:教师用力压台秤时,问学生:“你们看到我做的事情想到了什么?”学生说出了称、秤、重量和重力。(教师板书:重力、重量)师再问:“怎么样才能把我们称的结果记录下来呢?写一个1行吗?”生:“不行。这只是一个数字,不能说明我们称的结果,它需要用一个单位。”师:“那用记数单位十、百好吗?”生:“不行。不能说明我们称的结果,我们需要一个计算重量的单位。”“千克、克、公斤。”“千克是一个重量单位。”(板书:“一个”千克)“不行,要写出1千克才行。”
  [评:课堂上用生活中的力压动作,师生的对话,巧妙地把数、数字、数量这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化解,学生自己体验、理解了意义。这样的告诉很自然、很及时,有利于学生的记忆。
  数学知识的建构不只是思考、创新,它也包含必要的告诉。我们要在课前思考的是:这些知识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方法告诉学生?一是要在学生需要的时候;二是要在学生想听的时候;三是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在告诉的过程中不忘引导,帮助学生重组自己的知识。]
  
  三、感悟:经验渗思想
  
  案例四:认识几千几百几十几
  课堂教学片断一:教师让学生说出一些已学过的单位名称,学生很快说出车、箱、万、人、盆等单位,教师随即板书并让学生把这些单位进行分类,学生自然说出万与其他单位不同。
  [评:虽然没有特意着笔渲染的环节;但学生能体会到“万”不同于其他的单位,它和千、百、十、个一样是计数单位。教育的成功,就在于学生不经意中受到了教育,课堂也是如此。]
  接着教师又让学生在草稿本写上一个自己喜欢的大大的数字,然后让学生把数字放在单位名称的前面,组成数量读一读,如2车、5本、2万只……
  [评:简单的过程,渗透了数学的分类思想,学生着实感受到了数和单位组成了数量,数和数字的区别。]
  当一个学生将自己所写的数字放在单位万的前面时,教师追问:你为什么要放在万的前面?学生颇为羞涩地回答:“因为万比其他的千、百、十、个大。”
  [评:尽管回答不是那么严谨,但却是学生动脑思维的结果,是学生感知计量单位有大有小的真实流露。]
  课堂教学片断二:当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一个千位是7、百位是4的数时,学生大多读出七千四百。教师并没有表现出因他们会读、读对时的喜悦,而是平静地看着数自己读了起来:七千四百零零。学生说:“不对,零零是不用读的。我们学过的400也读作四百,不读四零零,所以7400是读七千四百。”
  [评:如同一粒石子投向平静的湖面,漾开层层涟漪。教师的布设疑阵,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了学生已有知识的迁移,适时的总结“末尾的0都不读”犹如一阵细雨,飘飘洒洒,沁入学生心头

  www.gaofen123.com 。]
  
  四、发现:游戏得方法
  
  案例五:四位数大小的比较
  课堂教学片断:“今天,我们学习四位数大小的比较。请每一位小朋友在自己的草稿本上写一个大大的四位数。写好后,我请一个小组的小朋友到讲台上来,按要求排排队。”
  教师请了一个组的小朋友到讲台上,要求按自己写的数从小到大排成一队。只见他们每人手里都拿着一个自己写的四位数,相互看着、说着在排队:“这边是大数。”“你站这。”“我比你大啊!”“他俩一样的。”“不一样的,6在百位是六百,6在十位是六十。”“他是三百多啊!她只有二百多。”“可是他是三百二十一,她是二百九十九呢。”“那你说是三百二十一元多还是二百九十九元多?”……“快一点,站好!”讲台上的小朋友争吵了一阵后,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好了队,并把手中的数字举起来,一个一个报给同学们听。排对后小朋友得到一片热烈的掌声。
  [评:在这一教学片断中,课堂的教学秩序看似有点乱,小朋友们争吵着、讨论着,课堂气氛比较热闹。教师直到下课也没有出示写着法则的小黑板,而学生却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较四位数大小的方法。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一点也没有教师的说教,可是,学生们都因自身的学习需要而产生了积极的探究欲望。小朋友们一组一组报上来排好顺序的数,无不说明学生掌握了四位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而且学得自觉主动、积极快乐。教师没有告诉学生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也没有要求学生说出自己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可是学生却在游戏中自己体会着数的大小的比较。]
  
  五、体验:合作为成功
  
  案例六:简单的统计
  课堂教学片断:“我是少年图书发行中心的销售员。为了做好图书的发行工作,今天到贵校调查一下同学们喜欢看图书的情况。你们这里来了多少学生啊?”“50人。”“你喜欢看什么书呀?”“我喜欢看故事书。”“我喜欢看科技书。”“我喜欢看作文书。”“我喜欢看笑话书。”……(播音速度越来越快)
  数学课上,教师给同学们播放课前她为学生们准备的统计资料录音。录音内报书的声音越来越快,同学们无奈的停下了笔。(学生在刚才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学会了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教师关掉录音问:“越 来越快了,这可怎么办啊?”学生们开始发表意见,最后告诉教师:“我们先写好要统计的书名,然后再放一遍录音。”“好的。”经过学生们的讨论决定:统计故事书、科技书、作文书和笑话书四种书的数量。学生们分别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下要统计的书名,教师在学生们准备好后,开始播放第二遍录音。可是学生们又停下来了,教师问学生:“怎么啦?”“还是太快了。”教师停下录音再次问学生:“你们还有什么办法吗?”学生争论了一阵后,以四人一组分配任务。等学生们分配任务后,教师开始播放第三遍录音,这时的教室里安静极了。全班的每一个学生都在认真听、记……随着“谢谢同学们的合作。”录音结束了,教室里的学生们一片欢呼声。
  [评:在上述的教学片断中,好像是教师的课前准备出了问题,可从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过程看;我们又不得不佩服教师的智慧。书名报得越来越快这是生活中的正常现象,我们要思考的就是怎样应对它。当学生们在第一遍录音没有听完就停下笔来的时候,教师关掉录音问:“越来越快了,这可怎么办啊?”教师的言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热情。于是,学生们有了自己写下统计书名的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认真、努力地完善着自己认为重要的统计准备。这样的学习过程能说是不主动吗?学生们心里说不定还在为能帮助教师解决这个问.题而得意呢?教师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热情。当学生听完第二遍录音仍没有完成统计时,我想这可能是个问题了。可是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争论,让学生获得了更多的收获。这次学生学会了主动合作,学会了要用自己和同学们的智慧来解决问题。在同一个课堂上,同一个教师,学习的是同一个知识内容,如何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呢?这第三遍再放的录音结果和学生们的欢呼声就是对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
  卢梭讲过这样一段话:“你要记住的是,不能由你告诉他应当学什么东西,要由他自己希望学什么东西和研究什么东西;而你呢,则设法使他了解那些东西,巧妙地使他产生学习的愿望,向他提供满足他的愿望的方法。”现代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重组和建构”。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开始,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可以体验的数学事实,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给予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提供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TAG:

+《知识在体验的过程中生成》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数学教学随笔 更新

数学教学随笔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