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充分认识实施小学数学教学必然要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不仅要转变教育思想,而且要改革课堂教学。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教育观念与教学机制的整体深刻变革。
一、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方式
传统的数学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基本持“去掉情境”的观点,认为知识一旦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来,就能概括地反映具体情境的“本质”,进而认为,对概括性知识的学习可以独立于现实情境来进行。然而,教学实践表明,抽象概念、规则的学习往往无法灵活适应具体情境的变化。学生常常难以用在学校获得的知识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因此,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情境性学习得到了重视。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呢?信息技术为我们实现学习内容的情境化、活动化创造了条件。
例如,“统计”是日常生产生活中很常用也很实用的知识,也是小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基于小学生年龄小、逻辑推理能力不强等诸多原因,小学阶段的统计较为简单,加之统计的教学枯燥乏味,往往出现教师轻视,学生厌学的不利局面。为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我们可以设计统计在生活中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情境——“谁的罚篮准”。利用篮球游戏软件,创设一场“罚篮大赛”,制定好简单的规则,然后挑选男女各3名同学进行投篮比赛,每人罚篮10次,多中者获胜。另设裁判数名,负责记录选手的成绩并挑选出优胜者,其余同学组成“仲裁委员会”,负责监督“比赛”的公正性。这个游戏令学生兴奋不已,争着做队员或裁判,即使没被选中的学生也一丝不苟地履行自己“仲裁委员”的职责,惟恐会漏掉一次“揭发黑哨”的机会。最后,学生以极高的热情参与到游戏之中,认真地记录了每个选手的成绩,并手工制成了各种统计图。轻松愉快地掌握了当堂课的知识。
二、信息技术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增大课堂信息容量和教师控制教学信息的灵活性,提高教学效果。决定课堂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的接受能力,多媒体手段给学生以多重感官刺激,加快了学生的理解进程,相当于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缩短了学生对同样内容的接受时间。为增大课堂容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对于给定的学科内容,特别是介绍性的知识,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老师,还可以通过因特网、图书馆、调查等多种途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再只是讲授、介绍,而应对学生的多种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对各种学习活动进行组织、协调。教师应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
如学习“24时计时法”时,如何帮助学生建立“24时计时法”的概念,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一个重点。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借助信息技术,使分针时针的转动情况配之夜晚白天的画面,将时针运行两圈的情况与线段计时同步延伸运动,形象地演示出其中难以理解的内容。通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1日包括白天和黑夜,知道夜里12时是上一天的结束也是新一天的开始,1日有24时,从而体会24时计时法。这样设计主要是想充分发挥多媒体表现力强的优势,将静态变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率。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观看,静中有思,启迪思维。
三、信息技术改变师生的互动方式
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实际是师生关系的转变,网络的优势。可以使师生由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变为平等、和谐的关系。网络信息的传递具有快速、隐蔽、灵活等特点。可以丰富师生的互动方式和评价功能,使师生之间增加更广泛、更民主、更有针对性的交流。另外,还可以运用计算机监测记录教学过程,研究学法和反馈信息,促进数学教学改革。
在“24时计时法”的反馈练习环节,为了保证每位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更好地了解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控教学进度,我选择多媒体教学网系统,借助多媒体教学网系统,可以实现一位教师与多位学生的互动。随时监控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可以随时向老师提问,实现针对每位学生的特点进行个别辅导。在学生容易出错的学习内容上用电脑进行原因分析,这样就会发现不同学生因何原因进入“死胡同”而不可自拔。从而使教师能更好地掌握情况,及时排除学生思维中的错误定势,有针对性地抓到关键之处点拨。此外,教师还可针对教学的难点进行研究,利用网络技术,正确处理反馈信息。及时地调整后面的教学。
因此,研究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不仅需要教师有研究的能力,有新的教育理念做指导,而且需要教师能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处理信息,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同时。精心选择教学内容进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探索,积极实践。特别是对教学中培养学生、关注学生发展目标的设计与实施,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使得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现最佳整合。
上一篇: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下一篇:一年级激趣数学问题的几点做法
TAG: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相关文章
- ›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