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给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清新的气息。更为可观的是,有不少的教师已突破了“以本为本”的传统教材观。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充分有效地创造性使用教材,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实问题。
本人在四年级上学期近两个月的教学实践中,产生了一正一反的两个案例,我有一个很强烈的感受:那就是要“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整体设计课堂教学”。
案例一:
较大的数用“万”作单位片段。
师:请同学们看图,你获得了那些信息?
生:地球直径12756千米,太阳直径138900千米。
师:若用“万”作单位,大约是多少万千米呢?省略的最高位是什么位?是多少?“如果少5就把尾数直接省去。如果大于5就把尾数省去后还要向万位进“一”。这样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
学生一脸的茫然:不理解……
案例二: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的片段。
师: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从中找出图形。
问: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
在规定时间内画出各种不同的四边形。能叫出名称的标出名称。
师:你们画了这么多的四边形,你们能按一定的标准对它们进行分类吗?
生:把长方形,正方形为一类,梯形,平行四边形为一类。其余的为一类。
师:为什么这么分类?依据是什么?
生:边是直的和斜的。
师:分类有标准,很不错。但是梯形、平行四边形中也有斜的边啦。再想想,选择的标准要能使每一种图形都能找到一个确定的位置,不能出现交叉或多个位置的现象。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生:长方形,正方形为一类,其他的为一类,依据是有的图形有直角,有的没有。
师:这一分法的标准也明确,请问,直角梯形你把它放在哪一类?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此时学生沉默)
师:如果按“对边是否平行”可以怎么分类?
生:两组对边平行的为一类,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为一类,两组都不平行的为一类。
师:那么,哪些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哪些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呢?同学们想一想,按这一标准每一种四边形是不是都能找到一个确定的位置?
学生思考后回答:是!
……
反思:
案例一是失败的,而案例二是成功的。分析其失败与成功的原因在于,案例一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从整体出发设计教学。教师只是凭着自己的主观想法:为了抓住学生在课始的注意力,采取直接讲授的方法进行。这样与学生两年来所采取的自主取舍方法相冲突。从而致使学生感到一脸的茫然,不理解。案例二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通过集体交流,不断分析、比较、判断与归纳等活动,从整体入手对四边形加以分类整理,让学生在不断排除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建构新知。并在老师的适时启发、点拨中,进一步掌握分类的方法。因此,学生不仅对四边形中每一种图形的关系认识清楚,而且体会到了分类时,按同一标准每一种物体都要有一个确定位置的道理。
对比案例二,案例一如果能全面考虑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从学生已经具备的取近似数的基础出发,先让学生自主取近似数,再把各种近似数进行比较,看看哪个与准确数最接近,然后分析最接近的近似数的取法。这样,在学生经历了自主取、比较、分析与总结的过程后,指出其方法就是“四舍五入法”。学生就能很顺利地把四舍五入法纳入到原有的认知水平中,效果肯定不会像案例一一样。
+《灵活运用教材,真正转变教材观》相关文章
- 灵活运用教材,真正转变教材观
- › 灵活运用教材,真正转变教材观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灵活运用教材,真正转变教材观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灵活运用教材,真正转变教材观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灵活运用教材,真正转变教材观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灵活运用教材,真正转变教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