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教学案例反思计算教学应处理好几种关系

数学教学案例反思

当前:首页 >> 计算教学应处理好几种关系

计算教学应处理好几种关系

日期:10-19 12:13:40 | 数学教学案例反思 | 浏览次数: 298 次 | 收藏

标签:数学教学案例 数学教学反思,http://www.gaofen123.com 计算教学应处理好几种关系,
         下面是两位教师对教学“一位数乘两位数”(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四册P76~78)一课的不同处理:
  
  [案例一]
  师:“2只小猴一共采了多少个桃”怎样列式?
  生:14×2。
  师:14×2的结果是多少?怎样计算呢?
  生1:14+14=28。
  生2:1×2=2,4×2=8,合起来是28。
  师:这儿的1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应该说10×2=
  20,4×2=8,20+8=28。
  师:还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师:观察竖式,8是怎么得到的?20呢?
  生:4乘2得8,10乘2得20。
  师:这个竖式还可以写得简单些(如下)。
  
  ……
  
  [案例二]
  师:他们一共采了多少个桃呢?请大家仔细看图,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1:他们一共采了28个桃。一只小猴采了14个,另一只小猴也采了14个,一共是14+14=28(个)。
  生2:我用14×2=28,因为一共有2个14。
  生3:2筐桃是20个,另外还有8个桃,20与8合起来是28。
  生4:他们采满了2筐,10+10=20(个),还采了2筐4个,4+4=8(个),合起来是28个桃。
  生5:我的想法和他一样。2筐有多少个可以用10×2=20,2个4可以用4×2=8,20+8=28。
  师:刚才有位同学说4乘2等于8,其实就是指哪一部分?(逐步板书)
  生:是图上右边那两个筐里的8个桃。
  师:那么,计算左边两个筐里的桃子就是算什么呢?
  生:10乘2等于20。
  师:刚才我们先算了个位上的,再算十位上的,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生:相加。
  师:是啊,要把右边筐里的和左边筐里的桃子相加,就可以算出一共有桃子多少个。(完成板书)
  
  
  师:观察算式,完整地想一想:这里的8、20和28表示什么意思?是怎么算出的?这个竖式还可以写得简单些(如右图),个位上的4乘2得8,8写在个位上;十位上的1乘2得2个十,2写在十位上,合起来是28。
  (教师再让学生互说、交流及齐说计算过程,使学生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
  ……
  
  反思:
  
  “两位数乘一位数”是一节典型的计算课,两位教师都创设了教学情境,变枯燥乏味为生动活泼,但是课堂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前者,学生无精打采,注意力涣散,练习时错误层出不穷,教师不得不花费一定的时间对每一个错误进行评析,四个列竖式计算的练习题用了约十分钟。后者,学生兴趣盎然,学得津津有味,三分钟就完成了四个列竖式计算,而且正确率很高。同样的教学内容为何有如此大的反差?第二堂课的优越性在哪里?在于教师能运用新课程理念,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关系。
  一、正确处理情境与教学的关系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新教材中,很多计算例题都伴随一定的情境出现,有的是富有童话意义的故事,有的是折射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经验,有的与生活息息相关,有的蕴含神秘的自然知识……生动有趣的素材,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情境,配上生动的语言与形象的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改善计算教学枯燥的特点。
  然而,创设情境不是为了追求时尚,更重要的是要

  www.gaofen123.com 有利于数学知识的建构,真正为教学服务。案例一中,教师没有充分利用情境图,只在出示例题时吸引了一下学生的眼球,以达到列式的目的,笔算过程完全脱离情境,这样的情境失去了真正的价值。教学中,教师要研究教材编写的意图,用好、用足情境图。
  二、正确处理形象与抽象的关系
  一位教授曾说过:“教科书里的数学知识是形式地摆在那里的,好的教师不只讲推理,更要讲道理,把印在书上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教育形态。”小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有限,需要在形象与抽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铺设一条道路。只有让学生在充分体验中探究出竖式计算的算法,他们才能掌握原理,灵活驾驭,正确计算,焕发出计算题的生命活力。
  案例二中,教师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用直观手段化抽象为具体,再把竖式计算与主题图相融合,并通过“4乘2等于8,其实就是指哪一部分”、“计算左边两个筐里的桃就是算什么”、“把左右两个筐里的桃合起来,也就是把20和8加起来”等一系列的提问和小结,使枯燥的计算过程转变为动态的思维展示过程,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这样,从原始算法上层层深入,抽象出计算的简便方法,学生理解透彻,易于接受,学得轻松。教师对教学过程处理得非常细腻,显得清新自然。
  三、正确处理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计算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是随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不断变化的。现代计算工具的普及,使计算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理解算理上。是启发式还是注入式的课堂教学,关键在于处理过程和结果的关系。案例一中,教师提问:“14×2的结果是多少?怎样计算呢?”这样的提问重视结果,属“程式化地叙述算理”。整个过程,教师是在灌输计算方法,这种为了计算而计算的教学是僵硬的,学生即使学会了方法,也是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没有生机,也没有深度。新课标注重“经历与交流算法的过程”,案例二中,教师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课堂上更多的是学生独立思考后的创造性活动。学生调用已有经验,有的用加法算出得数,有的用乘法,有的直接从图上观察出,为发现合理的计算方法提供了学习的支点。学生探究出的算法是多样化的,是活灵活现的。
  结果以过程为基础,过程以结果为目的,它们之间是认识上的自然升华。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的现象。
  计算在数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是小学教学的重要部分。教材的革新和课程标准的重新定义,赋予计算教学新的使命。挖掘计算中的本质因素,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处理好各种矛盾关系,让学生学会计算的同时提高数学素养,是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关分类

数学教学案例反思 更新

数学教学案例反思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