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指的是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设计,对课堂教学可能产生的走向,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学生在交流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影响教学进度与目标达成的其他变数等等因素的预先思考与相关的应变策略。这其实就是一个教师备课时所需要做的多方面的工作。
教师以预先设计的环节来展开教学,然而课堂上充满变数,这些变数使得由教师推开的课堂教学从一开始就变成了师生共同推开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就是师和生在互相影响、互相改变的充满变化的状态中进行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现在叫作“生成”。
有的时候教学过程中的发展变化和教学预设是一致的,这反映出教师对教学内容逻辑性的合理把握和教学对象认知状况的深入了解;但更多的时候,两者是有差异的,甚至是截然不同的,这反映出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和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对教师而言,当教学不再按照预设展开时,有可能面临严峻考验和艰难诀择。
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不少教师缺乏生成意识和及时捕捉、随机处理课堂新信息的能力,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出轨”时,教师不是漠视就是将其强行拉回到预设的轨道。有鉴于此,我们认为,对预设与生成,教师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高质量的教学预设需要研究教材。还需要研究学生。
传统教学较多关注教师怎样教,因此,研究教材(知识内容的逻辑联系)、研究教法(教学过程怎样有序展开)是教学预设的重心。而学生的现实状况是十分复杂的,不同学生的认知基础、思维特点以及学习心理状态之间差异很大。因此,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在教学的生成点上预设多种方案,使教学预设更具灵活性和变通性。教师只有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现实,预设多种教学方案,才能胸有成竹地步人课堂,才能顺着学生的思维展开教学,才能为学生的个性化的活动和发展创设更大的空间。
2.教学过程的展开要重视预设。还应重视生成。
教师根据课前预设引领学生的思维,展开教学,这是毋庸质疑的。但教师往往把教学过程统的过死,课堂完全成了教师的课堂,学生习惯于思考:“我回答什么”,而不是“我是怎样想的”,学习的过程成了学生揣摩教师意图的过程,成了学生努力配合查看更多文章请访问www.gaofen123.com www.gaofen123.com教师完成教学预设的过程。比如有些知识的教学,不少教师在实践中也发现学生的认知基础高于预设时的估计,有些学生已经知道了本节课的知识,但是教师担心任由学生提出来会影响接下来的探索活动,而且教师在备课中对教学过程的随机生成、预设该如何调整缺少准备,担心教学会因此而“乱”。所以教师往往是利用自己的“权利”,一句“要知道×××还有什么好办法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就有“技巧”地将学生的生成活动扼杀于摇篮之中,以换取教学的“严谨与流畅”。
“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教学展开的过程应该是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知识、思考、见解及价值取向多向交流与碰撞的过程。在这种交流与碰撞过程中,如果教师视预设如法规,不能根据学生信息反馈情况及时调整预设,那么教学充其量也只能算是教师展示其授课技巧的一种表演活动。因此,实践中,教师要正确处理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首先,教师在关注知识技能目标达成的同时,也应关注过程性的目标的达成,让学生在经历、体验与探索过程中增强数学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生成与预设出现矛盾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表达和表现的机会,保护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其次,预设再充分,也不可能考虑到教学生成的全部内容。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应变能力,培养教学机智,能迅速、灵活、高效地判断和处理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各种信息,引领学生的思维。
3.在预设中给生成留足空间。
在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但同时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因为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在预设时,加强科学性、计划性,为动态生成预留“弹性时空”,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从而使整个预设具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
4.及时整顿生成,创造精彩。
教学是一个开放的、变化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这不是教师可以主观决定的,也不是都能预料到的。哪怕预设再充分,由于学生的不同,教学环境的变化以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也会发生意外的情况。而这些稍纵即逝、非预期性的因素有可能拥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利用好这些即时的生成性因素,将其变成新的教学资源,那么原先可能成为病点的问题将有机会转化成课堂教学的亮点。
上一篇:“角”从孩子心中长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