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方式。苏藿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究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去,激活学生探索欲望。
一、营造氛围,激发动机,促使学生乐于探究
学生只有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和探究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实现自我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氛围,创设民主、开放的课堂。一要“让权”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抬起头来”学习,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人。如,在教学活动中要允许学生抢答、质疑、提问,发表见解,根据需要走出座位去交流、讨论、请教等。二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教师微笑的面容、爱抚的目光、大方的仪表,能给课堂定下一个愉悦而安全的基调,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励,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究热情更加高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心情,以自己的真情微笑,饱满的情绪去影响、去鼓舞学生的学习热情,做到用“情”去教,以“情”促学。三要把激励带进课堂。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善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和手段,用真情的激励和赞赏来激活学生的学习自信和热情,从而使学生乐于探究,敢于探究,促进学生个性的愉快发展。
二、恰当引导,提供机会,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1.提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对学习者充满新奇、疑惑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提供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从而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进行有目的探究。如,教学( )+( )=10时,课件闪烁两个方框,教师启发:“两个窗户后面藏着许多神奇的数,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看谁的本领大?”这时让学生充分显示各自的本领,自主寻找这些神奇的数,再引导学生说出各自所找出的数。然后再次引导:“刚才大家说了许多数你能给这些数排排队吗?”最后按顺序展示出学生提供的各组数。这种让学生带着充满悬念的问题进行探究,容易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怀着渴望解题的心情来探究新知,从而实现了“生疑—探疑—解疑—无疑”的认知过程。
2.提供探究时空,引导学生独立探究。
教学最好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究、去研究。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自主探究提供充分的时间与空间,放手让学生去探究。教师要做到少讲、少问、少写,把更多的时间、空间、机会让给学生去探究学习,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在独立探究中认知、创新、发展。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就可不急于讲解,而是空出时间让学生独立展开探究:一、找角: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找出有角的图形,然后给角的各组成部分命名。二、折角:让学生用准备的纸折角,然后给折好的角分类,看看可以怎样分类。三、画角:让学生在纸上画若干角,画后你有什么体会。四、数角:让学生在有关图形中数数角,数后你发现了什么?这种让学生通过“找找、折折、画画、数数、议议”等一系列自主探究活动,再通过集体交流讨论,从中探究和发现角的有关知识,实现对问题的自主解决。在这样的探究活动中学生不仅能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能不断丰富探究数学知识的经验,激活学生创新,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3.提供合作机会,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想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合作中人人参与、互通见解、能者为师,既充分表现自主性,又体现协作性,学生在倾听别人意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丰富自己的见解,锻炼自己的交往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有意识的给学生提供合作探究和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4.提供实践应用机会,引导学生在用中探究。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学终目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方法来探究和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巨大应用价值。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后,给学生设计一份实践探究作业,如,把10盒火柴或4盒磁带包成一包,你能设计出几种不同的包装方法?学习了“百分数”后,引导学生进行发芽率实验,自选100粒黄豆试验,并计算出发芽率,然后引导学生汇报交流、讨论。这样的探究性练习,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求发芽率的方法,还懂得了怎样进行种子发芽试验及进行发芽试验的科学价值。
上一篇: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建构数学知识
下一篇:浅谈小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TAG:
+《引导探究学习 促进主动发展》相关文章
- › 引导探究学习 促进主动发展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引导探究学习 促进主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