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实录重视操作体验 促进自主学习

课堂实录

当前:首页 >> 重视操作体验 促进自主学习

重视操作体验 促进自主学习

日期:10-19 13:02:44 | 课堂实录 | 浏览次数: 729 次 | 收藏

标签:数学课堂实录,http://www.gaofen123.com 重视操作体验 促进自主学习,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6~47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操作等认知活动,理解和掌握线段的基本特点,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数线段。
  2.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培养和提高其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通过创设活泼、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同时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小朋友们,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正在举行拔河比赛,我们去看看好吗?
  生:好!
  师:看,这是谁跟谁进行比赛?(多媒体显示小动物们拔河的场面)
  生1:这是小兔队跟小猫队、小狗队跟小猴队进行比赛。
  师:你能看出哪两个队正在比赛吗?
  (多媒体画面上闪动着两根绳子,一根是直直的,一根是弯的)
  生2:小狗队跟小猴队正在比赛。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2:因为他们的绳子是直直的,只有两队用力拉,绳子才会是直的。
  生3:小兔队和小猫队的绳子是弯的,说明他们还没开始比赛。
  师:说得真好!小狗和小猴两队之间这段直直的绳子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线段”,大家愿意去研究它吗?(板书课题:认识线段)
  【评析:以儿童熟悉的动画情境为切入点,引出学习内容,不仅拉近了数学和生活的距离,而且引发了学生对线段的注意。教师通过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和欲望,同时也为认识线
  段的特征作了铺垫。】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操作体验,感知线段特征。
  (1)感知线段的“直”。
  师:小朋友们,看看你们桌上的毛线是什么形状的?
  生:弯的。
  生:有点直,不是很直。
  师:你能想出方法,使它变得像小动物们正在拔河的绳子一样直吗?(生动手操作)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使毛线变直的?
  生3:我们是两人合作拉的,即一人拉着毛线一头,毛线就直了。
  生4:我是用两只手抓着线的两头拉直的。
  生5:我是抓着毛线的一头把它提起来的。
  师:哪种做法能使毛线变得很直呢?大家试一试,也可以在小组里讨论。
  师:谁来说一说?
  生6:两头都用手捏着用力拉的线很直。
  师:说得很好。我们把这位同学两手之间的一段线叫做线段。
  师:想一想,线段是什么样的?
  生:直直的。(板书:直直的)
  (2)感知线段的“端点”。
  师:我们用手捏住毛线的两头拉紧后就得到了线段,两手捏住的地方,即线的两头就是线段的端点。(板书:端点)
  师:那么,线段有几个端点呢?
  生:线段有两个端点。(板书:两个)
  让学生同桌互指对方手中线段的两个端点。
  (3)总结线段的特点。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线段有什么特点了吗?
  生:线段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评析:这一环节教师注重直观教学,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动手拉毛线的活动,使学生在“曲”和“直”的比较中,初步形成线段“直”的特点。教师运用直观与形象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将操作活动中“两手捏住的地方”和“端点”形象地联系起来,化解了对概念“端点”的理解难度。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意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逐步引导,构建线段模型。
  (1)引导建模。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手上拉的毛线是不是线段?(教师演示:横着拉、竖着拉、斜着拉)
  生:都是线段。
  师:为什么都是线段呢?
  生1:因为它们都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师:请一名同学上来,用自己手中的线段和老师手中的线段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生2:老师的线段比同学的长。
  师:小组内的同学相互比较,看谁的线段长一些,并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师:线段的位置可以不同,可以是横着、竖着,也可以是斜着的。线段还有长短之分。那么,“线段”在数学上如何表示呢?数学家们想了一个办法,大家看:这是一条直直的线,在这一端和另外一端分别画上两条小短竖,这样的图形就可以用来表示“线段”。(教师边说边

  www.gaofen123.com 板书:______)
  师:同学们,你们能指着图说一说线段的特征吗?
  生3:线段中间的一段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师在学生说的同时板书:端点_______端点)
                                     直
  (2)辨别练习。
  师:老师这儿有几个图形(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1),大家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这些图形中哪些是线段?也可以和同桌讨论、交流。
  (要求学生在判断中说明“是”或“不是”的理由,以加深理解)
  【评析:让学生在实物操作的基础上初步形成线段的表象,再由形象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新知的发生、发展过程,容易理解和接受,记忆深刻。在学生认识线段的主要特征后,教师及时进行相关练习,使学生在辨析中对线段的特征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深化。】
  3.联系生活,找出相关线段。
  师: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线段的基本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发现很多与线段有关的知识。大家看,老师在数学书上也发现了线段:书的这条边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条线段,它的端点在这条边的两头。请同学们拿起数学书,跟着老师用手从这一端到那一端轻轻地摸这条线段,你有什么感觉?
  生:直直的。
  师:再摸一摸书的其他线段,同桌相互指一指线段的端点。
  师:生活中的线段有很多,你还能说出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是线段吗?请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学生边说边演示)
  生:黑板的边是线段。
  生:电视机的边是线段。
  生:桌子的边是线段。
  生:每块地砖上有四条线段。
  生:我的小尺的边也是线段。
  ……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出示一本旧书,指着书边)这是线段吗?为什么?
  生6:这不是线段,因为它的边不直,书的角都翘起来了。
  生7:这条边不是线段,因为书的边掉了一段。
  师:这样的书,我们应该怎样做?
  生:我们要爱护书本。
  【评析:在学生对线段特征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中的线段。通过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议一议等活动,既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很多物体上都有线段,又促进了学生对线段的特征有更清晰的了解,还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和善于思考的探究意识,在“润物细无声”中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4.开放训练,掌握线段的画法。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你想自己动手画一条线段吗?请大家试一试,看谁画得最好。
  (师巡视指导,让学生将自己画的线段放在投影仪上展示)
  师:你是用什么工具画的?把你画的方法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我是用小尺画的。先画一个端点,从这点引出一条直线,最后再画上另一个端点。
  生:我先画出两个点,然后用小尺把这两个点连起来。
  师:真不错,大家还有不同的画法吗?
  生:我先用小尺画出直线,再在两头画上端点。
  生:我用文具盒的边画了一条线段。
  生:我是用铅笔沿着数学书的边画的。
  师:大家画得都很好。想一想,我们在画线段时要注意什么呢?谁愿意提醒大家?
  生6:要按紧小尺,不然就画不直了。
  生7:不能忘记画两个端点。
  生8:表示两个端点的短竖不要画得太长。
  师:他们的提醒你们记住了吗?请同学们再画一条线段,好吗?


  【评析:在学生掌握了线段的特征后,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画线段。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运用不同的工具与选择不同的方法画出线段,并在交流中相互补充、启发。这样,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一步强化了对线段特征的理解和把握,同时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三、拓展训练,巩固新知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线段,现在来做几个与线段有关的游戏,好吗?
  游戏1:数线段。(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师:大家看,这些图形里有线段吗?找找看,每个图形中各有几条线段?数好后填在()里,再相互交流。
  生:正方形的四条边都是线段。
  生: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是线段。
  生:长方形中也有四条线段。
  生:五边形中有五条线段。
  生:我发现几边形就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师:大家同意吗?那么,七边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十边形呢?
  生6:是由七条线段、十条线段围成的

  www.gaofen123.com 。
  师:对,一个图形由几条线段围成,就叫做几边形。
  游戏2:折线段。
  师:这是一张长方形纸片,上面有几条线段?(四条)现在把这张纸折一下,打开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折痕也是一条线段。(该生展示自己折的线段,并指出端点)
  师:在这张纸上,你能折出多少条线段?(无数条)你能在这张长方形纸上折出一条最长的线段吗?试一试,折好后在小组里比一比、说一说,怎样折出的线段最长?
  生2:只有沿着对角折出的线段是最长的。
  师:有不同意见吗?这张纸可以折出几条这样长的线段?(2条)
  游戏3:连线段。
  师:黑板上有两个点,你能把这两个点连成线段吗?试试看。
  师:两个点能画出几条线段?
  生1:只能画出一条线段。
  师:说明两点之间可以画一条线段。如果黑板上给你三个点,你能画出几条线段?猜想一下,画出来的会是什么图形?
  生2:我猜是三角形。
  师:请大家试一试。(验证交流)
  师:现在黑板上给你这样的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先猜一猜再画一画,能画出几条线段?
  生3:可以画出四条线段。
  生4:可以画出六条线段。
  师:大家想一想,你赞成哪种画法?(投影展示两人画的图形,让学生讨论辨析)
  生3:我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是没有把对角上的两个点连起来,应该是每两点之间都可以连成线段。
  师:说得好,这位同学发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了,大家为他鼓掌!
  【评析: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灵活多样和富有情趣的练习,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数一数、折一折、连一连、说一说等数学活动,促使学生对线段的认识更丰富、更深刻,同时也较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
  
  四、自主总结,兴趣延伸
  
  师:同学们,这节课学得开心吗?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认识了线段。
  生:我知道线段是直的,它有两个端点。
  生:我学会了数线段和画线段。
  生:我还知道两点之间都可以画一条线段。
  生:我发现几边形就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师:大家看,这是一幅漂亮的图案(投影画面),它是由小棒拼成的。这些小棒直直的、细细的,可以看作是一条条线段,你能利用手中的游戏棒来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吗?拼好后,数一数有多少条线段,还可以相互欣赏。请同学们课后去拼一拼,好吗?
  【评析:让学生自主总结全课的学习内容,既使所学知识及时得到内化,又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在这个过程中,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教师及时了解教学的效果。同时,在欣赏小棒拼图过程中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延伸到课外,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为后继学习作了较好的铺垫。】
 

+《重视操作体验 促进自主学习》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课堂实录 更新

课堂实录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