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教学随笔重在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数学教学随笔

当前:首页 >> 重在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重在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日期:10-31 19:57:01 | 数学教学随笔 | 浏览次数: 272 次 | 收藏

标签:小学数学教学随笔,http://www.gaofen123.com 重在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兴趣是指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一个人如果对某种事物发生了兴趣,他就表现出注意的倾向,激发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并能在活动中,坚持用意志去克服困难而不感到疲倦。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所以,作为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思想,因材施教,合理地利用教材,把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下面就如何进行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来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爱护学生,融洽师生感情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学生也是一个人,不要认为他们还是孩子,什么都不懂,他们也有自尊,也需要呵护。而一般数学教师,由于任教课数较少,平时与学生交流机会不是很多。所以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感觉陌生,难以接近的结果,而一旦学生与老师有了隔阂,就很难让学生喜欢上他上的数学课。因此,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舍得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在平时要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经常与学生开展一些活动。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和力。这样学生才会喜欢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特别是一些后进生,对他们的态度,教师尤其不能动辄训斥,应该循循善诱,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他们,只要有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表扬,使他们觉得数学并不可怕,老师也在时刻关心着我,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直至爱上数学课,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种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亲、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可以创设把新知识寓于情景活动之中的教学方式,通过游戏、故事、实际操作或与学生竞争、实践活动等活动,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具体的活动中使学生学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一年级上册课本中,有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知识,并要求知道这些物体的特征。在教学中我通过让每位学生参与把这些物体叠一叠、堆一堆、玩一玩,并让学生比一比,看谁堆得最高、最稳的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得到了提高。并且学生在游戏中通过感知这些物体的特征,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新的知识,从而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联系实际,培植学习兴趣
  
  数学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外,还具有应用的广泛性。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尽量使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寻找答案,提高学习兴趣。例如,教学统计知识,我让学生收集原始数据时,就采用学生平时最喜欢吃的水果为例进行教学,由于水果学生平时经常吃,一点儿也不陌生,这样,学生对新课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连平时不愿说、不愿动手的后进生也非常投入,教学效果极佳。
  
  四、练习多样,重视实践活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题型,富有趣味性的练习内容,也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实践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样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当学生学习了元、角、分后,教材安排了一次《小小商店》的实践活动,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具体地操作买东西、卖东西,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这样不但巩固了书本上的知识,而且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总之,人的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不断培养形成的。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数学,才能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TAG:

+《重在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数学教学随笔 更新

数学教学随笔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