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学生阅读现状分析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材料局限在课本,阅读场所局限在校内、课内,忽略了学生课外、校外的大量阅读时间、阅读活动。小学生课外阅读处于这样几种现状:
1 阅读意识不强
许多小学生特别是低年段的学生还没有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他们的闲暇时间,不是用来上网玩游戏,就是耗费在电视机前,没有阅读的习惯。
2 阅读时间不够 许多望子成龙的家长,将大量的作业、补习班塞满了孩子们的业余时间,使得他们无暇阅读。
3 阅读方法欠缺
传统的语文教学重视的是课内阅读的指导,一般是精读方法的指导。课外阅读指导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盲点,许多想读书的孩子,没有掌握好的读书方法,课外阅读处于无序、低效的状态。
4 阅读评价机制不到位
学生阅读基本处于一种随意状态,缺少交流的环境与评价激励。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出“我阅读,我快乐,我成长”的口号,开展专题阅读活动,让学生沉浸在书的海洋之中,让学生能拥抱、亲近书籍,吸取更多的文化营养。
二、开展专题阅读活动,指导学生阅读实践
(一)专题阅读活动的选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孩子阅读起步阶段,不要过于强调阅读的功利性,只要是健康的书籍,孩子乐于阅读就让他自由阅读。但是如果漫无目的地任由孩子自由阅读,老师的指导就缺乏针对性。于是,我们尝试把一个学期分为若干个阶段,一个阶段确定一个主题,老师给予指导、调控与激励,有效地提升了课外阅读的效能。
专题的选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眼:
1 相同体裁的阅读材料:如举办童话节、漫画月、报刊周等等。
2 相同主题内容的阅读材料:如人间处处有真情、锦绣中华、科学家成长故事等等。
3 与教材相关的阅读材料:A根据课文选读原文。B根据作者选择课外读物。C根据体裁选择读物。D根据内容选择读物。如学了古诗《山行》,可以阅读描写秋天的古诗、散文等。E查找与课文相关的知识点。
(二)专题阅读活动流程
根据孩子的认知规律,我们把激起学生良好的阅读期待放在第一位。“阅读期待是阅读行为的起点”。有了期待,加上科学的阅读方法,然后进行阅读、实践、感悟、交流、分享,在分享交流中又能产生更高层次的阅读期待。在这样循环反复的阅读活动中,孩子们逐渐成长进步。
(三)专题阅读活动策略
1 激起良好的阅读期待。
(1)美文欣赏:当老师绘声绘色地朗读:好大的一面镜子,/蝴蝶飞过来/照一照,/看看衣服美不美,/看看身材好不好?/一只青蛙跳过来,/打破了镜子,/蝴蝶急得大声叫,/我的衣服破了!/我的衣服破了!听了这么有趣的语言,相信学生一定对老师手中的书兴趣倍增。
(2)伙伴推荐:把自己发现的好书采取多种形式向学习伙伴推荐,可以撰写书评、阅读报告,也可以召开新闻发布会、编剧表演等等。
(3)悬念激趣:老师给学生朗读课外书上的故事开头、精彩片段或者结果,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愿望。在确定了专题以后,我们还可以开展知识抢答赛,从推荐书目中找出问题,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寻找答案,并给予学生适当奖励。刚开始吸引学生的可能只是老师的奖励,当孩子逐步养成了开卷阅读的习惯以后,他们会发现书籍是个奇妙的世界。
2 着眼整体的方法指导。
传统教材所涉及的阅读方法多是精读的方法,课改宴验教材补充了浏览与信息处理的一些方法,但是缺少训练材料。我们从整体阅读的角度补充读书方法与习惯的培养:
(1)爱护书籍、爱读书的习惯。如:随身携带书报杂志,以便有闲暇时随时阅读。
(2)寻找、使用阅读资源的方法。如:选择、购买、借阅书籍的渠道与方法:认识条形码和书号的方法。
(3)阅读整本书与报纸杂志的习惯与方法。如:浏览,点画圈注法,厚书薄读法等。
(4)信息收集与处理方法。如:网络信息收集、整理。
3 实践感悟的过程体验。
学生阅读的初级阶段,缺乏阅读的自主性。这个时候,阅读伙伴的选择尤为重要。
(1)师生阅读。
教师首先自己要喜欢阅读,才能使学生喜爱阅读:教师首先自己对作品有感受了,才能带着学生去感受。教师可以从自己读作品时最有感受的地方人手,和孩子讨论、交流。
(2)伙伴阅读。
曾经有位名师说:“我有信心转变一个集体,但不一定有信心转变一个人。”他强调的就是环境与伙伴对一
[1] [2] 下一页
上一篇:在阅读教学中教会学生感悟、发掘和创新
下一篇:阅读成长记录袋,帮助孩子阅读
TAG:
+《开展专题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相关文章
- › 开展专题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素养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开展专题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