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义教材的第八册《积累·运用六》中编排了“推荐一本好书”这一口语交际内容。“推荐一本好书”,在我们成人看来,似乎是轻而易举的。可事实上,课堂上并没有多少学生能举出一本好书来,虽然就是那么一本。什么原因?恐于自得从孩子们都读了什么书上去寻找答案了。
先看当时两个教学片断:
片断一:从名言中议论“好书”的范围
1.出示名言:
(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2)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了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3)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托尔斯泰)
2.学生说说自己读了这些名言的感受,然后全班讨论:什么样的书才是真正的好书。答案是五花入门的:我喜欢看的;家长买的;故事情节生动的;有插图的;漫画最好;能学到知识的……在畅所欲言的小组讨论里,“好书”都是哪些呢?没有想到和我的预料相去甚远。
概括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类:
(1)漫画类:《老夫子》《醋溜一族》《幽默大师》《麻辣教师》等等。
(2)游戏类:《星际争霸》《魔兽争霸》《笑傲江湖》《疯狂坦克》《反恐精英》等等。
(3)杂志类:《少男少女》《故事会》《幽默大师》《明星天地》《奥秘》等等。
(4)文学类:童话、民间故事、科普小说、恐怖小说(这是最多的)、经典文学作品(少儿版小说)等等。
从学生的讨论可以看出,学生的阅读是如此的驳杂。令人担忧的是看文学类的同学不多,尤其是能自觉看经典文学的同学更少,倒是“恐怖”“惊险”“侦破”“悬念”“谜案”“血腥”之类的大行其道。这样的“书籍”充斥了我们的课外阅读,我们的孩子还能静得下心来看经典吗?我上课前准备的那些名言,似乎是多此一举了——学生看得懂句子的意思,可是他们并不理解它的真正含义。
片段二:介绍一本“好书”
学生当然知道“好书”是什么东西,但真正能上讲台介绍的,寥寥无几。终于上来了几个。他们介绍了《哈里波特》《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少年文艺》《鲁滨孙漂流记》《神探福尔摩斯》《世界(或中国)五千年》等等。
不可否认,以上介绍的都是好书。但我们从中可以发现,为什么介绍的都是我们所熟悉的书?其一是商家的卖点书,商家借家长的热情兜售普及类的文学书,这是无可厚非的;其二是学校奖励学习优秀学生的书,这无疑从另一需要(孩子自身学习的需要)打开了学生阅读的正确通道。问题是,除了这些书,我们的孩子别无选择了么?这告诉了我们一个讯号:孩子没有自己真正属于自己的书。一个人如果有自己独特的对书的渴望的话,他应该有自己所钟爱的书目的。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纯真的心灵之窗,是孩子的专利,在功利化的社会里,我们成人给污染了。这就像泰戈尔所说的:“光明如一个裸体的孩子,快快活活地在绿叶当中游戏,它不知道人是会欺诈的。”浪漫的理想主义诗人,有着如此的智慧和璀璨的童真。孩子若成长如斯,何其幸哉。我们孩子的阅读,无论如何,应是唯“真善美”是选,切勿给玷污了。
以上两个片断的记录和分析,无非是告诉我们,学生的课外阅读,不容盲目乐观,若不加以正确地引导,会造成畸形阅读。
上一篇:阅读成长记录袋,帮助孩子阅读
下一篇:阅读欣赏要学会抓关键点等
TAG:
+《谈谈孩子的阅读与写作》相关文章
- › 谈谈孩子的阅读与写作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谈谈孩子的阅读与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