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读题”教学
所谓读题教学就是教师在进行课文内容教学之前,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题目进行反复的朗读和感悟,从不同角度对题目进行审视,理清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
如在教学《爬天都峰》一文时,先引导学生朗读题目,接着叫学生用“峰”字组词。学生很快组出了“山峰、高峰、峰顶”等词。我又问:“‘天都峰’是什么意思?可以与‘爬’连起来想。”学生讨论后很快就知道这是一座山峰的名字,我接着说:“谁能表演一下‘爬’的动作?”几个学生表演后,我再一次叫学生读题目,并提出这一次要读出天都峰的高。先叫学生自读,再指名学生学读,通过比较、纠正,学生把“爬”字读得既重又慢,并且与“天都峰”三字顿开,终于读出了感情,体会到了慢慢向上爬的艰难,领悟到文章主要是写“爬”。我又让学生根据题目的重点词提出一些问题,比如:“‘爬天都峰’是一句完整的话吗?”学生又积极地读起来,几分钟后,学生提出了一连串问题:“谁爬天都峰?什么时候爬天都峰?天都峰在哪里?天都峰高不高?天都峰能爬上去吗?为什么能爬上去?”这些正是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要掌握的问题。
二、阅读教学中要掌握读题教学的基本方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和窗口,从中可揣测文章的主旨。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题目认真揣摩题意,引导学生发现某些问题,提出一些问题。读题教学可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引导学生发现题目里明摆着的问题,就是理解文章所写的范围、对象、重点等。如《小蝌蚪找妈妈》的重点在“找”字;《飞夺泸定桥》重点是“夺”字。怎样夺?“飞夺”说明了夺的速度和方式,“夺”的对象是“泸定桥”;《迷人的天山牧场》重点是“迷人”,对象是“牧场”,范围是“天山”上的牧场。
第二步是关键的一步,在第一步抓住写作重点的基础上,如何读出题目本身的深刻含义?题目里一下子看不出来,但通过反复读,就能悟出潜在的问题。如:我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除了引导学生把题目里明摆的一些写作对象、写作重点、写作范围弄清楚后,让学生反复读课题,并通过讨论试一试能提出什么问题。“周总理要去哪里,需要送一送?”“总理是出国访问吗?”“为什么要在长安街送?”“谁送?”“送的人多不多?”“怎么送?”“在什么时候送?”……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不正是老教法上要进行的繁琐的分析而效果甚微的问题吗?
三、阅读教学中“读题”教学是基础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让学生充分地在阅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熏陶”。我教学《爬天都峰》一文时,假如没有进行读题教学,没有让学生提出一连串问题,学生又没有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就避免不了要进行繁琐的分析和机械的练习,学生就不可能从文章中“小妹妹你也爬天都峰”和“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等对话,不可能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
现代教学论主张,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会传授知识,而在于会组织学生的认识活动。“读题”教学训练学生提出问题是基础,阅读文章时让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是升华。因此,可由“读题”教学让学生提出一些提纲挈领的问题,逐步过渡到让学生提出文章中的一些比较具体的问题。如文章为什么要用某一词,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又有什么好处,某一句话表达了一种什么思想感情等。这正是我们所提倡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阅读教学中要逐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会读书,提高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阅读教学中“读题”教学要把握所提问题的深度
引导学生提出题目里的潜在问题时,可随年级的升高而相应地增加深度。如低年级要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要目的,不管提得对错,只要能提问题就是好事,时间长了,学生自然能提出恰如其分的问题。如《小蝌蚪找妈妈》,有学生就提出“小蝌蚪是什么东西?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到了五年级就应该从写作角度出发提出一些问题,文章该怎么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用什么写作方法,文章题目与内容有什么关系,题目与中心有什么关系,什么体裁等。如我教《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时,有位学生就提出,文章不是写爬山虎,可为什么用“爬山虎”做题目?“爬山虎”前面还要加上“绿绿的”,为什么不用“黄黄的”?当时我确实为这位学生而感到高兴,他的问题提得多么深刻,这正是文章的中心所在。
五、阅读教学中“读题”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真理往往藏在一个又一个问号的背后,“学贵有疑”“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在读题教学时,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不能流于形式、摆花架子。必须从严格训练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出发,从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角度出发,培养学生善于质疑、善于释疑的良好习惯。
上一篇: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指导之我见
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TAG:
+《处理好阅读教学与“读题”的关系》相关文章
- › 处理好阅读教学与“读题”的关系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处理好阅读教学与“读题”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