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习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习

当前:首页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日期:11-15 02:18:05 | 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习 | 浏览次数: 196 次 | 收藏

标签: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习,http://www.gaofen123.com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复习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简单应用。

  请同学们口算教材第120页第6题,看谁算得都对。“开火车”订正。

  引导学生做教材第120页第7题。先笔算,再请两个同学到台上板书,并展示。

  通过第6、7题的计算,请大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请各学习小组互相讨论一下教材第121页第8题。我们怎样去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处理意见,并在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紧紧围绕万以内数的认识,开展练习。难点突出,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结构。

  三、教学效果测评:

  1、综合练习教材第123、124页第3~6题。

  2、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知道和对学生进行帮助。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

  四、拓展性学习:

  在下面各数的前后各写两个相邻的数。

  698

  3299

  9998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

  教学内容: 授课日期:--年—月—日 星期--

  课本第121页第9~12题“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的复习”。

  教学目标:

  1、复习“克和千克”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2、复习“图形与变换”时,能让学生正确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以及形成锐角、钝角的概念。

  教学重点、难点:

  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比较好的质量单位的概念,复习“图形与变换”时,能让学生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准备:

  小黑板,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万以内数的计算,我们现在来做几道计算题。请大家拿出口算卡。

  100+200= 110 - 20=

  620+100= 120+360=

  130 - 70= 240 + 70=

  2000+50= 1000-30=

  1200-40= 140 - 40=

  860 - 80= 880+1200=

  【设计意图】:口算能力是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学习的基础,所以要加强口算训练。

  二、整理复习。

  1、复习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

  (1)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21页第9题,大家想一想,你会怎么样去圈?为什么要这样圈?

  学生根据原来有的克和千克的概念,动手圈。

  (2)用重量去算一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再判断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

  (3)大家想一想关于质量单位,我们还有哪些知识没有复习到呢?小组讨论,把没有复习到的知识列出来,作好全面复习。

  2、复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小黑板出示)

  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平移、旋转现象。升降机、观光缆车、

  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锐角和钝角。

  三、拓展性练习(略)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解决问题和统计

  教学内容: 授课日期:--年—月—日 星期--

  课本第122页“解决问题和统计”

  教学目标:

  复习“解决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仔细看题,学生能知道题中所说的事理,并能正确选择解决的方法。

  复习“统计”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学生能搜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图表,并能看懂统计图表回答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复习“统计”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学生能搜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图表,并能看懂统计图表回答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请大家想一想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复习了本学期学过的哪些知识?

  (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法、减法。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

  对这些知识还有没有什么问题?还有没有内容是我们没有复习到或复习了掌握不好的?如果学生有问题,则针对问题,让同学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思考解决方法。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反思的平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复习整理:

  分别出示教材第122页第13、14题的挂图。(如果没有,就让学生直接看书)

  看了图后,你明白图中的画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看挂图,小组讨论这两题的意思。

  叙述两幅图的意思,没有说好的请其他同学来补充完整。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怎样来解决这两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小明:12÷3=4(次)

  一共要花:6×1=6(角)

  8×3=24(角)

  6+24=30(角)

  或: 6×1+8×3

  =6+24

  =30(角)

  复习统计图。出示教材第122页第15题。大家一起来想一想第15题的数据怎么搜集?

  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用举手的统计方法来试试。

  组织搜集数据,清点人数。

  根据自己的情况举手,并把老师清点结果填在书上。

  大家已经搜集好了数据,从这个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请小组讨论一下,得到一个结果,然后在全班交流。

  小组讨论,得到讨论结果后,全班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在复习时,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差异,在这里发挥学生复习的主体性,让学生更多自我反思,有利于使复习更有针对性。

  教学效果测评: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6、127页第11~15题。能够填在书上的就填在书上。

  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练习。

  四、拓展性学习:

  调查班上昨天的数学作业,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并制成统计表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

  二年级各班存放图书数目如下。

  教学反思: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TAG:数学  

相关分类

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习 更新

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习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