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页。
学生课前活动:①数数走100米大约有几步。②走200米,看用多长时间。③了解交通工具(飞机、火车、小汽车)的一般速度。
片段一:借助情景,习旧引新
师:同学们,听说过五指山吗?西游记里如来佛的手掌叫“五指山”。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也有一座“五指山”(教师将预先画好的“五指山”图贴于黑板),山上住着长度单位五兄弟,谁能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生:米、分米、厘米、毫米。
师:你们能用手势比画1米有多长吗?1分米呢?(师生一同比画四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我们还知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师:老师下载了“世界之最”的图片资料,我们来给它们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图、题略。)刚才我们都是用文字来表示长度单位,长度单位还可以用符号来表示。想一想,我们用什么符号来表示米、分米、厘米、毫米呢?
(生答。师在“五指山”上标出字母,指间连线标上进率。)
师(指图中拇指):那么,这座拇指峰上住着谁呢?
生:应该是“千米”。
师:对,就是千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板书课题)千米还有一个名称叫什么,还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生答,师板书。)
评析:课的开始好比歌唱家定调,定准第一音显得尤为重要。片段中“五指山”的设计不仅考虑到了一般的激趣,更关注了教学内容的内涵和本质,它巧妙地沟通了前后知识间的联系,顺理成章地提出了问题。这样的新课导入,使学生的知识准备到位,学习兴趣高涨,思维活跃。
片段二:联系生活,充分体验
师:千米在生活中运用十分广泛,你在哪些地方听说过或者看到过千米呢?
(学生答。)
师:这里有一些图片(见下图),我们一起来看看,从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图1是一个里程碑,指当地离宜兴还有33千米。
生:图2是一个限速标识,指速度不得超过40千米。
师:不错,这里指在这段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最高时速不得超过40千米。
师:图3上也有千米,有谁知道图上一段表示实际长度多少千米吗?(生答,师加以引导说出每小段表示16千米。)
师:最后一张照片上的60表示什么呢?
生:它表示汽车的时速是60千米。
师: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距离,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
师:除了汽车以外,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也可以用千米来表示呢?
(学生列举飞机、火车、大城市的地铁等。)
师:计量比较长的路程或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都用千米做单位,那么,你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有什么初步印象呢?
生:千米是我们学过的最大的长度单位。
生:我觉得千米在生活中的运用很广泛。
师:不错,千米确实是一个比较大的长度单位,通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评析: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最感兴趣,会觉得所学内容亲切,易理解。本片段中的精当材料,其选择正是基于以上思考,教学实践也证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在材料的处理上,教师并没有把它作为一个“授受”环节去作简单处理,而是作为一个载体,用于信息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经过充分思考、自由表达,从而理解构建。课堂因真实而生动,因交流而精彩。
片段三:展开过程,意义建构
师:同学们一定想知道1千米到底有多长?(屏幕展示)这是昨天我们在操场上走100米时的录像。同学们一边走一边数,走100米我们大约用了多少步?
(生答:200步、197步、201步……)
师:我们取一个整百数,走100米大约要200步。老师还用秒表帮大家算了一下时间,走200米约要3分钟。(板书)下面这段录像,大家一边看一边出声数一数,他们走了几个100米。
(教师快速播放几个小朋友来回走10个100米的镜头,学生一齐数。)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动脑筋想一想100米的跑道有多长?再想一想,把10个100米连起来会有多长。
师:那么10个100米到底是多少呢?请同学们把答案写在自备本上。
师:老师观察了一下,有的小朋友是这样写的:1千米(板书),有的写成1000米(板书),还有的写成了1公里、1Km,都对吗?
(生答并说明理由。)
师:1千米和1000米这两个数量之间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来连接?
(学生回答)
师:这两个数量有不同的地方,你发现了吗?
生:一个是用“千米”作单位,一个是用“米”作单位。
师:哪个小朋友能把它们之间的区别读出来?自己先试一试看。
(学生自读后教师指名读。)
师:1千米是1米的多少倍?(生答)也就是说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难怪拇指峰与食指峰之间的距离最远。
出示下列三道题并填空:学校的跑道一圈长200米,( )圈是1千米;有的学校的跑道一圈长250米,( )圈是1千米。如果是400米一圈,( )圈是1千米。
师:请同学们思考,在你熟悉的路段中,从哪里到哪里可能是1千米,在小组里悄悄地说一说。(学生讨论)从校门口出发,往西走,沿着我们都熟悉的路段,到哪里是1千米呢?
看录像“东山中学——市中医院——周处斩蛟——地方税务局。”重要地段教师逐一介绍,学生倍感亲切,到1千米的地方停下,学生印象深刻。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跟着老师把这段路再走一遍,好吗?(教师轻声作标志提示。)现在你知道从哪里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了吗?(生答。)
师:还有一个问题要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要请你来估计1千米的路程,想一想,可以怎样估呢?(学生小组讨论。)
生:100米要走200步,所以,走2000步的路程大约是1千米。
生:走15分钟的路程大约是1千米。
生:如果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那么,汽车行驶1分钟约是1千米。
师:哪些同学的家离学校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呢?如果陈老师家离学校约4千米的路程,你会建议老师采用什么方式上下班呢?
(这一问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思考空间。学生思维灵活,方法多样且有理有据,此时课堂气氛进入高潮。)
评析: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指出:“认识不是从概念开始的,而是从围绕着它的其他途径开始的:概念是认识过程的结果。”作为本课的重点环节,教学过程中如何突破难点?片段中既有快镜头播放的10个100米的“看和数”,也有闭上眼睛回顾“100米的跑道有多长、10个100米连起来有多长”的“想和思”;既有1千米长的熟悉路段的初步估计,也有1千米的“准确丈量”;既有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充分交流,也有对关键内容的及时概括与适时板书……而这一切,最终都促进了学生对新知的准确理解、深刻感悟,实现了学生对新知的主动建构。此外,片段中,教师的引领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体现在教师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对教学细节的精当处理,对学生学习的疏漏处、知识重点处、方法关键处的巧妙点拨等等。正是教师的有效引领,才促进了学生在知识、思维上的深化与提高。
+《区级公开课“千米的认识”教学片段与评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 区级公开课“千米的认识”教学片段与评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 › 区级公开课“千米的认识”教学片段与评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区级公开课“千米的认识”教学片段与评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区级公开课“千米的认识”教学片段与评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区级公开课“千米的认识”教学片段与评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区级公开课“千米的认识”教学片段与评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