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多时候会碰到这样的现象:很想好好地上每一节,可往往是为了备好这节课,却左思右想怎么也找不到切入口,磨磨蹭蹭地过上个几十分钟,一想:算了,还是找个教案抄抄得了。
本以为这节课过程很老套,学生肯定是懒洋洋、病恹恹地。可等到你上了这场“无准备仗”,没有构思,没有布局,上下来却是非常的与众不同,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侃侃而谈,有时连自己都要叫绝。就因为在课堂上的即兴演绎,收到了如此意想不到的效果。
昨天上二下的一篇《笋芽儿》,感觉课文很美,可就是没有灵感,怎么也理不出一条线。翻开教学参考,胡乱地抄了一节。
课前抄录: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听老师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注意自己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多读几遍
3、同桌交流识字方法(学生当小老师、教师以开火车的形式检查、抽取几个段落朗读)
二、书写字词
1、观察要写的三个汉字;冈、轰、喊
2、鼓励学生提醒大家写这几个应注意的地方。
3、学生书写这三个字。
三、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直到读通顺、读流利。
2、教师检查朗读情况
四、练习
课中实录:
师:一起读课题。谁来学学这个“笋”字?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生:“笋”是竹子头,下面“伊”的半边。
生:因为“笋”长大了是竹子,所以是竹子头。
……
(揭示课题,抓住了这个“笋”字,学生就能够很进入角色。颓废的心情一下子提了起来.)
师:听老师读课文,边听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师读)
生:主要讲了春天的景色很美。
生:不是讲春天的,是讲了笋芽儿的事情。
生:主要讲了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训练了学生对文本的概括能力。)
师:你真聪明!你知道笋芽儿开始长在哪里的,是从课文的哪里看出来的?
生:笋芽儿被叫醒了。她揉了揉眼睛,伸伸了懒腰,看看四周仍然一片漆黑,撒娇地说:“是谁在叫我呀?”她的四周一片漆黑,就说明,她还在地下。
生:“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使劲向上钻。”他在往上钻,说明他是在地里的。
生: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从这一句中也能看出之前是在地里的。
(重点学习这三段,抓住动词“揉、伸、看、撒娇”,让学生边读边模仿动作,在动作中感受笋芽儿的生长过程。特别是笋芽儿撒娇地那句话,尤其进行了特别指导。在笋芽儿钻出地面后,看到的美丽景色也是重点学习的段落。还抓住了省略号,进行了拓展思维:想想,笋芽儿还会看到哪些事物,会说些什么?)
教后反思:
没有刻意地去追求课堂的效果,也没有刻意地去照搬照抄人家的教案,完全是随着自己的学生,跟着课堂走,却开辟了另一片天空。不是说这堂课有多精致,有多完美,但至少上到最后,学生一直围绕在我的左右,课堂的活跃气氛也一直到结束。学生学得轻松,老师也上得轻松。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一个平时人人都认为是教学水平出色的老师,在听了她的课后,你会觉得他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优秀。那是因为在公开性的课堂上我们没有了平时的挥洒自如,思想完全锁定在了那不知被试教了几遍,甚至几十遍的教案上了,少了那一份原本的灵性。
让我们跟着课堂走,到课堂中去寻找灵感吧!
上一篇: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跟着课堂走——笋芽儿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 跟着课堂走——笋芽儿教学反思
- › 跟着课堂走——笋芽儿教学反思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跟着课堂走——笋芽儿教学反思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跟着课堂走——笋芽儿教学反思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跟着课堂走——笋芽儿教学反思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跟着课堂走——笋芽儿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