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又画上了一个句号。翻开一张张语文试卷:
基本知识:看拼音写词语、课文填空
基本技能:书写、词语积累、句式运用、阅读理解、习作
其中,书本上内容即基本知识占30%。能力拓展即基本技能占70%,体现了新课标新理念。
看看教研员“精心策划”的语文试题,想想平时紧张忙碌的教学过程,回顾自己和学生期末辛辛苦苦地复习、做作业,不少老师感慨道:“这语文课我们没法教了”“辛辛苦苦的一学期白忙乎了”“我们平常只要教教词语和背背默默课文就行了”……
听着大家的议论,我不禁陷入沉思:
新课改已实施好几年了,每年的课改培训已让所有的老师都得到了一次次洗礼。从理论到实践,从老师到学生,新的课改理念应该得到了很好地理解。
然而,反观我们平常的语文课不难发现,虽然课堂上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发生改变,体现了课改新理念,但是我们语文课的主要任务和流程还是教学生字词、朗读背诵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逐段逐句地讲解课文、概括段意和主要内容。然后就是抄写词语和课文,听写词语、背默课文全过关,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一篇课文规定的两三课时,就这样紧紧张张地结束了。课前教师精心备课,备学生备教材,详尽完备;上课时,悉心讲解,面面俱到;课后细心辅导,补缺补差,生怕丢掉书上的一个疑点,唯恐学生掌握不了记不住。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至于新课标新理念、学生的语文素养,那只是“皇帝的新装”。
那么,是什么使老师们觉得语文课没法教了呢?说到底,是传统的“应试”思想左右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老师们认为只要平时自己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辅导,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补缺补差,最后考试成绩肯定不会差。学生高兴,老师高兴,家长更高兴。因此,当他们看到考试的内容与自己平时的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时,就难免会产生不知所措的想法。
语文课真的没法教了吗?不,笔者认为:
首先,我们有必要弄清语文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什么是语文素养?怎样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课标解读上说得很清楚。本人不再重述。)它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教学时的一根“教鞭”,是一根具有指向、引导、实施功能的教鞭。语文教师要认真学习好新课标,吃透其精髓,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其次,我们还要上好每一堂课。改变传统课堂模式,除进一步强化语文“双基”的实用功能外,更重要的是重视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增强底蕴、提高修养的功夫。摒弃“应试”和急功近利的思想。要从学生发展的高度来审视我们的语文教学。如果我们的教师还沉湎于传统,死抱着课本不放,那将是课程改革的悲哀,那是教育的失败。
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把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己任,那我们将会发现语文课堂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它将以教材为凭借,课堂为阵地,生活为源头,向课外拓展延伸,与生活链接。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不就大有希望了吗?
上一篇:《西湖》一文教学的探索
+《语文课真的没法教了?》相关文章
- 语文课真的没法教了?
- › 语文课真的没法教了?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语文课真的没法教了?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语文课真的没法教了?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语文课真的没法教了?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语文课真的没法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