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的张家界是驰誉中外的自然景区,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流连忘返,原因何在?因为张家界的美丽风光实在太迷人了。
课文以“迷人的张家界”为题,不仅点明了描写对象,而且揭示了题眼,提炼出“迷人”二字以吸引读者。课文运用生动的比喻,向读者介绍了“张家界”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它的景色为什么“迷人”。我们的教学思路应该遵循文章的写作思路,巧抓比喻,体味张家界的“迷人”之处。
一、了解张家界的整体风貌
文章从“听人说”入手,以“真正领略”导入,以总体描写接榫。
“听人说”什么?湖南的张家界地貌奇特,“有着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变化、桂林之秀丽”。作者用张家界与全国有名的风景名胜作比,提炼出“雄”、“险”、“变化”、“秀丽”,而这些特点张家界兼而有之,可见“迷人”了。在教学中,学生对用来作比的景物也许缺乏体验,教师可作简明扼要的介绍:泰山位于山东,是五岳之首,它拔地而起,耸入云天,巍峨雄奇,蔚为壮观;地处陕西的华山,高峻陡峭,有“自古华山一条道”的赞叹,人们对那崎岖险峻的山道,会产生望而生畏之感;黄山名闻遐迩,它有奇崛的古松、神奇的山石、变幻的云海,气象万千;“桂林山水甲天下”,它的山奇、秀、险,它的水静、清、绿,可谓美丽多姿,引人入胜。而张家界兼有这些风景名胜的长处,因此格外迷人。学生听了介绍,定会心神向往,急于跟着作者的描写去领略一番。
作者先作总体描写——张家界的山连绵不断,开始时尚觉“平淡无奇”,随后景色突变,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派“神奇”境界,它的山不仅高,而且多,姿态万千,真是美不胜收。这时,作者运用了一连串比喻:“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作者用“采药老人”、“妙龄少女”、“中世纪城堡”、“尖尖的竹笋”、“长长的利剑”等来比喻张家界的总体风貌,不仅如此,作者还赋予这些喻体以鲜活的生命,它们“排列”,它们“微笑”,它们“低语”,这些描述脱纸而出,栩栩如生,使张家界的迷人风光活现在我们面前。
二、体会张家界的神韵美
如果说上述的总体比喻能使读者获得整体印象的话,那么,接下来的分别比喻,则将张家界的自然风物细致入微地展现出来,让人感受得格外真切了。
作者先写金鞭岩。它“有如一支怒举的金鞭”,喻其金光闪耀,直指云霄;“巨峰酷似雄鹰”,喻其景观独特、气势非凡。“神鹰护金鞭”突现眼前,怎不令人怦然心动?
次写黄狮寨。黄狮寨高出众峰之上,寨顶平地形成十多处自然的“观景台”。登临黄狮寨,身处观景台,张家界美景尽收眼底,一览无余,台对面的八九座山峰“像一个个虎背熊腰的将军,在等待着出征号令”,读起来使人如临其境,各见其形。
继写金鞭溪。溪水弯曲流淌,终年不断,满目青翠,凉风习习,芳香阵阵,鱼儿怡然畅游水中,卵石铺陈水底,光影斑驳。作者细致地描写金鞭溪的形状以及周围景物的声音、颜色、气味,给人一种安谧静美的感觉。
末写宝库乐园。张家界不仅风景迷人,它还是“植物的宝库,动物的乐园”。“宝库”、“乐园”之喻既与张家界的奇山秀水密切相关,作者又用有关数据加以比较,令人信服,使我们更加感受到张家界不仅风光迷人,而且活力无限。
三、认识张家界的重大价值
作者不仅巧用比喻,引领读者体味张家界的迷人风光,感受张家界的外在美,而且在篇末赞扬了张家界“举世无双的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张家界的武陵源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使这里成为世界级的风景名胜,成为人类共同拥有和保护的宝贵财富。“举世无双”之评价恰如其分,自豪之感溢于言表。
古人云: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本文以“迷人的张家界,名副其实的人间仙境”收束全篇,既点明了题意,又反顾全篇,让读者由这一结句回味全篇描写,格外感到“人间仙境”之喻的的确确“名副其实”,从而激发起热爱祖国山河、保护人间仙境的满腔深情,思想感情得以升华。
.
上一篇:“造句”内容的真实性不可忽视
+《巧抓比喻 体味“迷人”》相关文章
- 巧抓比喻 体味“迷人”
- › 巧抓比喻 体味“迷人”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巧抓比喻 体味“迷人”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巧抓比喻 体味“迷人”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巧抓比喻 体味“迷人”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巧抓比喻 体味“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