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20分钟的微型课,我预设这篇古文的教学流程为“读文——解文——悟文——背文”。我让小朋友自学解释.问:“你读懂了什么?”一个孩子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我认为这篇古文不需要解释,它描绘了一幅图画!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的是一幅画!”我愕然,连忙先顺其意:“那你能给大家来描绘这一幅《守株待兔》图吗?”画画是这位小朋友的强项,他大笔一挥,马上在黑板上画起来。我趁机稍作补充说:“是啊,如果你画对了,画好了,同学们可以从你的画中读懂这篇小古文!”但我是再也不能按预设思路上课了,我心里开始琢磨接下去我怎么办?……终于,计上心头,不由一喜。我先肯定了这位小朋友用作画来解释古文是一种创新。
说如果他画对了,画好了,一样能证明他理解了古文。于是进一步要求学生仔细看他画的图,说说你从图上找到了哪一句文。有的说,从图上找到了“宋人有耕田者”:有的说,找到了“田中有株”;有的说。找到了“兔走触株”;还有的说,找到了“折颈而死”……
然后我干脆顺水推舟,说: “还有没有其他好方法来解释这篇小古文呢?”由于受到前面画画的小朋友的启发.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了。有一个小朋友说:“老师,我来给这篇古文编一个故事吧!”于是这个小朋友娓娓道来:“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舍弃了他的农具.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结果,兔子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现在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案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
另一个小朋友说:我来读一读;他旁边的同学马上说:我来背一背。我暗喜水到渠成: “读顺了,读出感情了;背好了,背出味道了,大家一样能听出你们读懂了,是吗?”于是,我请读得抑扬顿挫的小朋友给大家领读一遍,再请全体小朋友站起来和刚才背得有声有色的小朋友比一比,谁背得更棒!小朋友读得那么投入,那么起劲。
这时又有一只小手高高举起,站起来说: “老师我邀请我的同桌一起表演这篇古文。”“好!”我脱口而出。一阵掌声。两位小朋友上台了,一个演农夫.一个演兔子。演得人情入境,自我陶醉。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我也乐了……
课堂在轻松的气氛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这时候的我似乎是被学生激活了。看到黑板上那逼真、生动的《守株待兔》图,我顿时又生一计,补充了一个练习:这位小朋友很厉害,为古文配了画,那我们能不能为这幅画再配一首新诗呢?孩子们更来劲了.纷纷在古文旁边写下了自己的新诗……这些稚嫩的新诗令人惊叹不已,赞不绝口。这不正是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再现吗?
20分钟的微型课悄然结束了, 《守株待兔》这篇古文在孩子们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引发了我对小古文教学的反思……
上一篇:再教“严峻”和“竣工”
下一篇:打开小学文言文的窗扉
TAG:
+《我教《守株待兔》——微型课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 › 我教《守株待兔》——微型课教学随笔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我教《守株待兔》——微型课教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