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学生怕动脑筋,什么事都坐享其成,这可能是学生生活条件过于优越造成的。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尝试着让中高年级学生写学后感,让学生学会思考。“今天把知识教给学生,明天他们可以通过考试;教给他们怎样思考和学习,他们就能获得一生的成功。”(选自《友善用脑”加速学习新方法》)一开始,我笼统布置学生每天晚上必须写一天的学习感受。学生不知从何着手,只能泛泛而谈,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走过堂而已,收效甚微。后来,我指导学生要写自己学习上的得与失,让学生有章可循。所写内容可以是课堂上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可以是教师教的,也可以是自己学的;可以写学到的具体内容,如字、词、句、谚语、歇后语、格言等,也可以写学到的表达方法和写作方法,还可以写自己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写书本上的,也可以写生活中的。只要有利于自己学习的都可以写一写。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收获还真不少。
一、有利子知识的梳理与巩固
学生在写学后感时,对一天所学的内容就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中一遍一遍放过去,然后拣印象深刻的写一写。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遗忘是先快后慢。学生写学后感时对一天所学内容是一次很好的复习,这样自觉及时的复习,能防止遗忘,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例如杨峰同学在一篇学后感中这样写道:学了《名碑荟萃》后,我了解了中国历史上的大书法家,这些书法家的字各有风格,欧阳询的字“骨气劲峭,法度严整”,王羲之的字“潇洒清秀”,颜真卿的字“楷书端庄雄伟,行书遒劲郁勃”,柳公权的字“骨力遒劲,结构严谨”。这些人能自成一家,与他们平时的刻苦练习是分不开的。
二、有利于知识的积累
课外知识包括两方面:一是生活上的,另一个就是书本上的。生活方面的知识,学生通过观察、体验积累下来。如王丽同学通过观察发现,鸡子半夜三更啼叫,是因为爸爸每天下班回来,灯光直射到鸡窝,鸡子误认为是天亮而啼叫的。这样的积累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书本知识的积累就更广泛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看各种各样的书。学生在家“自由自在”地学习,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积累到的知识就牢固。
三、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形成
任何一种习惯的形成,都是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不习惯到习惯。“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形成于思而毁于随。”学生开始写学后感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然后逐步形成习惯,最后成为一种内在需要,觉得一天不写心里就不踏实。学生在回顾一天所学知识时,自觉逐个检查自己所得。如果发现课堂上自己因为开小差而没有听懂时,就会自我要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如果回顾一天生活时,未发现印象深刻的事,就会做个有心人,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如果检查自己从课外书中一无所获时,说明自己没有看书,就必须珍惜时间多看课外书。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生活中留心观察,积累素材,坚持每天必看课外书,这些良好习惯通过写学后感自觉形成,学生将终生受益。
教学生写学后感也就是要求学生反思自己学习的得与失。没有反思的学习,充其量只是一种机械的接受,时间久了,学生就觉得乏味。有反思的学习,才称得上是一门艺术。不善于反思的学生,只满足学懂为止,根本谈不上什么探究创新,对于善于反思的学生来说,学习是一种乐趣,乐在有成功的体验,在所得中创新。
上一篇:让课堂“活而不乱”
下一篇:再教“严峻”和“竣工”
TAG:
+《学后感——开启学生学心成功的窗户》相关文章
- › 学后感——开启学生学心成功的窗户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学后感——开启学生学心成功的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