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破陋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文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亲眼目睹了姐姐被强迫缠足所受的痛苦,辛亥革命成功后,他毅然废除了缠足的陋习。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孙中山为什么要破除陋习,进而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是缠足陋习距今久远,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难以真切地感受缠足给妇女带来的肉体及心灵上的痛苦。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比“姐姐”在缠足前后生理和心理所产生的巨大变化,辅之以观看多媒体课件及阅读相关文字资料,使学生感悟缠足对女性的危害。使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产生对孙中山的敬仰之情。
一、了解人物,感悟“陋习”的危害
1.简要介绍孙中山。
孙中山(1866-1925)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广东香山(中山)人。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后赴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誓死推翻清政府。1905年在日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理解课题意思。
(1)课题里的“破”是什么意思?(破除)
(2)“陋习”又是什么意思?(指不好的、不文明的、不合理的习俗。)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讲了孙中山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反映孙中山的什么品质?(孙中山反对缠足,反映他从小关心人民的疾苦,立誓破除不文明、不合理的习俗。)
3.模拟缠足,感受痛苦。
(1)出示课件和有关资料,让学生了解封建社会强迫妇女缠足的相关知识,知道缠足陋习是对妇女的残害。
(2)挑几名个头高大的学生穿着矮个子学生的鞋子行走和跳绳,说说有什么感受。随后,学生自学第2自然段,抓住文中的“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眼泪直往下流”感受“姐姐”的痛苦,认识缠足就像给人上刑,它给姐姐的肉体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3)运用对比,加深对缠足陋习的理解。“姐姐”缠足前“洗衣、烧饭、插秧、挑柴,样样活儿都干”,还“经常唱歌”;缠足后“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再也“没有了笑脸”,再也“没有了歌声”。缠足摧残了“姐姐”的身体,改变了“姐姐”的性格,从中体会“缠足陋习”的危害性。
二、看插图,体会人物思想
1.初步观察插图,看清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课文中的“姐姐”没有画出来,你猜想她会在什么地方,有什么表现。
2.对照课文相关段落深入观察插图,体会人物的思想。
(1)孙中山说:“你为啥要姐姐受这份罪呢?姐姐缠了脚还能下田干活吗?”你怎样理解这番话?(通过讨论认识孙中山从小关心人民疾苦,反对封建陋习。)
(2)妈妈说:“我也知道缠小脚不好,可这是祖宗传下来的呀!女孩不缠小脚会被人家笑话的。”从这番话中,你认为“妈妈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她虽然善良,但对封建陋习却显得无奈、软弱和屈服。)
(3)“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房中发生了什么事,课文和插图都没有直接描绘,请你想象并说说房中的情境。
三、对比句子,学习表达
1.比较句子:
(1)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2)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你欣赏哪一句,为什么?(第2句好,因为“含着眼泪”更能体现妈妈无可奈何的痛苦心情。)
(3)这件事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4)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读一读这两句话,想想哪句话的语气重,含义深。
2.展开联想,学习表达。
(1)你认为当今社会还有没有应该破除的陋习,为什么?
(2)观察第二幅插图,用“孙中山爷爷,我想对您说……”的句式练习说话,表达对孙中山的敬爱之情。
上一篇:激发学生写话兴趣 提高写话能力
+《《孙中山破陋习》教学构想》相关文章
- 《孙中山破陋习》教学构想
- › 《孙中山破陋习》教学片段
- › 《孙中山破陋习》教学构想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孙中山破陋习》教学构想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孙中山破陋习》教学构想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孙中山破陋习》教学构想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孙中山破陋习》教学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