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草塘》是一篇传统课文,我已教过多次,教起来轻车熟路。教室里安静极了,同学们被我动情的导课深深地吸引住了,思想早已被带到了美丽可爱的北大荒草塘。
在同学们自由、快速读过课文后,我请几位同学轮读,发现有一个同学把第14自然段中的两个字读错了,其他同学也没有提出异议。我说:“刚才××同学读第14自然段时,有两个字读错了。一个是‘水泡子’的‘泡’(我顺手在黑板上写下‘水泡子’),在这段话中应该读pāo,不应读pào。”“老师,应该读pào。我查过字典了!”我正欲往下讲,急性子的李源已拿着翻开的《学生字典》走向讲台,我为之愕然。说实在的,备课时我并未就此字的读音查过字典,只是凭印象觉得该读“pāo”。我接过字典,感到全班同学的视线都集中在我脸上,期待我的答复。字典上标明“泡”为多音字,读pāo时有3个义项:①鼓起而松软的东西;②虚而松软,不坚硬;③量词,同脬。读pào时也有3个义项:①气体在液体内使液体鼓起来的球体状;②像泡一样的东西;③用液体浸泡物品。看字典上的注释,我一时决定不了“泡”在课文中的正确读音。这时,仍站在讲台边的李源又加了一句:“老师,应该读水泡pào”几位同学也随声附和道:“对,冒水泡嘛!”我突然想到讲桌的抽屉里有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它在字词的释义上会更详尽一些。我当着同学们的面,翻开词典,很快找到了“泡”字,除了《学生字典》里已有的解释外,还增加了“泡子”一词的释义——泡pāo子:〈方〉小湖,多用于地名;泡pào子:〈方〉指灯泡。看到这里,我镇定自若地问:“谁知道课文中的‘水泡子’指什么?”几个在预习中查过工具书的同学抢着说:“指小水塘。”“这就对了。文中的‘水泡子’的‘泡’应读pāo,它在某些方言中特指小湖。”我把字典的解释读了一遍,见许多同学若有所悟地点点头,我又及时表扬了李源同学敢于质疑的精神。
由于自己备课时的疏忽,我的内心充满了自责,但课还得往下进行:“另外还有一个字也读错了。‘跳进没膝盖深的水里逮起来’中的‘没’是多音字,在这句话里应该读mò,‘淹没(mò)的‘没’。”可当我教学下面的内容时,后排的小薇高高地举起了手。我用目光示意她放下手,注意听讲,可她依然执著地高举着手。我无奈地示意她起来发言。“老师,我觉得应该读‘没(méi)膝盖深的水’,是说‘水泡子’里的水很浅,没有淹过膝盖。”同学们纷纷小声议论起来。我被学生这种勤思好学的精神所感动,随即调整了教学预设:“同学们,我们再读一读这段话,看这段讲的是什么?”同学们兴趣盎然地边读边思,继而有同学举起了手:“写水泡子里鱼多。”“从哪些词句看出鱼多呢?”“波光粼粼、挤挤挨挨、逮起来、一条又一条、满了……”“非常正确。鱼确实很多,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来写是为了让我们进一步感受这里物产丰富。但真正养过鱼的人都知道,放养鱼不仅密度不能太大,水深也很有讲究。养‘筷子长’、‘手掌宽’ 的鱼,水太浅是不行的。”我顺势而导:“那么是‘没(mò)膝盖的水’深一些,还是‘没(méi)膝盖的水’深一些呢?”同学们恍然大悟:“读‘没(mò)膝盖’更合适一些。”
这节课中“读准字音”的两个细节激起了我的反思: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究竟该怎样做才能体现“师生是学习的共同体”这一教学理念呢?学会观察、倾听,在平等、和谐、民主的气氛中与学生交流,不失为一种良策。
上一篇:《鲸》的知识要点及说明方法
+《《可爱的草塘》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 《可爱的草塘》教学随笔
- › 六年级语文下册《可爱的中国》教学反思
- › 《可爱的草塘》让自己轻松地使学生动起来
- › 《可爱的草塘》课堂实录
- › 《可爱的草塘》教学随笔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可爱的草塘》教学随笔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可爱的草塘》教学随笔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可爱的草塘》教学随笔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可爱的草塘》教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