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小学思想品德让品德教学真正“生活”起来

小学思想品德

当前:首页 >> 让品德教学真正“生活”起来

让品德教学真正“生活”起来

日期:10-19 23:39:05 | 小学思想品德 | 浏览次数: 714 次 | 收藏

标签:思想品德教学案例,http://www.gaofen123.com 让品德教学真正“生活”起来,

  
  情景一:一堂教育学生爱护动物的品德课上,教师遵循教学要求,对学生进行爱护动物的教育:先让学生学习课文中提供的故事,出示有关如何爱护动物的文句,让学生朗读。同时,教师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和自备的图片,让学生谈对动物的喜爱。又出示了好几道辨别题,让学生辨别是非对错。还让学生谈了自己是怎样爱护动物的,今后准备怎么做。课堂上的一问一答,似乎也挺融洽。
  情景二:也是一堂爱护动物的品德课,课前老师带领学生来到动物园,给小动物喂食物,和动物打招呼;家中有小动物的同学把小动物拍成照片,然后把照片带到课堂上来,介绍自己喂养小动物时有趣的事情,谈小动物的可爱之处;在班级生物角中养小乌龟、小金鱼等,指定喂养的职责;搜集生活中爱护小动物的事例或图片,在课堂上开展故事会等活动进行交流等等。学生在实践中,在活动中对小动物的热爱之情,渐渐地培养起来,又在行动中表现出来。
  在这两种情景中,显而易见情景一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纯粹是灌输,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抑制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种传统的教学课堂。而情景二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回归生活的品德教学,整堂课立足于学生的生活,教学围绕生活而展开,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怎样饲养小动物,怎样爱护关心小动物,明白小动物能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大的快乐。教学以学生为主,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他们完全沉浸在实践的体验中,是一堂开放的课堂。是啊,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品德教学的课堂其实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他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而情景一的教学道路是一定行不通的,我们必须改变这种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大胆地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走“生活化”的教学之路。因此,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             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活用教材”
  教学要回归儿童的生活,必然要求教学内容要反映儿童的现实生活,满足学生的生活需要。在教学时,我们首先要树立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学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努力使自己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去超越教材。品德课程教材的编写力求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这为教学回归儿童生活提供了坚实的内容和素材基础。当然,具体到每一节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上,我们可以在理解教材范例图意及其承载的价值和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活用”教材,可以围绕相关主题,用学生的真实生活丰富充实的教学内容,切实解决学生面临的问题,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学时要可联系当实际情况,及时地把儿童活动中的新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们既要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又不能过分地依赖于教材,不能照本宣科、照图讲课。更要注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和认识,及时整合课堂生成的资源,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促进良好道德行为的落实。
  (一)教学目标的活用
  在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中,我在执教《让我自己来吧》这一课时,因为作为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出来,身上、心里都还带着幼儿的色彩,沿袭着幼儿园的方式;家庭中又更多的是独身子女,受到家人的宠爱,在自理能生活这一块,往往是自己不愿意或者也根本没这样的机会,一切都被大人包办了。争对这一实际情况,我课前仔细观察了学生生活中的自理情况,发现大部分学生的穿衣能力
  比较强,因为在幼儿园三年基础打得比较好,因此只有少数学生稍有困难,另外都没有问题。但经观察一年级的小朋友刷牙能力就相对比较弱,对刷牙的方法不清楚。而书上只讲对穿衣能力做了要求,似乎太简单了。因此我在目标上做了调整:
  行为目标定为:初步学会穿衣、刷牙等生活自理能力;
  认知目标定为:知道穿衣、刷牙的小要领。
  情感目标定为:愿意尝试、自己动手做一些能做的事情。
  教学目标是学生的导向,教学要回归生活,必然要根据儿童的实际生活需要来确定教学目标。但教材文本与儿童实际生活不可能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具有教育意义的现象和问题的生成教育主题。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教育需求等出发,对教材进行重构,从而来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的活用。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反对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承认的说教,或单纯的从书本上进行学习。因此,我在上《让我自己来吧》这课时,根据教学目标,我力求符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从而能够获得直接经验。在教学

  www.gaofen123.com 中,我创设了两个活动,一是让全班小朋友进行穿衣比赛,初次赛让小朋友明白怎样在最快的时间内穿好衣服是获得胜利的,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得出;第二次比赛全班小朋友都完成地较出色,连几个能力较差的小朋友也掌握了穿衣的要领。二是通过一个学生上台演示怎样刷牙,让小朋友自己去发现她的刷牙方法对不对,对在哪里,错在哪里,然后课件出示儿歌,全面地教学生正确的刷牙方法。等学生弄清楚以后,让全班小朋友用正确的刷牙方法进行刷牙。整个教学过程活动性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气氛浓,学生掌握得也比较好。这一节课,我争对学会上的实际生活情况,,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需要。
  儿童是生活的主体,他们有着不同与成人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和上呢搞活需要。因此,教学要实现回归儿童生活,首先要求教学要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都应该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适合儿童的生活实际,满足儿童的需要,这是教学回归儿童生活的起点。
  二、结合儿童的生活,进行品德课的教学
  儿童的生活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起点,儿童的生活也是教学凭借进行的过程和手段。品德新课程倡导通过学习者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学习,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生活经验持续不断发展、改造和推进的过程。我们要改变过去那种脱离实际生活的教育要求和教育方式,不要去传授那些与实际生活相脱节的知识和经验,不要把学习看作是掌握某些书本知识和语言符号。这样的学习是达不到本课所要实现的目标的。只有通过学习者自身的生活经验才能学习生活和道德。正如杜威所说:“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景,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地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因此,我们强调通过儿童的自身的生活经历、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强调儿童在自身活动中获得经验,强调儿童对自己已有生活经验的体验和反思。
  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
  (一)  调动和利用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
  生活性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显著特点之一。我们在教学中应遵循儿童的生活逻辑,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考虑问题,用多种广泛的知识来探讨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这样才能使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他们对生活过程体验的越充分、越细腻,感悟的就会越到位、越深刻。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回顾生活过程中,深化道德认识。例如,我在教学《让我自己来吧》的第一课时时,我首先播放了一段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拍摄的录像,通过录像中的片段来层层展开,让学生辨析是非,讨论自己已经是一位小学生了,是不是自己能做的事还是让家长来帮着做。通过学生的回答,抓住切入点,然后结合生活在课堂中安排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穿衣比赛,用正确的动作来学刷牙活动。接着通过小记者采访的形式,开展评比“刷牙小明星”活动,再次巩固刷牙的正确方法。最后一个环节是布置一份“快乐刷牙作业”,让学生能够在家长的陪同下能用正确的刷牙方法进行早晚刷牙。这一活动主要是把学生从课堂推向了现实生活,让学生把课堂上明白的道理落实到行动上,实现了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这一理念,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我觉得这样的课虽然看上去不是热热闹闹,然而却是实实在在的,是从生活体验中激起了学生真正的思考。
  我们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过真生活,学生只有在他们能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正在过的生活基础上,才能过更有意义的生活。《品德与生活》课只有真正走向生活,才会使学生受到真教育。
  (二)模拟常见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准真实生活”模拟中体验学习。
  在上二年级上册的品德与生活《上超市》时,我在教学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师:刚才我们一起到超市里去购物了,开心吗?那你能说说你刚才在超市里的购物经过吗?
  生:我先提了篮子,然后再挑选商品。
  生:我在购物之前还先把自己的小包存在柜子里。
  生:要排队付钱,付了钱才能出来。
  师:可是我们在超市里却发现有一些不文明的现象(插队、乱丢垃圾等)下面老师和几个小朋友一起来演一演。
  ……
  师:这样的行为好吗?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再请小朋友合作表演自觉排队付钱的情形……
  儿童进入课堂学习的儿童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学要从了解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识、体验和感悟开始,以发挥他们已有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像《上超市》这一课,和父母上超市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要碰到的事,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见到过父母上超市的过程,因此我在教学中就从学

  www.gaofen123.com 生日常生活中上超市要注意哪些方面的经验切入和展开,让学生紧密联系原有的生活经验,交流“上超市的程序”和“上超市的文明礼仪”这一问题;特别是“文明礼仪”,低年级的学生一方面年纪比较小,另一方面由于是农村,有些家长在这一方面比较忽视。于是我争对在超市的现象,通过师生模拟“付钱插队”和“自觉排队付钱”的情景进行表演,让学生明确要自觉排队付钱,千万不要插队。在这种“准真实生活”的模拟活动中学习,深化了学生的体验,并反思学生自己的行为,对把学生已经明白的道理转变为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三)  开展教学时空,组织进行生活实践,在真实的生活过程中体验学习。
  在教学《上超市》这课时,我采用两课时连续上的方式。第一课时:课前发好《告家长书》,请家长协助孩子做好家庭购物需要小调查,并为孩子准备适当的购物经费,然后安排一节课,由教师带领全班学生到附近的超市进行购物。第二课时:回到教室里,师生进行超市购物活动交流。这时学生要说的话就多了。这一课的教学由“超市购物”和“购物交流”两个课时的教学活动组成。“超市购物”活动是在课前调查家庭需求的基础上去附近超市进行购物实践。这一教学活动就是一个真实的生活活动。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意大利一位教育家早在19世纪就提出“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的教育思想。她形象地解释说:“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也就记得了;做了,很自然地理解了。”对孩子来说,听到了容易忘记,看到的印象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的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上超市》第一课时我力求做到全员参与体验生活。让全班学生体验上超市的程,进行直接的感受、体味、领悟。这样,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将教材中的道德认识与生活情景相共鸣,使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源于儿童实际生活,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在自己的生活体验过程中形成良好品德。在第二课时我力求做到连续体验。学生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渐进的过程。教学必须在立足课程的基础上,开放、拓展教学时空,融入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尤其应重视课前准备活动和课后延伸活动的设计、组织、指导和评价,帮助学生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让我们精心选择的生活情境和学生的情感实现有机链接与融合。我相信这样我们的品德与生活教学才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假如在《上超市》这一课中,如果只是带着小朋友到超市去“逛”一圈,不在第二课时上进行深化,孩子内心的体验不可能有这样深刻,更不可能对学生以后的行为产生多大的影响。“购物交流”活动是结合学生的购物活动情况和教学目标要求设计问题,然后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情景模拟、自我评价等,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购物知识和方法,并反思自己的行为,学会文明购物、有计划地购物等。这样的教学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学生的真实生活来进行学习,课堂中讨论交流的问题全部来自学生的真实生活经历和体验,学生其实是在探讨自己的生活,使生活和学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二、             以提升儿童的生活能力为最终归宿
  教学要回归儿童生活,从其最终目标上说,是指导儿童的实际生活,解决在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提升儿童的生活能力,或者说,教学要能够改进儿童的生活,引导儿童过美好的生活。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表述,就是学生要将课程学习所得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改进、提高自己的生活。
  在上完《上超市》这一课后,我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我特别制定了两张上超市评价表,一张是学生的自我评价表,一张是家长的评价表,通过多元化的评价,让每个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时时去注意,去改进,目的就是通过今天学到的内容能够真正拿到生活中去,使教学和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上超市自我评价评价表
  内容
  我做到了
  我会努力的
  你是不是买你需要的商品?
  你检查过商品的保质期吗?
  对于你不想要的商品你是否放回原先的货架?
  付款后的小票你拿了吗?
  你对营业员有礼貌吗?
  你在超市付款时排队了吗?
  (空格部分用于根据学生个体情况对内容进行补充。)
  使用说明:采用自己评的方式。如果做到了得到★;还得努力得▲。要求一月交流一次。
  家长评价表
  

  www.gaofen123.com 你的孩子买了什么
  你认为孩子可以得到什么奖
  1)礼貌奖  2理财奖  3 )勇敢奖
  你认为孩子在购物中有什么收获
  这两张表格的制定,要求在家长的配合下正确用好评价表,将有助于督促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购物要有计划,有礼貌,真正地运用到生活中去,促使学生进行生活实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一个月一次的交流课上,学生津津有味地对照自己的表格,和大家一起交流自己上超市的过程,通过自我反思和互相交流,明白了自己在哪些方面已经做得很好了要继续保持下去,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的,哪些方面是要向做得好的同学学习的。真正地促使了学生的生活实践,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很多家长也向我反映:“老师,我们的孩子这段时间好像变了,不乱买零食了。”“老师,我的孩子懂事了,礼貌了,我真高兴啊!。“老师,我的孩子比起以前会理财多了,还告诉我不能乱花钱呢!”……
  听了家长们和孩子们的话,我真正体会到了学生仅仅在课堂上学的知识是不够的,课后实践所取得教育效果是课堂上无法比拟的。我们最终应该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去,使知行统一,从而来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
  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总之,课程和教材是由儿童生活世界转化而来的,而课程和教材有要转化为儿童的生活世界,即从儿童的生活中来,再回到儿童的生活中去。在生活当中,儿童面临着各种问题,面临着各种关系,面临着各种挑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他们去判断,去选择,去认识,而单纯的教育是不容易做到的。为此,教学要以儿童的生活为起点,从儿童的实际出发,通过儿童的生活进行教学, 通过生活学习生活,最终回到儿童的生活中去,以提升儿童的生活能力,引领儿童的生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把教学的作用真正的产生于儿童的生活当中去。当然,要将课程、教材、教学真正转化为儿童生活,发展学生的生活能力,不是一件将教学与生活建立联系即可的简单事情;教学要实现认知、情感、行为的和谐发展,培养儿童的实践品质,也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因此,我们教师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课程、教材、教学转化为生活的具体方法,开通儿童真实生活的渠道,这也是我们广大教师要积极探索的道路。
 

+《让品德教学真正“生活”起来》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小学思想品德 更新

小学思想品德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