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新课改论文,http://www.gaofen123.com
关注农村 推动课改,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还是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师资问题是所有问题的“瓶颈”,农村教育更是重点。只有广大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切实提高到适应课程改革发展需要的水平,才能确保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根基更加坚实。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研员,我在与本省农村教师零距离接触,与教师们展开对话与交流的过程中,初步了解了本省各地小学科学课的实施情况以及课堂的现状,了解到农村一线教师对新课程的困惑与需要。同时,也促使我思考,如何使这支队伍人员稳定、结构合理,尽快适应科学课的发展和需要,实现由自然教师向科学教师的转化,提高应对新课程的素质和能力。
走近农村小学科学教师,从他们的课堂上,我们已经感受到课改带来的变化与冲击。
首先,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培养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一部分教师的课堂,不再是仅仅注重科学知识的获取,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积极的情感,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对研究问题的兴趣,并能通过活动的设计,提供给他们有结构的材料,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通河县孙友老师教学《地球的卫星——月球》一课时,通过对资料片的观察,学生感受到浩渺的星空是如此的神奇和美妙,更增强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正在有意识地引领学生由原来的注重知识的获取向科学探究的方向迈进,由原来的关注结论到更加关注知识的产生过程,由以往更多注重验证性实验向注重探究性实验转变。
其次,教师注重了科学与生活、社会的整合,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多数教师都能结合教学实际、地域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捕捉有用的教学信息,实现了用教材教的理念,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发现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结合本地特点,把学生耳熟能详的动植物等引进科学课堂,并把科学的观察和研究拓展到课外。在讲解《动物的生命周期》这一单元的内容时,由于教材中设计的是养蚕的活动,蚕在北方不普遍,很多教师带领孩子们就地捕捉蝌蚪,和孩子们一起观察、饲养,经历由蝌蚪到青蛙的变化过程,使孩子们不仅亲历了动物的生长过程,同时也进行了珍爱生命的教育。
最后,在教学手段的使用上,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除了传统的教学手段,有些教师的课堂,能主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一些无法用实验或实物展示的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在《地球的卫星——月球》一课中,对于月球如何绕地球运行,光凭想像是很难的,这时老师把它们运动的轨迹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使学生大开眼界。更可贵的是,这位老师的多媒体课件是他自己制作的,在很偏远的村级小学,老师们竟花费如此大的精力,作出如此生动形象的课件,对所有的听课老师都是一种震撼。无疑现代教学手段的适当运用,不仅为课堂教学增加了新的活力,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同时,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有教师的问题,也有客观因素所造成的。这将制约科学课的改革和发展。
一、教师们对科学课本质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很多教师还是按照自己对科学课的认识和理解教学,与科学课真正的视野和高度比起来,还相距较远。很多课只注重形式而非实质,看似也具备一些科学探究的环节,学生也在动手实验,但仔细回味起来,却没有真正实现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没有真正形成科学的行为方式。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实验的要求是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科学探究是讲究规则的,如果学生都是随心所欲去做,一方面会偏离研究方向,另外对于理性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也是没有益处的。还有的教师关注较多的是热闹的气氛,学生是否在动手,是否在讨论,是否在实验,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提升,却不去思考和分析,对于科学精神的培养还不够充分,对学生尊重事实、寻根究底、敢于质疑等科学品质培养的意识还比较淡薄。例如,某教师教学《奇妙的指纹》一课,学生把已有的经验和实验结论混为一谈,通过实验学生得到这样的结论:世界上每个人的指纹都不相同。我们的老师是不是应该反思,这是在本节课所能得到的实验结论吗?
二、部分教师的科学素养不高导致对科学教材的把握有偏差
有些教师虽然在使用科学教材,但对于教材的整体性、结构性以及每一部分内容所要实现的三维目标不是很清楚,对每个活动设计的目的理解不透,对活动与活动之间的结构性缺乏认识。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没有真正体现编写者的意图,科学课上得没有科学味,有些环节在走过场,甚至是穿新鞋走老路,用的是科学教材,上的是自然课。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上课伊始,老师提问:“看到课题,你想研
www.gaofen123.com
究哪些感兴趣的问题?”结果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有社会学的、有科学发展史的……15分钟过去了,孩子们还没有切入研究的主题。还有的教师把书中的探究性实验又变成验证
性的实验。
三、科学教师队伍中教师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凸显
在每次培训的过程中,每个地(市)听课的教师近百人,通过与他们交流得知,其中专职教师非常少,每个市(县)一般仅有2 ~3人,很多教师都是兼职的。有的教师身兼几个学科,人员不稳定,流动性很大,并且多数教师的年龄偏大。一般情况下每个乡村小学,学校教职工一共10人,其中6位班主任,一位校长,其他的几个老师承担所有的科任课。诸多主观和客观的因素导致教师队伍发展不均衡现象比较明显。
四、办学经费不足制约着教师和教学的发展
由于各地办学经费的紧张,教研员和教师走出去学习的机会很少,参加各种培训的机会也很少,所以,有时候信息比较滞后,遇到的困惑无法得到及时解决。甚至有的村级小学只给教师订教材,而不订教师用书,教师无法准确把握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另外,科学课都是由一个个活动组成的,有结构的活动材料是教学的必要保证,但各学校实验室中的实验设备陈旧,已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因此,许多科学活动需要的材料都是教师从家里带来的。例如,教学《溶解》这部分内容时,需要的食盐和糖等材料都是教师从家里带来,而讲《磁铁的磁性》时,有的农村小学的实验室甚至没有磁铁,有的仅有几块也因时间太久,磁性很弱。因此有的教师就变成了讲实验,或是只有教师的演示,学生失去了动手探究的机会。这些都制约着科学课的发展。
通过调研活动,我们虽然对农村教师的工作、生存状态有了一些了解,但还不够全面;我们虽然给他们提供了一些帮助,但还略显单薄。我们今后的培训工作,还任重而道远。如何通过有效的方式和途径提供给广大教师更多的服务和帮助是我们应该思考的。今后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一、组织多种形式的送教下乡活动,实现城乡互动
针对农村教师渴望学习、渴望交流的情况,有计划地组织名优骨干教师深入到农村学校,与农村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交流各自对教学的理解。依托这些骨干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对广大农村教师进行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培训。逐步形成梯队合理、素质强的教师队伍。本学期,我们请教科版教材培训专家继红小学的金光涛老师深入到双城、五常两地对教师们做教材辅导讲座,并与当地教师互动交流,使教师们足不出户就享受到优质的培训,效果非常好。
二、结合网络教研,开展更多的远程培训
依托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的学科网页、教研论坛、学科资源库以及黑龙江省的小学教研在线网上论坛,在有条件的县、乡小学开展远程培训。这样可以打破时空界限,即节省培训经费,又可以节省时间,教师可以随时参与,与课改专家、骨干教师或同行及时交流、沟通。本学期我们以学科论坛为载体,加强城乡教师的交流。我们开展了哈尔滨市小学科学“进取杯”教学展评活动,同时,在学科论坛中我们建立了活动研讨分论坛,要求所有上课的教师把教学设计和反思发到上面,参与活动的老师以跟帖的形式发表自己的思考、建议、困惑,实现听课教师与上课教师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同时,我们开辟的金光涛教学随笔专栏,把金老师每天的教学故事、教学反思发到论坛中,深受教师们欢迎,仅3天,点击人数就超过100人。第八批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我们也开展了远程教研培训。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先带动一部分农村骨干教师参与进来,再不断拉动其他教师的参与热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加强培训者的培训,实现立体网状的培训模式
为了充分发挥本地教师的资源优势,我们将进一步建立逐层培训的模式,每个县(市)选出一部分优秀兼职教研员,对他们进行专门培训或是走出去,到学科活动开展比较突出的区(县)学习、调研,回去之后承担培训下一级教师的任务。这样逐步形成立体、网状的培训体系,使培训真正落到实处。
虽然农村小学科学教师的培训任务任重而道远,要想真正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们还需要长期的努力,但随着教师认识程度的提高和培训方式的转变,有理由相信,小学科学教育会迎来灿烂的春天!
(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