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低年级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
初 步 尝 试
何奇峰
《语文课程标准》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而如何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基本理念,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自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实现叶圣陶先生所期望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教”的理想境界,是摆在我们每个老师面前的一道难题。笔者就如何培养低年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引导积参与,是自主、探究学习的源泉。
所谓“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而言的,“探究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在教学中要真正作到自主接受学习务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内部需求,如教学《陈毅探母》这一片段中,课前教师要兴趣盎然故作神秘地告诉学生:“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这节课老师请同学们听一个有趣的故事,好不好?然后同学们讲一讲你听到的故事好吗?听完后,大家兴趣勃勃,争先恐后抢着讲故事,有的同学讲的完整,有的讲的有趣,有的讲的干巴巴的,教师要趁势引导:“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你讲的故事是否完整,还需要增加什么内容呢?现在请打开书本看书中是怎样讲的。”这样就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呈现出教学内容,使学生从思想内部产生对学习的需求,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鼓励表扬为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动力。
当学生以一种积极的状态进入学习气氛中时,教师要从课文题目入手,抓主课题中的题目重点词和关键词来推想课文内容。如教学《看菊花》时,老师提问:“看了题目你认为关键抓住哪个词?同学们互相提问,互相讨论。”同学们就会说:“抓住看!”“抓住菊花。”有的说:“看菊花的什么呢?”有的说:“时间!”“天气!”“和那些人一起看?”还有的说:“要看菊花的颜色。”“美丽。”……教师引导:“菊花是么时候开呢?你认为这个时候天气怎么样?为什么这个时候开呢?这说明菊花具有什么品质呢?”学生在讨论中的“发现”,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使他们获得自身价值被认可的享受,点燃学生积极自主探究的火花,激发学生思维,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无穷的动力。
三、分组合作,大胆交流,是实现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合作”二字,而小组学习是课堂合作的主要形式。我认为可以尝试改秧田型座位为马蹄形座位,以6——8人为一组,培养指定小组长,围绕师生共同质疑的问题,按照先独立学习后小组讨论,然后组际之间互相交流,最后由老师评议小结的过程来进行对课文反复读,在读中感悟,议中明理。如教学《陈毅探母》,要让学生通过默读,朗读,分角色读,演课本剧等体会陈毅对母亲的孝心,使学生从小受到孝敬父母的教育。这样使学生在共同合作、相互的交流、沟通,互相补充的过程中,实现了对内容的探究。
当然,教无定法,学无止境。通过何种方式来组织教学,只是手段的不同,要靠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总结,以达到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也就达到了课改的目的。
+《培养低年级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初步尝试》相关文章
- 培养低年级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初步尝试
- › 培养低年级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初步尝试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培养低年级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初步尝试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培养低年级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初步尝试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培养低年级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初步尝试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培养低年级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初步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