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农村小学已进人了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行列。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不但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角色要转变,即从“教书匠”变为“教育家”。因此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已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广大农村小学教师面临着的是一场严峻的挑战。在轰轰烈烈的改革浪潮中,虽然农村小学教学也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新的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得以真正体现的还不多。据笔者调查研究,发现有如下几种现状:
一、师资水平较低,难以适应课改的要求
农村小学教师素质总体偏低,观念比较陈旧,难以适应新课程的教学。农村小学高素质的教师缺乏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课改之后尤为突出。其一,农村小学校点分散;校址偏僻,教师多则十几人,少则一两人,他们在一个小小的天地里,很少外出学习进修,长期“闭门造车”,久而久之就成了“井底之蛙”,变成教学思想狭窄,教学观念远远滞后于时代。其二,农村小学教师中年龄在40岁以上的占有相当的比例,不少学校30岁以下的教师为数极少。由于年龄大,知识老化,加上学习进修不够,农村小学教师的思想相对较保守,给农村课堂教学改革带来极大的困难。特别是有部分教龄长、能力差的“工农兵学员”和部分转正民办教师,这部分教师由于本身素质较低又未经过正规的培训,即使他们很想把教学抓好,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这部分教师在新教材面前更显得束手无策。笔者曾听过一位有着20多年教龄的教师在教学人教版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时,他仅用一课时的时间就把《认识人民币》中例1至例8的内容全部授完。我问他:你是怎样处理教材的?答曰:只有这点内容,用不了那么多时间,如果学生不懂,我到复习时再加点时间给予补缺补漏就行了。听之,笔者一片茫然:像这样的教师连“教书匠”都不胜任,又怎么能成为“教育家”呢?
二、课量负担过重,教师根本无力于探究
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农村人口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适龄上学儿童急剧减少,加上部分农民工孩子进城就读了,有的村完小变成教学点,只有一两位教师进行复式教学。保存下来的完小有相当二部分也只有百余个学生,按规定师生比1:23,也不过是几位教师,这就意味着每个班只有一个教师,出现了教师包班制,或一位教师担任多门学科的现象,专任教师在农村大部分小学已名存实亡,每位教师均要担任好几门学科,每周20-30课时,与城镇小学教师相比,农村小学教师的课量负担大大超过城镇小学教师。如此多的科目和课量使他们整天忙于应付上课、改作业,根本没有时间去探究新教材,去设计新的教学方法,课堂上他们只能是凭借老经验或照本宣科对学生进行“灌输”了。
三、教学设施落后,使课改缺乏基本保障
农村小学实行“一费制”后,由于有关部门配套资金未到位,有的地方政府的投入几乎为零,造成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学校只能靠学生的一点杂费艰难地维持正常的教学。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就是农村小学校内的一切教学资源,没有教学挂图、教具、学具,更不用说“电脑”等设施了,这给施行新理念的教学行为带来了不少的困难:组织、调控课堂教学难;引导学生经历“做”的过程难;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也难以得到更好的培养。这个问题严重地制约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制约着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的改变。
四、培训不到位;教学理念难以更新
虽然开展新课程的教学实验;教师参加了通识和学科培训,但由于培训经费未落实,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的教师培训经费不能报销,对于生活相对贫困的农村教师这无疑是增加了经济负担,这样也容易在心理上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即使去培训的教师又怎能认真学习呢?再说短短的几天培训,对于地处偏僻、信息不通,一人担任好几门学科的农村小学教师而言,也只能是“杯水车薪”;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手段根本上不可能马上就得以更新与转变。
农村小学教学状况不容乐观,农村小学课改之路在何方?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呢?
1.提高教师素质,是农村课堂改革的首要任务
(1)农村小学教师年龄偏大,知识老化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课改进行的步伐,有关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在政策上给予倾斜照顾,为有源头活水来,及时为农村小学补充年轻教师,逐步从整体上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使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充满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的同时,知识老化的教师也受到新理念、新思想的熏陶。
(2)建立教师支教帮扶制度。农村小学缺乏优秀的课改骨干教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要求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一问题也不切合实际。但为了让新课程改革在农村小学稳妥、健康地发展下去,目前可建立城乡教师支教帮扶课改的交流机制,让农村小学的教师到县城小学任课一段时间,使他们在先进、浓厚的课改环境中尽快成长;让县城小学的教师送教下乡进行帮教,既解决农村信息不畅通的问题,又避免了农村教师在课改中摸黑走路情况的出现。也可以成立“课改讲师团”,由课改优秀教师组成巡回讲课组,实行“送教下乡”,让农村小学教师在家门口就可以学到先进的课改经验。
(3)广开渠道,加大师资培训力度。①各级政府要落实对课改经费的投入,教育科研部门对农村小学教师进城学习进修给予适当的优惠,以减轻农村小学和教师的经济负担,让更多的农村教师有扩大视野、学习提高的机会。②教研员要多下乡,深入课改第一线,走进农村小学课堂进行面对面的教学指导。③学校领导要把课改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树立起一切为了课改的思想,尽量压缩其他开支,可采用“派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为一线教师多创造学习交流的机会。④强化教师的课改意识,要求教师平时多学习课改有关文章和课例,学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共同学习、探究新课程,吃透课程标准的真正内涵,促使农村小学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和教学观念的更新。
2.集中办学,为农村课堂改革提供有力保障
为确保农村小学课堂改革得以顺利开展,在加大落实政府对课改经费的投入、改善农村小学的硬件建设的同时,针对农村小学生源越来越少的现象,撤并校点,集中办学是农村小学教育机构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①撤并校点,有利于将有限的教育经费集中到几个小学使用,避免以往像撒胡椒末一样投入大,因面广而见效小的状况,使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学校内部设施等硬件环境尽快得到改善。②集中办学,扩大了班级学生规模,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有利于集中农村有限的师资力量,减轻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使各学科都能配齐专职教师,使每位教师能够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究新教材、新教法。
3.因地制宜,促进农村课堂改革向纵深发展
课程改革凸现了“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理念。农村与城市相比,虽然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硬件环境等方面不如城市小学,但作为形式物化和内容载体的素材性课程资源方面,却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实施新课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教学数的认识时,就可以叫学生到房前屋后找些小木棒或小竹子,做成几捆,带到课堂上进行数一数、摆一摆、分一分等练习,这样既减轻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又可以培养学生自制学具的能力,同时又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课后教师还可以叫学生回到家中数一数家里养了几只鸡、几头猪……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好数学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自主地进行学习探究。农村特有的自然优势,为课改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更加适应新课程的教与学。因此,只要农村小学教师积极去开发和利用,结合新教材,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开拓创新,农村小学的课程改革一定会迎来灿烂的明天。
上一篇:英国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启示(下)
+《农村小学课改的现状与对策》相关文章
- 农村小学课改的现状与对策
- › 农村小学课改的现状与对策
- › 农村小学校长参加教育局选拔副科级领导竞聘演讲稿
- › 刍议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
- › 农村小学自然实验教学初探
- › 农村小学开展体育活动的困境与对策
- › 农村小学品德学科中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实践研究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农村小学课改的现状与对策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农村小学课改的现状与对策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农村小学课改的现状与对策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农村小学课改的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