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很多音乐教师都有这样的同感,即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预设的音乐课时教学计划同课堂的真实教学情境之间会经常性地出现一些未曾预料的状况,有时甚至出现了某些偏轨。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这些未曾预料的状况或偏轨,恰恰动态地生成了我们必须去直面的很多的问题。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如何来面对这些问题,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促进学生的新知识、新智慧、新激情在课堂中动态生成,进而较好地体现音乐的创造性发展价值,这是大家非常关注的话题。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把握住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的思想,跳出备课设定的思路,灵活应变,尊重学生的思考和发现,就能促进学生的新知识、新智慧、新激情在课堂中动态生成,俗话说的好:条条大路通罗马———音乐育人,何必墨守成规!
[案例]
浙教版五年级第十册教材第三单元,演唱歌曲是《金扁担》,欣赏曲是古筝独奏《渔舟唱晚》。学完歌曲后,为了自然地过渡到《渔舟唱晚》的情景,我找了一幅图片,呈现出这样一幅画面:灰暗的云层下,平静的湖面上,夕阳西下,以太阳为中心的水面,波光粼粼。课上请同学讨论,这是什么时刻的美景?大部分学生张口就说:“夕阳西下。”我也理所当然地这样认为,两个班级就这么顺利地上了下来。
不曾想,503班第一个冲出来的声音是“日出。”我以为听错了,“是什么?”再问一次。“日出。”一男生小声地说,另有两个男生附和,其他学生则不做声了。奇怪了,怎么会这样?回头看看画面,我也不敢肯定了:画面本身较暗,多云的天气,日出也可能这样吧,真是让我措手不及。还好,新课程理念学了不少,知道此时肯定不能武断专行。我就问:“为什么你认为是日出?”他说:“太阳光那么强。”确实,灰暗的湖面上,那一扇光线就显得特别耀眼。“还有什么原因吗?”“反正就那么感觉。”“那么,其他同学怎么想?”大家纷纷举手,有人说:“《金扁担》抒发苗家儿童对家乡、祖国的“四化”建设的赞美之情,犹如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想不到此番讨论,加深了学生对歌曲意境的理解。真是歪打正着,意外收获!
我临时查询了日出和日落的天气特点让同学们分析,大部分学生都认同“日落”。通过欣赏日落的美景,自然引到欣赏古筝独奏《渔舟唱晚》。此曲形象描绘了古代江南水乡,夕阳西下,渔舟归航,歌声四起的欢乐情景。接着,让学生初听全曲。听后,提问:“听了曲子,你有什么感受?”
有的说:“我听到了划桨声,波浪声。”
有的说:“我感觉到他们很高兴。”
还有的说:“渔船开始离岸很远,音乐很轻,后来越来越近,上岸了,这是音乐速度最快,最热闹,而结尾一下子很轻,是表现渔民回家了。”
一切皆在预料之中。突然听到一个女生的声音:“我好象感觉自己漫步在优美的园林中,心情随着周围的景色,时而感叹,时而舒畅。”
咦,蛮有道理,但为什么这样有标题的音乐,也会离题千里呢?我忙问:“为什么你会这么想?”
她说:“萧山电视台在播放民居风光时,用的就是这种音乐——古筝音色,古香古色,优美幽静。”
原来如此。我为学生的“固执己见”而无奈,更为她的“坚持己见”而佩服。未尝不可呀!标题音乐固然有它的内涵,但音乐本身却能给人以无穷的想象,何况是面对着生活在现代社会,对古代江南水乡感觉甚少的学生呢?
[反思]在上述的案例中,我着重运用“动态生成”观来指导音乐课堂教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善待学生错误,转化教育资源。
案例意外的收获,就是由于抓住了意外的“错误”,果断延迟下一步教学环节,笔者以积极的态度,带领学生一起探究,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便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学生们欣赏时个个兴致盎然。我觉得新课程标准下的理想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应是面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应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2、理解生活世界,倾听孩子心声。
学生来到课堂里,不仅带来了眼睛、耳朵和良好的记忆力,而且也带来了不知从什么地方获得的大量缄默知识,他们对学生的思维和认识具有基础作用。如上述案例,我们只有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尊重孩子的生活经验,才能理解孩子的心灵,通过让学生观看画面、聆听音乐,许多学生不但能简单地说出乐曲内容,还能予以无穷的想象,让我们在教学中难以作出正确的评判。因此,不能用我们承认的思维与认识来代替孩子,孩子的兴趣一来,谁能阻挡?这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吗?
3、激发表现欲望,促进师生交流。
“艺术是一种深度个
【实施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既要事先充分“预设”,又要走向“动态生成”,赋予课堂教学以开放性、创造性、挑战性、发展性。同时要把握住新课程音乐教学的一个根本原则:“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如何构建音乐课堂动态生成式的教学,让课堂绽放活力,笔者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了粗浅的尝试和探索,与大家商榷。
一、策划开放的预设,是动态生成教学的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进行充分的教学预设。但这里的预设是一种多策略的准备,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预设,根据自己对学生原有生活经验、综合技能、个性特征等多方面预先作深入的了解,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设计几个不同的教学板块,根据课堂情形随机变化。这样,在不同的环境、面对不同的学生,即使产生多种多样的问题,因为有了事先的预设准备,教师也不会束手无策。
1、设计弹性的教学目标
根据“不同的人在音乐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的新理念要求,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体现弹性要求,可作适当的增加、删除、调整和修改。因此,在制定开放性教学目标时,除了共性目标外,其他目标要因人而异根据每个学生的差异,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例如:为了能真实、全面反映学生的音乐素质状况,我在唱歌测试上制定了弹性的教学目标设计:我把本册书中的歌曲分三类,让学生自己选择考试内容:
(1)音准与节奏都要准确。
(2)在音准与节奏都准确的基础上背唱歌曲。
(3)声情并茂地背唱歌曲。
教师要求全体测试的学生必须掌握做到第一层教学目标;绝大部分学生掌握第二层教学目标;让部分优等生掌握第三层教学目标。根据学生所达成的目标,老师进行合理的打分。这样一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较大地发挥了他们的唱歌潜力。
2、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
教材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内容,而教学手段的运用是灵活的、广泛的,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一点,对教学手段作灵活预设,让课堂焕发生命力。
【教例】在上《小放鸭》一节课中,我在课前对模仿小鸭回家的情景用乐器表现出来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的预设。
师:图中的小鸭在想什么?准备做什么?(弹性设计)
生1:小鸭吃饱了,玩累了,该回家了,走一会儿,歇一会儿。
生2:小鸭很累了,该回家了。
生3:小鸭吃饱了,还捉了很多鱼,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师:你们能用节奏乐器表现吗?(弹性设计)
生1选择双响筒和铃鼓来模拟:
生2选择三角铁来模拟:
生3选择鼓板来模拟:
【分析】通过学生的声响模拟,表现出了小鸭可爱的音乐形象,让学生感受到了不同节奏所表现的不同情绪,学生表演地非常精彩,他们兴致勃勃、情绪高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设计开放的教学问题
教学心理学告诉我们:问题是思维的开始。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以问题为契机,精心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激活学生思维的问题。
【教例】:在教学新知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上,我进行了开放性的提问:
(1)师:小鸟是怎么叫的?
生:唧唧喳喳
(2)师:它总是以这样的节拍叫吗?会有什么变化吗?
生:不是这样的。小鸟在找食物的时候,叫得慢一点;一群小鸟在一起的时候,叫的缓和一些;在非常饿的时候,叫得非常急,快一点……(学生们兴奋地议论了起来)
(3)师引导学生模拟不同时候的鸟叫声,这样,就形象而又深刻地理解了这些音符。
【分析】显然,通过多元的弹性设计,那么教师的智慧和音乐的特征将在动态生成中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积极性也在动态生成中逐渐形成。
二、营造互动的情境,是动态生成教学的保证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努力营造宽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不再高高在上,不 www.gaofen123.com 容置疑。而是以平等生命的身份出现,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的沟通与互动,确保充满灵动的音乐课堂不断地生成。
1、 转换角色,师生互动
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让彼此真心交流,共同成长。
【教例】:在欣赏《牧童短笛》这一课时,要介绍钢琴的音色及理解三段乐曲的不同特点。不知哪冒出的声音:“那老师你现场来一个。”
我哑口无言,可能有些老师会对这刁难的学生数落一番。但是,我想了想,说:“每个人都不是全能的,我没有练过这一曲子,但是我知道我们班的某某学过,我不如她,所以我就请她做回小老师,来为大家演奏,好吗?”
教室里顿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那位学生兴奋的走上前来,而我坐在了这位学生的位置上认真地倾听了起来。这位学生按中、低、高三块音色把钢琴的声音特点详细地解释了一番,并且做了精彩的演示。然后又投入地演奏了《牧童短笛》,本来还是由老师来介绍三段乐曲的不同特点,只见学生们已经开始各抒己见的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而且说得非常精彩,课堂教学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分析】只有师生双方在真诚平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才能真正使课堂从“执行教案”走向“互动生成”。
2、凸现主体,生生互动
动态生成的课堂,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体现,个性化的发展和创造性的解放。在教师的鼓励引导下,让学生与学生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那么,学生的创新精神、积极性也在动态生成中逐渐形成。
【教例】:在《对花》拓展教学中,我根据歌曲旋律,让学生创编歌词并表演出来。这一环节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孩子竟然问:“什么问题都可以写吗?”我作了肯定的回答。全班学生情绪高涨,经过他们激烈地讨论,最后采取了男女应答式的对唱形式。下面就是他们活动的精彩一幕:
男生: 女生:
什么学校不考试咧? 幼儿园里不考试咧!
不考试感觉怎样咧? 我们感觉很轻松咧!
什么老师最喜欢咧? 民主老师最喜欢咧!
什么功课最喜欢咧? 体育课啊最喜欢咧!
…… &nbs www.gaofen123.com p; ……
以上男女学生自己演唱自己创编的歌,一问一答,耳目一新。
【分析】通过这种生生互动的教学,展现了课堂的真实性,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展示了学生的创造才能,课堂上学生自然生成了动态资源。
3、搭建平台,生本互动
在音乐教学中,笔者经常采用非音乐的教学方法,把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音乐与文学、音乐与身体运动等很好地结合起来,把这些多样的方法统一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上。
【教例】:在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时,我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这首歌曲进行改编。为了完成改编的任务,各组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纷纷根据歌曲的主题、内容、情感特色来编排舞蹈动作、创作旁白、制作道具、设计人物造型等。在各组的“汇报演出”中,每位学生尽管在其中担任了不同的角色,获得了不同经验,但都能自己去感受、去理解、去想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艺术的熏陶。
【分析】学生在这种自编、自导、自演的实践活动中,既激发了对音乐的浓厚兴趣、树立了自信心,又发展了创造性思维。虽然学生们的“作品”质量参差不齐,重要的是学生已能在课堂中自主地获取知识,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三、挖掘潜在资源,是动态生成教学的关键
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真正溶入于互动的课堂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把握促使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使教学过程呈现出真正意义的有效的动态生成。
1、 巧解“错误”为生成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愿意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出现的“错误”心有不悦,严厉批评。其实,一些课堂中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动态生成”的资源,如果教师细心体会,艺术地处理,就能挖掘“错误”的潜在资源。因此,教师要确立“学生的错误是一种动态资源”的观念,让课堂因“错误”而生成,使之成为鲜活的教育教学资源。
例:在教学《中国民族乐器介绍》一课时,学生认识了锣、拨、鼓为歌曲伴奏,大家刚演绎的精彩时候,教室后面传来一阵阵咚咚咚的声音,原来是一个班里最淘气的学生,用两手拍着自己的凳子。顿时,所有的学生都乐了,有的学生也学他的样,敲起了凳子。教室里一下子开了锅,乱哄哄的一片,我正想发怒。突然,灵机一动,先让学生安静下来,然后微笑着对这位孩子说:“你刚才为什么要敲凳子啊?”他畏畏缩缩地回答:“我老是轮不到打击乐器的。”原来,因为乐器少,我只请了几个表现力强的学生来表演。我接着又问:“你想用凳子来表现什么乐器啊?”“鼓”“你给大家表演一下,好吗?”我又竖起大拇指鼓励他,他放心大胆地开始表演了,而且出乎意料的好,我还请其他小朋友表扬了他,又以他为榜样,也让其他小朋友用身边的物品来自制打击乐器,大家敲的不亦乐乎。望着兴致勃勃的学生们,我觉得适时的点拨,也能把节外生枝变成最佳的教育契机,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2、巧化“疑点”成亮点
“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可见学生质疑,教师解疑,是课堂生成的主要因素。以质疑问难策略引发认知冲突,适度点拨,不仅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发挥,而且过程本身生成新的因素,由解疑提升到学法指导,读书习惯的培养。可谓“一石数鸟”。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疑问,突破原来设计的过程的限制,使之成为亮丽的教育教学资源。
例如:教学《外婆的澎湖湾》时,在最后的歌曲情绪处理环节中,一位学生在休止符的下面“│55 0 11 0│”加了“阳光、沙滩”等衬词,立即引来了其余学生的反对,但这位学生理直气壮地说:“我觉得很好,怎么不可以呢?”面对着争执的学生,我看了看,没有下结论,而是说:“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全班学生念了以后突然发现真得很好听,很有创意。学生们纷纷竖起大拇指,给整个课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巧视“独特”孕新知
每个学生自己的生活阅历、知识、背景等不同,对学习活动的认识也就不同。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独特”现象,如能巧妙地处理,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教学《我们的心意》时,歌曲中间有一个节拍转换,由四四拍转为三四拍,我让学生用四分节奏、八分节奏按节奏 www.gaofen123.com 朗读歌词中的难点句子:
春雨 懂 得 | 我 们的 心 |意 0 唱着|歌 ·儿沙沙|沙 0 沙沙|沙 -- --‖
有位学生在后两小节用了八分节奏,出现了我练习要求之外的知识点,如果这时候向他发难,否定了他的想法,按照我本来的上课思路走下来,这必定会抹杀了学生的思维。于是,我就笑着问这位学生:“这个节奏我在题目中没有出现,你为什么用了它?”
“老师,我觉得既然是春雨,想必是下的又轻又密,我觉得用这个节奏更加形象。”我马上说“这位同学很有创意!他用的这个节奏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八分节奏……。”
我充分利用了课堂动态生成的资源,进行了八分节奏的教学,学生们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轻松地掌握理解了新知识,使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
四、建立开放的评价,是动态生成教学的依托
我们必须时刻关注音乐课堂的评价,教师要抓住课堂中的闪光点给予适度的引导和恰如其分的评价,还要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动态生成性目标的达成。
1、 把握评价时机
对于动态生成的课堂,常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教师如果能及时捕捉这些片断,通过巧妙地评价处理课堂的意外,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
例如:在让学生感受和表现歌曲《小白船》的环节中,我对学生说:“现在,让我们把教室变成美丽的夜空,好吗?”我把事先准备好的道具——月亮、星星拿出来,然后请一位学生扮演月亮,其他学生扮演星星,在优美、宁静的旋律声中,学生们随着三拍子音乐有规律地摇晃着身体。这时,我发现有个扮演星星的孩子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做,而是小手不停地抖动,我就走过去轻轻问他:“你为什么不跟大家一起做呢?”他低着头小声说:“我想星星是一闪一闪的。”一句话提醒了我,对呀!音乐课堂正需要这种创新的火花,如果我不好好利用这一资源,必定会抹杀了学生的思维。于是,我马上竖起大拇指表扬了他,并且请孩子上台表演生动的星星形象。这下,其他同学也来劲了,都踊跃尝试,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有的把星星组合起来,有高、有低……孩子们的思维异常活跃,我及时对孩子们的想法给予肯定,并鼓励大家积极参与。这不仅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也展示了老师的无穷魅力!
2、营造评价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能及时点拨与评价,这将唤起学生与音乐之间的共鸣,让心灵与音乐碰撞出一簇簇激情的火花。在课堂实践中,我们通过注重过程性评价,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动态生成性目标的达成,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歌曲《小白船》第二课时,在歌曲情感处理时我重点引导学生赏中评,评后唱,一感受歌曲所描绘的那一幅美丽的蓝天白云和帆船的意境。
师:你们喜欢《小》这首歌吗?请用动听的歌声来表达你的心情。(虽说歌声嘹亮充溢着每个角落,但观其神色,闻其声调,似乎不尽人意)
师:同学们上次表演的星空很美,但是刚才的歌声给老师的感觉好象是一只大白船在天空,你们认为歌中什么地方唱的不够好?
生1:我觉得歌曲中仿佛眼前看到了蓝天中的朵朵白云像棉花一样柔软,可是我们的声音太硬了,应该唱的轻一些。
生2:我觉得小白船划的速度应该是缓慢的,我们刚才唱的速度好象快了点……
师:同学们分析的很好,这首歌曲旋律很优美,老师也很想唱,你们能给我一个表现的机会吗?(教师用轻柔、优美、稍慢的速度演唱,后请小评委们点评)
生1:老师,我觉得你的歌唱得太好了,我仿佛看到了美丽的银河。
生2:老师“浆儿浆儿看不见,船上也没帆”这一句为什么你唱得这么好,而我却总唱不好?
师:同学们真实又谦虚又好学,想和老师唱的一样美,其实不难,你只要能想象美的景象,用轻柔而稍慢的声音演唱,最好用身体跟着音乐律动,一定能唱好,一起来试试吧!
学生们这次唱得很投入,不但情感丰富,而且声音很优美。他们将自己最好的一方面在课堂展现出来,课堂达到一个互动的效应,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在课堂中生成!
3、搭建评价舞台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积极倡导“收获在学习中,快乐在评价中”,让学生成为学习评价的主人,尤其注重即时评价对学生发展的激励作用。课堂上我们经常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失时机地把学生的思维火花点燃,以独特的评价方式不断激发他们,使其能处于一种积极、亢奋、活泼的状态。
例如:教学歌曲《小白船》第三课时,我安排了“创编活动” 这一环节,将学生引入“创”的王国。
师:同学们,你们都是学习的主人,你们愿意选择怎样的 www.gaofen123.com 打击乐器来表现这首歌曲呢?(三角铁、串铃、木鱼、碰铃、双响筒、沙球、响板等)
生1:我打算用三角铁来演奏,因为它的声音能够表现天空中闪烁的星星。
生2:我觉得选择串铃比较好,因为它的声音给人感觉很和谐。
生3:我觉得沙球好,因为它的声音与帆船浆划动的声音很接近。
生4:我觉得还可以加入其它的乐器来表现天空中的其他景物……
师:同学们想的很周到,我们的表演即将开始,如果谁能来个现场指导那就更好
一语激起千层浪,大家都跃跃欲试,最后我让他们小组先讨论策划如何演奏,然后进行合奏,效果非常好。在这评论编创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的互补优势。通过在评价中的创编,在创编中的评价,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从而引领学生走进更深层的思维活动。
“水尝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光。”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成就了教学的丰富性、开放性、创造性与鲜活性。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一方面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应该闪现教学灵感,促进教学资源的积极生成,用心捕捉和筛选学习活动中反馈出来的有利于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建构的生动情境和鲜活的课程资源,有效利用好生成性教学资源。让智慧的火花绽放生命活力,让我们的音乐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精彩缘自生成——新课程理念下小学音乐课堂动态生成的探究》相关文章
- 精彩缘自生成——新课程理念下小学音乐课堂动态生成的探究
- › 精彩缘自生成——新课程理念下小学音乐课堂动态生成的探究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精彩缘自生成——新课程理念下小学音乐课堂动态生成的探究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精彩缘自生成——新课程理念下小学音乐课堂动态生成的探究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精彩缘自生成——新课程理念下小学音乐课堂动态生成的探究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精彩缘自生成——新课程理念下小学音乐课堂动态生成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