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小学语文教学识字写字还识字教学一份“情”

识字写字

当前:首页 >> 还识字教学一份“情”

还识字教学一份“情”

日期:10-31 19:57:01 | 识字写字 | 浏览次数: 279 次 | 收藏

标签:小学语文教学,http://www.gaofen123.com 还识字教学一份“情”,
  曾几何时,在识字教学中教师们往往只是看到了汉字的音、形、义,关注到了汉字的外表,却忽略了在识字教学中还应重视诸如习惯、情感、品德、兴趣、价值等方面的品质培养,缺失了汉字的“情”字内涵。在备课时,教师所预设的美满结果就是期待学生会认、会读、会意,由此出现了呆板化、机械化、枯燥化的识字教学,使得课堂只见文字,不见人文。新的教学思想告诉我们,教师在识字教学中一定要有强烈的“智”“情”融合意识,尤其是小学低段的识字教学。不要认为低段的识字教学读读背背、写写抄抄就可以了。殊不知,时间长了,学生在汉字中得不到“情”的滋润,“育人”就会在语文课上缺席。事实上,教师们应该明白:任何一种情感都得从小培养。智情融合的意识不应在识字课上缺席,而应在识字课中闪亮。
  
  一、形象识字掘“情”
  
  抽象的汉字是一幅画、一首歌、一个故事。我们要让学生在其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寻美探幽。教师要设计演示形象汉字的教学环节。通过画面与文字的演变,把古代象形字的美感凸现出来,从而使学生将自己头脑中的资源与眼前所见的画面产生联系,激起探索祖国文字奥秘的欲望,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教学《口耳目》,教师可以请学生先在纸上画人的口、耳、眼睛,然后张贴到黑板上,再把篆文的“口、耳、目”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学生很快就知道字与形有相似之处。教师接着板书篆文的“羊”“鸟”“兔”“日”“月”“火”“木”“禾”“竹”,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字,并说说理由。学生兴趣盎然,在热烈的议论中,12个生字的形、音、义就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连课后的“鱼”“石”“网”“刀”几个生字学生也轻易地学会了。这个课例就是利用象形字的特点,让学生动手去画,用眼去观察,体会识字的乐趣,享受发现的快乐。
  实践证明,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来观看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展示汉字演变的动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富有动感的、生动有趣的画面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从而学会欣赏汉字的美。更重要的是,通过汉字演变历史的展现,渗透了中华文化的辉煌,使学生懂得汉字的文化价值。一句话,形象识字最直接的功能就是提高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度,增强了对汉字识记的积极性,提升了对汉字美感的欣赏力。
  
  二、质疑识字悟“情”
  
  小疑小悟,大疑则大悟。教师在教学时要设置让学生质疑的情境;给足学生质疑的空间;提升学生质疑的能力。在课堂阅读中当学生触摸到一些敏感的生字时,教师要捕捉住这个意外,喜生成,把识字和对文本内涵的领悟进行完美融合。
  在教学《静夜思》一诗时,我校一位教师抓住“疑”,牵一发而动全身,体悟诗歌的情韵。
  师:我来考考大家,“疑”是什么意思?(话音刚落,学生立刻把注意力集中到“疑”字上)
  生:疑就是怀疑的意思。
  生:疑就是好像的意思。
  ……
  (师把学生的说法一一板书在黑板上)
  师:“疑”在这里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让我们先来想象一下,诗人李白当时站在床前看见的是怎样的月光?
  生(几乎不约而同):明亮的。
  师:明亮的月光洒在屋顶上、树上、地上,天地间怎样?
  生:白蒙蒙的。
  生:好像下了霜一样。
  生:如同铺了厚厚的一层霜。
  师:看来,诗人是用“霜”来描述月光的明亮色彩,而不是怀疑地上有没有下霜。那么,“疑是地上霜”的“疑”只有理解成什么才更合乎情理?
  生(异口同声):好像。
  师:李白还有一首诗,题为《望庐山瀑布》。(生齐背,略)其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疑”又该如何解释呢?
  生:也应该理解为“好像”,就是“好像银河从天上倾泻下来一样”。如果理解为“怀疑”的话,也同样让人感觉非常别扭。
  师(总结):对。看来,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可以很好地体会和把握词语在具体诗句中的意思。不仅《静夜思》《望庐山瀑布》中的“疑”是如此,其他诗歌中的词语也是如此。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适当地调高思维的梯度,以“‘疑’是什么意思”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抓住冲突,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进行更进一步的思考。在思维的激发和碰撞中,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实践证明,面对学生的“懂”,教师把对未知的探索转变为对已知的思辨,把课堂引向深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探索意识和批判的勇气。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教师能由《静夜思》联系到《望庐山瀑布》,并推及其他诗歌的学习,想渗透的是一种方法的启迪、习惯的培养。
  又如,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一文,我仅仅抓住一个“扔”字,挖掘了文章的内涵,渗透了“爱”的情感熏陶。
  生:我很疑惑,小朋友那么爱小动物,怎么忍心用力“扔”奄奄一息的小鱼?
  生:我也觉得“扔”用在这里很不合适,应该换个字。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再发表意见。
  有学生默读了全文后,也有同感,既然小男孩很爱惜小鱼,面对奄奄一息的小鱼怎么会“扔”呢?
  生:这里用轻轻的动作才确切。
  生:我认为应换成摆、放、送、摊……
  师:还能再读课文吗?想象一下当时的特殊情况。
  再读课文时,有学生提出了异议。
  生:轻轻地放固然是可取的,可是时间很紧张了呀,对于小鱼来说,救命的关键是有水。
  生(边示范动作):那样慢慢地摆放会耽误很多时间,那更多的鱼儿将面临危险。
  最后,大部分学生认为“扔”在这里是最恰当的,它写出了小男孩的急切,也表达了他的爱心。一个小小的生字“扔”的质疑,却道出了一个大大的“爱”的体会和感悟,真的是奇妙呀!
   在语言环境里触摸汉字、质疑生字是感受语文情感的绝好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认识的汉字,给孩子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应该更亲切、更富有生命力!因此,借助于质疑识字这座“桥”,能提高学生阅读和感悟的能力。
  
  三、活化识字渗“情”
  
  教师要充分挖掘汉字浓厚的情感色彩,巧解汉字,赋予汉字以生命。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用心体会,有创新的理解,有个性的表达。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后,教师要加强挖掘汉字所包含的巨大意蕴。因为它可以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厚实感情,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如教学“游”字。学生经常将这个字与“旗”“旅”写混,或将最右部分写错。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将此字解读为:一个人,带着他的孩子(最右上部可看作是“人”字的变形,下面是个“子”字),到方形的游泳池(中间部分是个“方”字)里去游泳(左边部分是三点水旁)。师生再合编出这个字的顺口溜:游泳池四方方,锻炼身体好地方。大人带去心舒畅,安全第一莫要忘。
  如教学“爷”字。
  师:“爷爷”的意思,我们都懂,就是——
  生:爸爸的爸爸。
  师:对!所以,这个字是什么头?
  生:(个别)“父”字头。
  师:对!“父”字,我们还没学过,但它的意思我们都明白。“爷爷”是谁的父亲啊?
  生:“爷爷”是“父亲”的“父亲”。
  师:“爷爷”岁数大了,耳朵就会——
  生:聋。
  师:上了岁数的老人容易耳背,就像只有一只耳朵一样,不好使,所以“爷”字下面是个——
  生:单耳旁。
  师:“爷爷”年纪大了,行走不方便,走路时,还要——
  生:拄拐杖。
  师:对!你们能从字中找着爷爷的拐杖吗?(教师指字)
  生:就是最后一笔“竖”。
  师:对!现在我把刚才学习“爷”字的内容总结成了顺口溜,看谁能记得又快又好!——爷爷是爸爸的爸爸,爸爸的爸爸岁数大,听我说话一只耳,出门拐杖帮着他!爸爸的爸爸我爱他,“父”下单耳记下啦!
  又如教学“信”字。从“亻”“言”,表示人说话以实为贵,这叫“诚信”;把自己的心里话写下来寄给别人,那叫“书信”。这样就把“信”字的结构和基本意思都展示了出来,一句简单的话语形象了生字的形和义。
  以上案例虽然识的都是一个字,但识字的过程竟如此丰富多彩,有小朋友对字形的分析、方法的比较,有字谜的创作活动,还有对字义的独特感悟……如此多的信息处理过程,不正是对学生研究意识的启蒙,不正是在识字中增添学生情愫的机会吗?
 
TAG:

+《还识字教学一份“情”》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识字写字 更新

识字写字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