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方法和思维方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行为、情感的方式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因此,教学可利用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在变化着的课堂中,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在对话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抓住转瞬即逝的生成性资源进行开发,使课堂焕发出夺目的光彩,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案例
这是一节作文改写课,要求把一首《我给奶奶送阳光》(苏教版第10册)的小诗改写成记叙文。我试图引导学生借助自己的想象,增加必要的故事情节,挖掘有限的文字材料,使文章更加饱满、生动。比如:读了“阳光洒满天地间”,应该想象一下会是怎样的景象;再如小孙女为奶奶捶背的情节,都可以充分发挥想象。看着学生们艰难地交流着,我在一旁不禁替他们着急,不时提示他们,但收效甚微。
突然,一位平时特别爱表演的女同学提出:“老师,我们可以表演吗?”表演作文?我愣了一下,随即一想,这个建议还真不错呢,让学生们借助表演,充实故事情节,丰满人物形象,何乐而不为呢?一听表演,同学们来了兴趣,于是很快进入了小组合作学习状态,每个同学都投入到了愉快的表演中。他们一边演,一边揣摩书本上的语言文字,讨论修改,好不热闹!
第一小组上台表演,下面的同学看得别提多认真了。表演一结束,马上小手林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展开了评价。这个说:“小孙女发现阳光不见了,应该很失望才对。”那个说:“还有,当微风吹过,小河上泛起层层涟漪,就像亲爱的奶奶脸上的皱纹,小女孩不禁想起奶奶卧病在床,无法看到这美好的景象,于是就想把阳光兜回家,和奶奶一起分享。我觉得这里小女孩可以自言自语。”“我建议演奶奶的同学摸摸孙女的头,这样更显得奶奶的慈爱”……我惊讶了,学生们说得多精彩,体会得多深刻啊!
【一点通】
无法预约的精彩才是教育的结晶,是神来之笔,而不是刻意追求的结果。学生作为受教育对象,是最宝贵的教育资源。几十个学生的既有经验、智慧、知识、学习的内在潜力,都可以为教学所用,而且有越用越多、越用越丰富的特点。当你在课堂上为突破某个知识重点、难点焦头烂额时,往往学生会自发地吹来“东风”。如果你能够巧借“东风”,势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堂课,正是由于老师没有拒绝学生送来的“及时雨”,才使得课堂上思维的火花竞相开放。我们看到,课堂对话的过程,也是学生互相借鉴、互相补充、互相激发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极有开发和利用价值的动态生成资源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也是稍纵即逝的。所以,作为一个有“动态生成”意识的教师,应敏捷地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稍纵即逝的变化,不断判断、重组课堂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见机而作,适时调整教学进程和教学内容,形成新的教学步骤,使课堂教学更贴近每个学生的实际状态。这样,课堂才有可能让学生思绪飞扬,兴趣盎然;有可能使师生积极互动。擦出创造的火花,从而引领学生进入发幽探微的教学境界。
新课程呼唤“动态生成”的课堂,只有宽松、自由、开放、生成的课堂才是“光彩夺目”的课堂。
上一篇:开启观察的窗户 点燃喷薄的火花
+《抓住生成性资源,精彩自己的课堂》相关文章
- 抓住生成性资源,精彩自己的课堂
- › 抓住生成性资源,精彩自己的课堂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抓住生成性资源,精彩自己的课堂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抓住生成性资源,精彩自己的课堂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抓住生成性资源,精彩自己的课堂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抓住生成性资源,精彩自己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