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的阅读不仅可以丰富人的知识,开阔人的视野,而且可以开启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培养人的审美品质。关于读书的重要性,先贤哲人皆有独到的体验与精辟的论述:
高尔基说:“富有真理的书是万能的钥匙,什么幸福的门用它都可以打开。”
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曾精辟地说道:“回忆自己的学习经验,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
既然课外阅读如此重要,能够提高孩子的整体语文素质,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和指导课外阅读呢?
一、抓兴趣 培养课外阅读的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强阅读的愉悦,是阅读的内驱动力,有了这个动力,学生就会挤时间读,有滋有味地读,从中吸取知识,吸取有益于人生的养料。拥有了兴趣,学生就会热爱读书,便会感到读书不苦,其乐无穷。众所周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青春年少,对某个事物产生兴趣,就会孜孜不倦地追求,乃至形成爱好,养成习惯。因此,教师要在点燃学生阅读热情上下功夫。对负担要辩证理解,有兴趣再苦再累不是负担,没兴趣多做一点也是负担。
1.在课外读物上培养热情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靠兴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课外阅读是一种很个性化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它是依据孩子的爱好和兴趣而维系的独立的读书活动。如果孩子对课外读物感兴趣,他当然会将自己的小脸埋进书页里面去,直至废寝忘食;如果翻动了书本的三页,还不能吸引住孩子的目光,那就不能责怪孩子,那只能是书本身的问题了。如果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魅力吸引着孩子,如果一旦孩子被吸引住了,你会发现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就算你想阻断也是阻断不了的,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我们的课堂上会有那么几个躲在书桌后面的“冒险”的阅读者。可见,我们首先要让课外读物吸引孩子的眼球。但我们又必须清楚,学生的理解能力毕竟有限,特别是现在的书刊良莠不齐,兴趣不等于“适当”。我们必须教育学生学会有选择地阅读,而不是不管什么书都看。教师,在孩子心目中具有很强权威性,希望老师能够介绍好书给他们看。
在指导课外阅读时,在提供丰富的课外读物的基础上,应在一定范围内给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学生可以选择读或不读,精读或略读,多读或少读。部分读或全部读。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学会面对丰富的阅读材料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内容。只有学生自己选择的阅读材料,才是其兴趣的集中表现,而且与其自身的阅读能力发展水平相一致。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自我体验阅读的快乐,形成独到的见解。
2.在课内阅读中延伸热情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有时就课文中涉及的某一问题会产生强烈的进一步深入探究的动机。例如学习《太阳》一文时,学生在了解了太阳的大小、温度、离地球距离的远近以及和人类密切的关系等知识以后,他们还很想知道太阳黑子、太阳黑洞、臭氧层等是怎么回事,他们渴望能读到更多的关于太阳的文章,渴望了解更多的关于太阳的知识。
因此,课文教学完了,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课外阅读作业,也能吊起学生的阅读胃口,使学生一看作业的内容就跃跃欲试。如。教学完《三顾茅庐》后,告诉学生,这个故事引自《三国演义》,《三国演义》这本书中还有更多有趣的故事,读了这本书,你能够认识到形形色色的人物,而且,你还会从中学到不少做事的谋略。肯定会有不少学生饶有兴趣,找来《三国演义》进行阅读的。虽说仍有障碍,但一旦学生领略到书中内容的奇妙,自然而然的就会沉浸其中。
3.在多彩活动中保持热情
2002年度安徒生奖得主钱伯斯认为:最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我们是否能把自己作为读者的热情传导给孩子,是否能让孩子保持阅读的激情。选择了好的课外读物后,我们要做的是通过多彩的活动来保持学生阅读的热情。实践中,有的教师开展了“课本剧表演”、“手抄小报比赛”、“古诗擂台赛”、“诗歌朗诵赛”、“优秀读书笔记展评”、“校园童话节”等活动,让孩子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活动中树立自信,培养兴趣;有的教师鼓励学生设立公告栏,召开交流会,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激发阅读兴趣,有的教师通过比赛的方式激励学生多读书,比一比谁读的书多,谁摘抄的精彩片段多,谁会背的古诗多,谁写的读后感多……把这些通过公告栏上统计表的评比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组织学生个性化阅读
+《追寻课外阅读的新境界》相关文章
- 追寻课外阅读的新境界
- › 追寻课外阅读的新境界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追寻课外阅读的新境界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追寻课外阅读的新境界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追寻课外阅读的新境界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追寻课外阅读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