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阅读阅读教学:读者意识 文本关联 综合效益

小学语文阅读

当前:首页 >> 阅读教学:读者意识 文本关联 综合效益

阅读教学:读者意识 文本关联 综合效益

日期:10-18 23:38:49 | 小学语文阅读 | 浏览次数: 944 次 | 收藏

标签:语文阅读文章,http://www.gaofen123.com 阅读教学:读者意识 文本关联 综合效益,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目前在阅读教学领域仍然存有很多问题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对学生阅读活动本质的认识,对阅读教学本质的认识,阅读教学策略的有效性,阅读教学课堂效率的提高等方面,都有值得研究的空间。
  特别是下面这几点问题应当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并着力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加以体现。
  一、确立“平等的读者意识”
  课程改革的最根本的因素是什么?我以为是对“人”的因素的重视和研究。仔细分析一下“三维”目标,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哪一个不体现了对“人”的重视呢?这里的“人”通常被人们理解为是指“学生”,其实,随着课改的深入,我觉得,还应该增加对“教师”自身的研究。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都要有明确的“角色意识”,具体来说,要明确以下几点:
  其一,相对于文本来说,教师是“读者”,学生也是“读者”,在这一点上,教师和学生绝刘应该是平等的。
  其二,同样作为文本的“读者”来说,教师是“大读者”,学生是“小读者”,因此,阅读的个性化特征就明显地存在着。
  其三,同样作为“读者”来说,教师一般是“先读者”,学生是“后读者”。但是,也不尽然,当教师和学生同时拿到课本后,有可能学生先读了或预习了某篇课文,而教师后来才研读这篇课文,这样,学生就成了“先读者”,而教师反而成了“后读者”。
  其四,作为语文阅读教学这种特定的社会活动来说,教师的职业性质决定了他是“领读者”,而学生则是“学读者”。
  有了这样的意识,阅读教学中就应该体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既然教师和学生是相对于文本的“平等的读者”,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就应该是平等的,这样,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就更容易得到保障,课堂教学也就更容易实现学生的合作探究。
  第二,既然教师是“大读者”,学生是“小读者”,那么阅读教学就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的感悟和认知,不能以教师这个“大读者”的认识去代替学生的思维,不能将教师的阅读感受强加给学生,甚至不能用“编者”的观点去灌输给学生——因为“编者”同时也是“读者”。课堂上会更多地出现这样的表述:你是那样看的,我是这样看的,教师的看法是什么,教参上是怎么说的……这样,阅读的个性化就顺理成章地落到了实处。
  第三,既然教师和学生都可能是“先读者”,又都可能是“后读者”,阅读教学中就应该正视这种现象的存在,’把它作为教学的资源来看待。让那些已经进行过预习的学生去带着没进行预习的学生来学习,课堂教学中就会更多地出现“小先生”的身影,教师可以在备课的过程中了解已经读过这篇课文的学生的感受,这样备课就多了一种参照。
  第四,既然教师是“领读者”,学生是“学读者”,教师就不能仅仅以自己为出发点来进行教学,就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学”,以“教会学生学习”为目的,用更多的精力去研究要教给学生哪些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让他们达到“自能阅读”。
  当明晰的“读者意识”建立起来以后,文本的“作者”也会在教学中从“被教学遗忘的角落”浮现出来,以往那种“只见其文,不见其人”、“只见作品,不见作家”的教学弊端也会随之被克服。“文学是人学”,同样“教学首先也是人学”,这样的认知将是对教学论的极大丰富。如此,课程改革所提倡的阅读教学中“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就自然而然地开展起来了。
  二、建立“文本与学生的关联性”
  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建立文本和学生之间的联系,寻找文本与学生的切合点,让学生喜欢读,更重要的是读了以后对自身的发展有用。“学生与文本之问的关联性”怎样去建立呢?

[1] [2] 下一页

 

相关分类

小学语文阅读 更新

小学语文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