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阅读给孩子一个阅读的理由

小学语文阅读

当前:首页 >> 给孩子一个阅读的理由

给孩子一个阅读的理由

日期:10-18 23:39:58 | 小学语文阅读 | 浏览次数: 240 次 | 收藏

标签:语文阅读文章,http://www.gaofen123.com 给孩子一个阅读的理由,

    你为什么要读古诗?当笔者将这个问题抛给孩子们时,回答有惊人的雷同:大人们要求的,考试会考到的。我一阵心悸,我们引以为豪的古诗词在孩子们的眼中竟然成了一盘索然无味的鸡肋。给孩子一个阅读的理由,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因为动机认识的缺失,势必造成吸收的障碍。只有亲身体会到诗歌的含蓄美、意境关、章法美、凝练关,才能产生发自内心的原动力,拨开尘封的历史,切己体察,感同身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诗。此诗写于公元763年,叛军首领史朝义兵败自杀,他的部下纷纷投降,河南、河北相继被官兵收复,“安史之乱”从此结束。杜甫在四川听到这一消息,兴奋的心情难以平静,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欢乐激情的七言律诗。
    在教学时,因为诗歌的历史背景、诗人的颠沛人生离学生太过久远,学生们并不能从心理上理解诗人的狂喜心情。读诗其实就是读作者。“诗人,一个向人们说话的人”(威廉·华兹华斯)这句话就启示着我们,只有走进诗人的精神世界,纳入学生的生命体验,唤醒学生对人生的寻访、记忆和展望,才能实现无缝的对接、无声的共振。为此,我带领孩子们进行了一次文化“苦”旅,设计了叙事系列的幻灯片,与“史”同行。
    (课件出示杜甫形象)“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刚进家门,杜甫听到的是幼子活活饿死的噩耗,身为一位父亲,痛心、哀伤、自责之情可想而知,因此发出了“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悲叹诗人最大的梦想是能与家人相聚,因而有:“有客有客杜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杜甫白头乱发垂过耳,风雨飘摇中,在山谷里拾橡粟充饥,凄情惨景令人心揪……
    “他就这样弓着背,踉跄着走来。一路上坑坑洼洼,风雨交加,他跌跌撞撞,每一步,却又迈得沉稳而坚决。他皱着眉,一脸的疲惫忧愁,但他布满血丝的双眼却炯炯有神,他双眼看到的是满目疮痍的国家,辗转沟壑的流民。”以幻灯片的形式出现:面对沦陷的长安,他“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新安吏》中“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兵。”骨肉亲情即将生离死别的深切哀痛,令人心酸落泪;《潼关吏》:“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诗人久久难以消磨的沉痛悲惨浸染其中;《石壕吏》中的老妇道出征夫之惨: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一家三口,惨苦至极;而“三别”中,洞房花烛夜却是明日生离死别时;老翁赴战,泪水汇聚人间深悲剧痛:征夫孑然形影相吊,泣问上苍“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杨国忠捕人再攻南诏,他听到“哭声直上千云霄”;身临岳阳楼,他还是想到“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在这些诗里,我们和唐代的百姓一起,感受战争的恐惧,听他们的唏嘘、呻吟、饮泣、痛诉、长啸,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历其境。百姓的疾苦、贫富的悬殊、战争的残酷、酷吏的蛮横、国家的纷乱,杜甫将自己的血磨成墨,一笔一画,写的尽是人民的苦难,国家的忧患。奸臣的丑恶,他在黑暗中为别人点灯,饱览着民生疾苦,体察着人间冷暖,他的一生,都围绕着忧国忧民坎坎坷坷。直到官军收河南河北,他日夜的期盼,终于得到了一点回应,泪水夺眶而出,这已不再是普通的喜悦了,他的酸楚、苦涩、疯狂交织在一起,难以言喻。这仿佛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刻,他“漫卷诗书喜若狂”,“白日放歌须纵酒”,从他近乎疯狂的喜悦里。我们可以看到昔日他多少的苦涩和艰辛。他将他的情感全部倾注在那些沉重朴实的文字上。学生们被这研血成字的诗歌深深震颤着。
    还有什么理由不阅读呢?当抽象凝练的文字变成了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面,学生才能如此地想诗人所想,感诗人所感,文字背后的情感与意蕴,才能喷薄而出。一泻千里。文本的表层展示着世相,在其深处却一度奔突、冲撞着由热爱、执著的巨大张力支撑起的深沉悲痛的人文意识,这是诗歌最具魅力的部分,在看似非理性的思维下闪烁出本该有的金属般的光泽。

 

+《给孩子一个阅读的理由》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小学语文阅读 更新

小学语文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