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课程改革以来,随着广大教师对新理念的解读、实践,语文课堂教学由此呈现了鲜活的气息。但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发现很多的语文课堂似乎又陷入了重“人文”熏陶的单极倾向。具体表现为课外资源的泛滥,为了达到情感、价值观目标,教师大量引进课外资源来引导学生体悟人文意蕴,而把文本搁置在“药引”的地位。毋庸讳言,这样的教学能丰富情感体验,教学环节富于变化,易于生成情感冲突,上课的师生有声有色,听课的教师有滋有味。但散课之后仔细思量一番,学生上课竟然可以游离于文本,课上完了,书本上竟然没有留下学习的痕迹。语文课堂成了“清谈”的场所,“非语文、泛语文”现象由此而生。这样的教学不仅有悖于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目标,最终也有悖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
之所以会面临这样的尴尬,我认为还是由于在教学目标定位上的偏失所致。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滕春友老师曾在《语文教学要重视研究教学目标》一文中指出,教师们倾心于课程理念的实践,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但比较忽视教学目标的研究和探讨。作者主要列举了以下现象:(1)目标定位过高,或有所偏差,或不尽合理;(2)目标表述笼统,不明确,不具体;(3)强调德育目标而忽视情感目标的设定;(4)错将教学内容当做教学目标;目标的设定随意性太大。有的教师甚至习惯了照抄教学参考资料上的教学要求等等。如何依托文本的“情趣、理趣”,达成“工具、人文”价值并取的教学目标,笔者结合人教版第七册《白鹅》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浅陋之见。
一、 落实常规目标
小学语文是学生语文知识、技能发展的初级阶段,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学习生字、积累词语,我以为这是一种常规目标。虽然低段以识字为主,中高段逐渐加重阅读理解的砝码,但中、高段还应注重字、词的积累。尤其是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回生、多音字、形近字的混淆也多了一分可能,因此在目标制订中应确保生字、新词的学习、巩固。另外,通过字典、拼音等工具的不断使用,逐渐培养一种常规的语文学习习惯。在对新课程标准的误读下,中高段的常规目标时常遭受冷遇,读一读、抄一抄、默一默就过去了,我们有必要正本清源,坚持用新课程理念来进行字词教学。
在《白鹅》一课的教学中,我着重进行了字词学习方面的设计,其目标定位是“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字;理解、积累部分词语”,如何在课堂实践中落实这一目标,并能体现新课程标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我是这样操作的:
(初读全文之后,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1.课文生字比较多,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些生字朋友。
(出示课件后,指名组词读,然后齐读。)
2.生字离开了拼音,大家还能认识吗?
(指名读,难读的集体认读,提示多音字读音——“供”并组词理解。)
3.课文中还有许多新词,你能读正确吗?
(出示课件,理解什么是“净角”?)
在这个设计中,借助课件分层次地读,利用组词、去拼音读等方式,赋予学生自主发现读音、字形特点的时间,以切实保证字词教学音、形、义的交汇理解、感悟的指导。对于像“净角”这样的专业术语,通过链接图片来形象感知。(当然,这里不仅是形象上的相似,更有性格上的相似,这在后面深入研读文本时还将涉及)常规目标的落实,在很大程度上是照顾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使他们有更多的可能品尝“跳一跳,摘苹果”的乐趣,事实上,学生在这一部分的参与度很高,并伴随较高的“技术含量”。在教师眼中看似简单的字词学习,我们的学生可能并没有同感。新课程没有淡化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只是在学习方式上有了新的要求,热切关注学生主动建构能力的生成,所以字词教学并非可有可无,我们要做的是如何设计学习途径来促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使他们充分经历知识积淀的方法与过程,得到积极的情感、价值体验。
二、 抓准阶段目标
在我们的教材中,有序地分单元落实、强化相关的重点训练。在实际教学中,这些单元训练点往往因为教师的主观随意解读课文而冷落一边。因此,我们要努力纠正这一现象,遵循教材编排的客观规律,落实好各单元的重点训练目标。阶段性目标的达成须在相应单元内的文本中发掘训练点,训练梯度由扶到放,以利于知识、技能的巩固。《白鹅》一课在结构上的鲜明特点是总分段式,这在本单元的《白公鹅》《猫》等文章中也有体现。总分段式是记叙文中一种常见的行文思路,简练而严密。因此,学习总分段式,促进读写结合,就是本课的阶段性目标。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实施的:
1.师:这只白鹅真是有趣。我们先来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从这段话中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组织交流、朗读。
板书:一个高傲的动物 姿态 左顾右盼
2.师:“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下面请同学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看你从哪些地方也可以体会到白鹅的高傲?把有关词语划出来,也可以在边上写写自己的体会。
学生默读课文,然后组织交流、朗读。
根据作者的行文特点,抓住总的感受“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来具体追本溯源,探究这种由衷感叹的事实依据。在感受“高傲”的同时,还可以体会到白鹅的尽职,并适时组织入滋入味的朗读。如此演绎阅读,不仅能体会到作者从不同侧面来反映“高傲”的横生妙趣,更是对作者观察角度和情感起伏的深度体验,很自然地给学生进行单元习作“写一种动物”创设了一种“前结构”。在随后的单元习作训练中60%左右的学生用上了类似的行文结构,甚至也濡染了那种亦嗔亦喜的语言情调,实现了以读促写的谐动效应。从这个实践中我的体会是新教材编排按主题单元设置,有时训练的确不够明晰,需要教师仔细斟酌、开掘,而这正是对教师“用教材教”的能力的考验。一旦拨云见日,你就会感觉到新教材它体系的科学、合理,提高自己对阶段性目标的实施能力。
三、 优化个性目标
不同的文本由于题材、体裁亦或语言风格、情感内蕴上的差异,在学习方法和过程上也应区别对待。根据文本在“情趣(人文情感)”和“理趣(行文思路)”方面的特点,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文本的情趣、理趣,是加强与文本对话的个性目标优化的体现。
还是以《白鹅》为例,体会“步态”设计如下:
师: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鹅的步态,看看它的步态中有什么高傲的趣味?
(1) 结合课件感受净角出场的模样,说说与白鹅行走特点的相似之处。
(2) 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用“非但……竟……”仿句练习)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先请学生观看“净角出场”的视频,初步感知鹅的行走特点。然后让学生上前模仿鸭子的急速、鹅的大摇大摆的步调,再组织学生对表演情境进行评价。在学生逐步矫正步态的同时,来感悟语言所折射的意象,体会白鹅“目空一切”的
[1] [2] 下一页
上一篇:阅读期待,让课堂更精彩
+《阅读教学中目标的有效定位与达成》相关文章
- 阅读教学中目标的有效定位与达成
- › 阅读教学应引领学生钻研文本
- › 中年级阅读教学反思
- › 课外阅读教学反思
- ›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写作训练
- › 阅读教学中的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交流
- ›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发散思维培养的反思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阅读教学中目标的有效定位与达成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阅读教学中目标的有效定位与达成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阅读教学中目标的有效定位与达成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阅读教学中目标的有效定位与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