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画杨桃》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当前:首页 >> 《画杨桃》教学设计

《画杨桃》教学设计

日期:10-31 19:57:01 |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 浏览次数: 913 次 | 收藏

标签:教学设计,http://www.gaofen123.com 《画杨桃》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以唱引读,激起兴趣
  1.会唱歌吗?你知道有哪些唱歌的形式?
  (板书:齐唱——独唱——轮唱——合唱——伴唱——快唱)
  用抢答的形式了解唱歌的形式:
  请听题:
  以下六种唱法分别是什么唱?
  ①大家一齐开始,速度一致,一齐结束。
  ②一个人放开声音唱。
  ③分两三批,一批先唱,两拍后第二批唱,再两拍后第三批唱。
  ④一个人唱得比较响,其他人声音放得比较轻。
  ⑤有些地方大家一齐唱,有些地方部分人唱。
  ⑥唱的速度很快很快。
  2.其实读书也一样,也可以有不同的读。(板书:读。)
  (板书:画杨桃。)
  3.用实物或图片介绍杨桃。
  设计意图:朗读不仅仅是理解课文的一种手段,各种不同方式的朗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享受。而唱歌正好与语文朗读有许多共同之处,各种不同唱法可以给朗读作借鉴。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养成给自然段画序号的习惯。请给课文每小节画上序号。
  2.主伴读全文。(几位朗读能力棒的学生为“主”,其他同学为“伴”。)
  3.课文中有几个词特别难读难记,你们认为是哪几个呢?
  ①辨析生字:
  叮嘱(右下易错)
  教诲(辨认“诲”和“悔”的音和形)
  ②学习生词: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
  ③多音字:教我画画、倒不如、角度、相似。
  设计意图:开始接触课文,把朗读实践的好机会留给学生,不以教师的范读来替代。同时结合学习生字词,这是一种具有实效性的安排。
  三、速读比赛(贯口读)
  1.试讲:课文讲一件什么事?(画杨桃,我实事求是画,画成了“五角星”,同学们嘲笑我,老师教育了我们。)
  2.画杨桃是哪一部分?(“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比赛快读(贯口读)。
  3.这一段,我们可以用两个词来说明“我”画画的态度。(板书: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设计意图:“贯口”,是表演的一种艺术技巧,是演员以很快的速度歌唱、背诵唱词或连续叙述许多事情,一般在不换气或不明显换气的情况下进行。朗读要训练学生的口齿伶俐清晰,贯口读是一种好形式,而且极具竞技性。
  四、演读课文,引起思考
  过渡:正因为父亲说得很有道理,我才听从了父亲的教诲——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画。但是,我万万没有想到,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呢?(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
  1.分配角色,演读课文。指名一朗读较好的同学作“我”读课文的介绍性语言。老师做“老师”,其他同学自由作另外角色,并自选文中的台词和各种笑。注意文中规定的动作神态都要表现出来。
  2.角色交换再演读。教师作“我”,一学生做老师,其他学生可以选课文提供的台词,更可以自己创作相应的台词。
  设计意图:表演读是学生“喜闻乐动”的好形式,又是潜移默化理解词句意思的好途径。通过两次演读,两次情境再现,学生对各种对象的表现有了真切的感受。
  五、课内作业
  1.选词填空:严肃、严格,教诲、教育。
  2.积少成多:写带有“看”、“想”意思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语态想像(填空读)
  1.引入:议论画画是哪一部分?这些话大部分没有交待谁说的,如,“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到底是谁问的?请说理由。(从后面老师的话语可以看出,老师是不会这样问的,肯定是学生问的,而且是无疑而问,带有嘲笑的味道。)
  2.区分角色。后面这些对话又是谁说的呢?(在对话的后面注明角色。)
  3.语态想像。这篇课文的对话很有特点,既没有交代说话人,更没有描写说话人的动作神态,但是,我们可以想像出当时的情景,说话人是怎样的动作神态。请继续在话语后面注明神态动作的词语。例: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有个学生怪声怪气地问。)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有个学生取笑说。)
  4.领悟写法。写人物的对话有多种方法,省略说话的对象和说话时的动作神态,有时效果会更好。但有个前提:读者不会误解。因此,还可以用分行排列的形式来区分。
  设计意图:省略说话的对象和说话时的动作神态,是本文写法上的一个重要特点。以上安排,一方面是领会课文意思的需要,一方面也是训练学生的多元想像,同时为学习写人物的对话打一个基础。
  二、主旨领会(背诵读)
  在议论杨桃画得像不像的过程中,老师的神情态度值得我们注意。
  1.重点解读“严肃”、“半晌”:想像一下,老师为什么神情严肃?在这“半晌”沉默的时间里,老师心里会有些什么想法?(对随意嘲笑别人的孩子的不满;要想办法教育孩子;知道这些同学没从“我”这个角度来看杨桃……)
  2.理解老师说的那段话。老师的神情有了怎样的变化?这段话中你觉得最重要的是哪句话?(“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板书:老师的教诲——是什么样,画成什么样
  3.朗读、背诵这段话。
  4.主旨领会:老师是个善于用小事来教育学生的人,还有谁也是这样的人,他是怎样说的?(齐读第一段。)
  板书:爸爸的叮嘱——是什么样,画成什么样
  5.加深印象。齐读最后一段话,理解“教诲”、“受用”的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的对比出现,运用背诵的手段,让学生明白话中重要语句的教育意义,感知课文前后呼应的特点。
  三、多元拓展,深化意义
  1.学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些什么?请交流。
  (学生可能会从以下方面交流:①词语意思;②课文写法;③教育意义。)
  2.道具迁移。当有学生交流到画画要“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时,顺势迁移,用茶杯、眼镜、手指等作为道具,画成特别角度的简笔画让学生猜,然后实物观察。
  3.学生交流的教育意义可能还有:①不要自以为是;②凡事要亲自动手才能获得真知;③小事中也有做人的道理。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应该成为第二课时的一个高潮。交流读懂了什么,没有限制,可激发学生的独特体验;超越常规的由画猜物,学生会倍感兴趣。经历这一过程,学生对课文的教育意义有了更深的感悟。
  (选自《语文教学通讯》)
  

 
TAG:

+《《画杨桃》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更新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