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3课。
设计理念:四年级学生已学过古诗,对古诗中对仗的诗句已有了感性认识,这是理解“春联最讲究对仗”的基础。农村孩子接触春联更普遍,可利用春节前贴春联的环境氛围拓展教学资源。本课教学应鼓励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使每个有着不同背景、不同个性、不同知识经验的参与者都能有所习得,共同发展。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10个生字字音:“增”、“颂”、“辞”不翘舌;“增”、“荣”、“颂”后鼻音。“添”字书写时右下是两点。
2.理解课文中的五副春联,并能背诵。
3.每人搜集几副春联在班上交流,基础好的学生可试对春联。
4.在搜集、学习、试对春联的过程中感受欢乐与祥和。
教学重点:理解五副春联的意思,感悟上下联“字数相等”、“词类相当”。
教学难点:随文学习“对仗”这种修辞方法。
教学流程
一、营造“春联”教学氛围
1.组织学生在教室里贴上几副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春联,营造欢度春节的氛围。
2.比一比,看谁能背的古诗多。(“开火车”背;如班额大,可一人背一句。)
3.指导学生读下面春联,说说每副春联的意思。
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春回大地)
春到门庭四季青,福临小院合家欢(春色满园)
4.激趣导入。结合教室布置的环境,教师激趣导入:春节快到了,家家户户张贴春联,给节日增添了欢乐祥和的气氛。今天我们学习第23课《春联》。(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是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建构新知的,故设计背古诗,尤其选背对仗工整的诗句的环节,为理解春联“对仗”做铺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营造春节氛围激趣导入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愿学、乐学。)
二、读议结合,理解春联含义
1.读一读,想一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熟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四副春联的含义,和同桌谈一谈自己的理解。(板书:美丽春光、欣欣向荣、美好生活、幸福希望。)
2.议一议。“春联最讲究对仗”是什么意思?“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是怎样对仗的?其他四副对联又是怎样对仗的?(生生、师生充分讨论后板书:字数相当,词类相当,字词相对。)
(设计意图:“春联最讲究对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可通过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讨论交流的形式进行教学,值得注意的是问题陈述要清楚明白,要有梯度,问题之间要体现内在联系。)
三、指导诵读,深化理解
1.品一品。读第三、四自然段,理解文意后,反复品读课文中五副对联,要求读出“抑扬顿挫”,尽量读得“和谐动听”,感受到其中的声律美,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妙。
基本要求:读出节奏、停顿(/)和重音(·)。例如:“红桃/开口/贺新年。”
较高要求:目前,上海市古诗教学已让小学生感悟平仄,即平声用“—”表示,音拖长;仄声用“/”表示,音短促。就云南省大面积教学来说,小学生还不必讲求平仄,但有条件的地方也可在品读中学习、感悟。
2.诵一诵。让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春联,并正确地诵读,讲一讲大意。
3.对一对。可选择一些文字浅显、学生易于理解的春联,让学生试着一人说上联,另一人对下联。如:
幸福生活甜蜜蜜,(和睦家庭喜洋洋)
多喜多福多健康,(新年新春新气象)
四、拓展延伸,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课后练习。
2.写一写。布置学生课外为自己家或为邻居写一副对联并张贴。组织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交流自己创作的春联。
作者单位
昆明师专基础教育研究所
上一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下一篇:扣住中心,层层对话
TAG:
+《《春联》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 › 《春联》教学设计
- › 《春联》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春联》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