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当前:首页 >> 《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日期:10-31 19:57:01 |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 浏览次数: 674 次 | 收藏

标签:教学设计,http://www.gaofen123.com 《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长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组“世界遗产”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文章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作者以清新的笔触,朴实无华的语言,按照“远看长城——近看长城——展开联想——赞美长城”的顺序,向读者展示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本教学设计依托文本,以读为主线,以教学媒体为“催化剂”,积极搭建对话平台,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感悟“逶迤的长城——智慧的长城——血汗的长城”,享受审美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智慧启迪,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流程
  
  一、视听感召,走近长城
  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领略了长城的风采。长城以其独特的风采吸引着世界各国的旅客,(播放如织的游人游览长城的录像片段)他们慕名而来,欣赏长城,赞不绝口。请听名人、伟人游览长城后的肺腑之言(展示字幕,教师激情诵读):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个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这是设计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
  2 他们为什么称赞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伟大的长城”?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借助媒体——录像片段导入,以名人名言激情引趣,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和对话热情,自主走进文本,走近长城,从整体上初步感知长城的雄伟气势。)
  
  二、潜心会文,感悟长城
  1 读思结合,理解“逶迤的长城”。
  (1)课文是怎样描写长城的“长”?(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勾画或批注自己的感受。)
  (2)投影展示: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①“一万三千多里”究竟有多长?谁能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大家?
  (引导学生运用地图找寻长城经过的省份;用笔计算步行应走多长时间;谈登长城或者登山的感受……以此体会长城的“长”。)
  ②谁能把“一万三千多里”的意思突现出来?(指名读)
  ③这句话中还有哪些词语能体现长城的“长”?
  ④如果要把“长龙”“蜿蜒盘旋”的意思也突现出来,该怎样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设计意图: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这一环节,抓住“一万三千多里”“长龙”“蜿蜒盘旋”等关键词句,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叩问、朗读,读思结合,读中感悟、理解,体验“逶迤的长城”,读中享受审美情趣,提高语言感受力。)
  2 读中作画,体会“智慧的长城”。
  (1)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根据文中的描写,画一画“长城结构示意图”。
  (学生读课文,据文作画)
  ①谁愿意把你的“长城结构示意图”介绍给大家?
  (投影展示。学生介绍)
  ②长城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请大家再读课文,结合文中的描写,谈谈你的看法。
  (2)除了书上介绍的,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智慧的长城”?请你把课外搜集到的资料向同学们介绍介绍。(结合图片、课件,理解“滚木”、“飞筐走索”、“绞盘”、“糯米混合泥沙”等筑城方法)
  (3)听着同学们的介绍,老师仿佛看见了一座智慧的长城!此时,当你面对无数劳动人民用智慧凝结成的“逶迤的长城”(课件展示“长城风光图”),你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畅谈感受,预设想法:敬佩、赞叹……)
  (4)请你带着这种感受读读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赛读——小组读)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一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耳、脑、口等多种器官;通过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读一读,一座“智慧的长城”跃然纸上。)
  3 对话语言,感悟“血汗的长城”。
  (1)长城总长一万三千多里,在“崇山峻岭”中修建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付出血汗!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体现“血汗”的词句。
  (学生读文,交流、汇报体现“血汗”的词句)
  (2)品读重点句子(投影展示):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①指名读,说说: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血汗”?(教师归纳概括)
  数不清、两三千斤重的条石——任务繁重
  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工具简单
  陡峭的山岭——环境恶劣
  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工程浩大
  ②文章哪个段落描写长城“前不见头、后不见尾”?
  (指导学生回读第一自然段)
  ③“两三千斤重”有多重?你能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体验告诉同学们吗?
  ④谁能读出石头的重?(指名读)
  ⑤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请你想象当时当地的劳动情景,说说:他们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⑥为了修筑长城,古代劳动人民不知流了多少血汗,付出了多少生命啊!让我们一起跨越时空,共同去感受当年的劳动场面吧!(播放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场面)
  ⑦听着这一声声粗重的喘息声。一阵阵嘹亮的号子,看着血泪斑斑的筑城工匠,望着“逶迤的长城”(同时播放《长城风光》片段),你的心里是什么滋味?
  (预设想法:激动、惊叹、不可思议……)
  ⑧那就请你把心中的这份感动通过朗读再现出来吧!(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设计意图: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本教学环节。以体现“血汗”的关键句子为切入口,结合媒体,引导学生披文入境,与古代劳动人民进行“零距离”的心灵对话。在强烈的视听冲击下,学生思绪飞扬,激情诵读,宣泄情感,深刻领悟了“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一文章主题。)
  
  三、放飞想象,赞美长城
  (1)此情此景,作者(引读“站在 ……踏着……扶着……很自然地想起……)假若此时你也站在长城上,你会想些什么呢?
  (预设想法:历代筑城工匠的艰辛,发生在长城上的气势磅礴的战争,中外游客游览长城的情景,孟姜女哭塌长城的动人传说……)
  (2)你们还听过哪些有关长城的歌曲?你能唱给同学听听吗?
  (预设答案:《长城长》《万里长城永不倒》《义勇军进行曲》……)
  (3)此时,同学们对长城一定会有更深刻的认识,请同学们回读全文,说说:“这真是一座______的长城!”
  (学生在《长城长》的乐曲中回读全文,畅谈感受。预设答案:逶迤、高大坚固、气魄雄伟、凝结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4)长城,凝结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承载着数千年中华文明。长城,以其雄伟的气魄、博大的胸怀哺育着华夏儿女,激励着华夏儿女为和平而争,为正义而战。如今,长城已列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成为每一个华夏儿女的骄傲。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激情诵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表达我们心中的感动吧!
  (学生眼观《长城风光》录像片段,耳听《义勇军进行曲》,激情诵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5)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呼唤一声——长城(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学生原有的情感储备上,再次引导学生放飞想象,聆听有关长城的歌曲,回读全文,运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把学生的情感推至巅峰,诵读文章中心段。实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结合。)
  
  四、延伸文本,抒情长城
  两千多年过去了,长城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让我们沿着长城的足迹,以自己的特有方式去表达长城情吧!
  1 喜欢画画的,画一画心中的“长城图”。
  2 喜欢阅读的,读一读有关中国的“世界遗产”资料。
  3 喜欢写作的,写一写赞美长城的诗歌。
  4 喜欢歌舞的,唱一唱与长城有关的歌曲或者编一段赞美长城的舞蹈。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沿着长城的足迹,表达长城情,让长城的精神品质永驻学生的心田。)
  
  。
  
  .  
TAG:

相关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更新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