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七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当前:首页 >>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七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七

日期:10-31 19:57:01 |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 浏览次数: 510 次 | 收藏

标签:教学设计,http://www.gaofen123.com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七,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丰台区东铁匠营第二小学高宝洁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黄山奇石》是写景的课文,本单元安排的四篇课文(包括古诗、诗歌)均为写景抒情的内容。教学这一单元课文,不仅要使学生从中感受北京及祖国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丽,激发爱北京、爱祖国的情感;还要继续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学习联系上下文了解某些句子的意思;再有就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口语交际活动;初步学习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
  本文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形象,想象极为丰富,围绕黄山石的“奇”,分别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景观,表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伟大。教学此文不仅要让学生认识石“奇”,还要让学生感悟石“趣”;不仅要使学生从中感受到黄山自然景观的美丽,产生去黄山看奇石的愿望和喜爱黄山的情感,还要使学生在观察、表达、想象等方面得到训练,获得语文能力。
  学生情况:
  小学二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和一定的独立阅读文章的能力。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自由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本课时的教学将在前面第四单元——学生开始学习默读课文的基础上,继续学习默读课文,逐步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帮助学生更好地思考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从实际看,班上的学生没有到黄山去游览过的,对黄山的美景知道的也很少,所以《黄山奇石》这篇课文中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个十分新鲜的事物,课文所描写的奇石景观应该能够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教学方式与手段:
  针对学生情况,教学中我注重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把读书、理解课文内容与图片相结合,以大家一起到黄山去旅游的形式切入,让学生四人为一小分队,分头去各个奇石所在地游览,回来交流游览的所见所感的方法,使学生乐于读书、表达,形象直观地来突破教学难点。关注学生读书内化的过程,让学生有选择地说说黄山奇石的样子,从中不仅要让学生认识石“奇”,还要让学生感悟石“趣”;使学生感受到黄山自然景观的美丽,产生去黄山看奇石的愿望和喜爱黄山的情感,在读懂语言文字的同时,在观察、表达、想象等方面得到训练,获得语文能力。
  技术准备:
  根据教学设计的构想,课前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复习词语的和有关课文内容的句子、图片等。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1、复习巩固生字、词语。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边读边思,了解课文内容。
  3、能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想像,有选择地说说黄山奇石的样子。
  4、朗读课文。体会黄山奇石的生动有趣,产生去黄山看奇石的愿望和喜爱黄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能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想像,有选择地说说黄山奇石的样子。
  教学难点:能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想像,有选择地说说黄山奇石的样子;体会黄山奇石的生动有趣。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一、导入激趣,复习词语。
  1、同学们,你们和爸爸妈妈都去过哪些地方游览?——(学生回答)
  你们去了那么多地方啊!今天高老师和大家再组织一个旅游团,我们一起去黄山游览一番,好吗?——
  2、我们在去往黄山的路上,先来和沿途的词语朋友们打声招呼吧——(复习词语)
  生字词:南部尤其陡峭山峰弹琴岩石奇形怪状闻名中外秀丽神奇
  多音字:天都(dū)峰
  二类认读字:安徽猴子胳膊(在这里读轻声)手臂
  【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所以创设各种复习巩固的机会,强化生字的巩固;在复习词语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强调轻声字、多音字的读法;引导学生理解词义,为下面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3、跟词语朋友们打过招呼后,我们再来看看旅行社特意为我们准备的黄山旅游宣传片吧——(放图片)教师配音:黄山是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的闻名中外的风景区,有“天下第一奇山”的美称。那里的景色秀丽神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山,去饱览“四绝之一”的怪石奇观,也就是(出示课题:黄山奇石)。自己读读课题,你觉得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少有、特殊)
  【在复习词语的基础上,出示黄山风光图片,教师结合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加以配音,一下就引发了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带入情境,带入课文,抓住一个“奇”字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础。】
  二、学习课文,了解内容。
  (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感受一下黄山的奇石吧。——默读课文,要求: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一边默读一边用笔画出黄山那些奇石的名字。想想作者重点介绍了哪几处奇石景观?——生答,师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指导学生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边读边思。】
  (二)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师:课文是怎样把奇形怪状的石头具体写出来的呢?我们再仔细读读课文。
  1、下面我们的旅游团就要分成以四人为一组的旅游小分队,分头去各个奇石所在地游览一番,一会儿我们回到这里来交流旅游的感想。请大家看看四人小分队的旅游提示:
  旅游提示:(1)四人齐读课文2—5自然段。
  (2)选出你们最感兴趣的奇石,读一读描写它的有关自然段。
  (3)你们选的那块奇石奇在哪儿?可以说说、读读、演演。
  (4)在交流的基础上,自己有感情地朗读你们选中的自然段。
  【以分组游览的方式,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2—5自然段,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2、交流旅游感受
  ①仙桃石
  先读第2自然段——再说说“仙桃石”奇在哪儿?(抓住“飞”、“落”,体会从外形看——真像一个大桃子,这已经很神奇了;而且从来源看,这么大的石桃子人间少有,只能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吧,这就更神奇了。还有从动词的运用看,一“飞”一“落”把那石写活了,那么大一块石头宛如小鸟一般轻松自如地从天上飞来,落在了山顶的石盘上,真是妙不可言。)——说完再对照图片读书上的句子,体会“仙桃石”的奇妙与有趣。
  ②猴子观海
  读第3自然段(点出“猴子观海”图)
  ◆体会“猴子观海”外形上的奇:
  提出问题:“猴子观海”这块奇石奇在哪?
  ——学生回答探索,教师提供变式策略:
  (1)演
  石头的形状像猴子,对它的动作课文做了细致地描写。请你读一读,再演一演。
  你所想象中的这块石头是什么样的形态,小组成员谁能上来演示一下。
  (2)读
  学生共同评议,并找出根据。随机出示重点句进行理解。
  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
  问:猴子向远处看云海是什么样?它可能在心里想什么?——板书:抱、蹲、望
  指名读句子。——在小组里演一演。
  (3)再演
  指名上台表演课文中所描写的“猴子观海”的形态。正因为猴子有这样的动作,所以给这处景观起名为“猴子观海”。
  (4)归纳小结:我们没有到过黄山,却为什么能准确地知道这块石头的奇特形态呢?
  小结:课文抓住这块石头的外形特点,展开丰富的想像,运用准确的动词,把“静”的石头写“活”了,读着这句话,我们眼前就呈现出一幅“猴子观海”的画面。
  这块奇石第一就奇在它外形上的有趣。
  ◆体会“猴子”所处环境的“奇”。
  问:这块石头还奇在哪儿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一找。
  (抓住“陡峭“一词理解“猴子”所处的位置奇特,原来猴子是为了观看黄山秀丽神奇的景色之一——翻滚的云海。)
  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翻滚的云海”——(我们从下往上看,天空中的云层通常几乎是静止不动的,而猴子正由于它所处的位置高,所以从上往下看到的云,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静态的“猴子”与动态的白云映衬,更觉黄山石的有趣。)
  ◆指名读第3自然段
  ③仙人指路
  读第4自然段——
  说说“仙人指路”奇在哪儿?——(出示图片)
  谁来学做一下这块石头的样子——(学生到前面表演)
  师:同学们你在黄山游玩,山路一转,突然看到远处高高的山峰上有一块这样的石头,你会觉得怎样?——
  师:同学们,假如你是山中的仙人,你会对游客说些什么话?
  师:高高的山峰上有一位仙人在指路。这一切是多么的有趣!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把这一段话读一读。
  ④金鸡叫天都
  读第5自然段
  ◆提出问题:“金鸡叫天都”这组石头又奇在哪呢?
  学生回答→读句子→当太阳升起时,它像什么样的雄鸡?此时雄鸡什么样?读读句子,说一说。
  小结:抓住外形特征,展开丰富的联想,运用表示动作的词把“雄鸡”形态写具体了。
  ——板书:伸、啼叫
  问:这只金光闪闪的雄鸡好像在对天都峰说什么呢?——
  再读读这句话。
  ◆从哪儿看出这是一只“金鸡”?读读这个自然段的第1句话。
  学生理解→句子比较:如果把开头换成“每当夜晚来临”而后面不变行吗?——
  小结:写景物不但要把外形特点写具体,而且在描写时还要切合名称实际。
  ◆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积累语言。指名读。
  【引导学生学习2-5自然段,根据学生的选择来出示相应的段落图片与内容,尊重学生的选择,顺学而导,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3、出示填空,在填空的基础上说说奇石奇在哪儿?——(教师追问它什么样?)
  黄山的奇石有趣极了。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
  师:这些奇石真有趣,人们根据奇石的样子给它们起了恰当的名字,吸引了无数游客,大家自己去的时候可要仔细看看啊!
  4、课文还写了哪几块奇石?在哪一自然段写的?——自己读读第6自然段。(指名回答)
  想象一下“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学着课文中对前面几块奇石的描写,展开想象,同桌互相说说它们的样子。
  (三)适度拓展,发散思维:
  1、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很多,老师这里有一些从网上下载的奇石图片,请你们根据奇石的特点,也学着课文给它们起个名字。(出示图片)
  2、选择你喜欢的奇石说说它的样子。
  【适度扩展,使学生在观察、表达、想象等方面得到训练,获得语文能力。】
  三、小结全文,交流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有哪些收获?——
  师:同学们体会到了黄山石的奇特、有趣,其实黄山更美。希望同学们有机会能亲自去目睹黄山奇景,看一看那里的奇松、云海、温泉又是一番什么景象。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必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选作:黄山奇石我们了解了,黄山的另外三绝,希望你有机会去找一些资料,自己再去了解,利用班会向同学们介绍。
  板书设计:黄“仙桃石”
  山“猴子观海”:抱、蹲、望
  奇“仙人指路”:伸、啼叫
  石“金鸡叫天都”
 
TAG:

相关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更新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