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科学课中作业设计如何与科学课程改革接轨,更好地为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服务,符合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已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那么,何为开放性作业?如何设计开放性作业呢?在科学课教学实践中,我对此做了深入地探索。
一、开放性作业的界定与价值
所谓开放性作业,其实是相对于条件完备、结论确定的封闭性的问题而言。其特征是,一般没有现成的、确定的答案,要求解题者去假设、猜想、验证,并要求解题者善于联想、敢于创新、具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能使思维辐射到与问题相关的一些知识点上。开放性作业情节更加生动活泼,富于生活信息,富有挑战意味,能激起儿童潜在的好奇心与好胜心。另外,其灵活、开放、求异的特色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打破思维定势,寻找非常规解题途径,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
二、开放式作业的设计
1.考虑学生的个性。一个班级,学生的个性、爱好千差万别,有的擅长表演,有的则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有的好胜心强,教师根据这些非智力因素外的表现,设计难易有别的多梯级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或爱好兴趣自由完成。
2.具有创新价值。实践证明,作业的难度应略高于学生的知识水平,使之具有思考性,学生才感到新颖、好奇。因此,要精选那些富有情趣性、挑战性、价值性的作业内容,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而不感到为难,且能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3.改变评价方式。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让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要创造时机,通过介绍、交流等形式,展示学生的作业创造成果。学生在体验作业乐趣的同时,蓄积起新一轮作业的热情和经验。评价学生的作业,要善于发现并欣赏每个学生的创新活动。评价时要用激励的方法看待学生的点滴进步,尽量捕捉作业中的亮点,以形成“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学风。
三、开放性作业的形式及运用
1.想像性作业,培养学生的想像创新能力
想像是创新的翅膀。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其表象越来越丰富,注意、观察、思维等能力也得到一定的发展,他们不但能形成更充实、更生动、更富于创造性成分的再创造想像,而且以独创性为特色的创造想像也日益发展起来。
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想像的因素,开发学生的想像创新能力。
2.整理性作业,培养知识建构能力
学生平时学到的知识都是比较零散的,因此当一个单元或一个专题结束后,常需要让学生自己将这一单元所学的有关知识“串”起来,以“知识点”组成“知识链”,进而形成“知识面”,构成一个完整的单元知识系统。这样既可以发挥各部分知识的功能,又能使各部分知识相互联系、形成结构,产生新的效益,更能借此培养起学生梳理所学知识的良好习惯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能力。
3.实践活动作业,培养学生实践创造能力
●科学课小制作——科学课小制作一般结合某个研究专题进行。鼓励学生利用身边废旧物品等简易材料搞科学课小制作,以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展操作技能和情趣;鼓励学生有所创新,同样的内容用不同材料做,同样的材料可以做成不同的东西。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学会选择使用恰当的工具和简单的技术来解决问题。
●种植饲养——种植和饲养是小学生乐于从事的实践性活动,他们能从中获得直接感知和技能、乐趣方面的发展。使学生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参观访问——学生生活在活生生的自然和社会中,通过作业可充分利用当地各种教育资源让学生了解社会。
●考察调研——考察调研是进行科学课研究的基本手段。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考察调研作业,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周围的世界,能对社会中的一些现象作出理性的思考,以此来指导他们的言行。
4.小论文作业,展现探究思维过程
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在科学课探究中的经历、体验和发现过程。写小论文的形式是一种好方法。为此,在实验教学之后可布置作业让学生写小论文。
5.搜集资料作业,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学生应该学会使用各种方法,培养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堂有限的时间和教学资源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的,教师可通过作业要求学生在充裕的课外时间里搜集信息 www.gaofen123.com ,以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开放性作业的优化设计与实施,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发展的舞台。学生乐此不疲地探索着,卓有成效地积累着,充满激情地创造着,他们以“远近高低各不同”的作业方式,向我们展示了“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无限风光。
上一篇:让学生喜欢科学课
+《科学课作业也要“开放”》相关文章
- 科学课作业也要“开放”
- › 科学课作业也要“开放”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科学课作业也要“开放”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科学课作业也要“开放”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科学课作业也要“开放”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科学课作业也要“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