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小学思想品德让心灵在活动中放飞——《品德与生活》课活动化教学初探

小学思想品德

当前:首页 >> 让心灵在活动中放飞——《品德与生活》课活动化教学初探

让心灵在活动中放飞——《品德与生活》课活动化教学初探

日期:10-19 23:39:09 | 小学思想品德 | 浏览次数: 650 次 | 收藏

标签:思想品德教学案例,http://www.gaofen123.com 让心灵在活动中放飞——《品德与生活》课活动化教学初探,

  
  在我们农村小学里,学生对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的学习现状是令人担忧的。
  镜头一:开学了,老师把新书发下去,叫小朋友们给重要的书包好书皮。第二天早上老师检查,发现大多数学生给语文书数学书穿上了花花绿绿的新衣裳,却让品德与生活书光着身子。
  镜头二:讲台前面,老师滔滔不绝地讲着课,底下,有的学生在和同桌窃窃私语,有的学生在翻书的后面几页,看看有没有好看的图画,还有的学生索性低着头打起了瞌睡。
  镜头三:一位小朋友回到家后对妈妈说:“妈妈,今天品德与生活老师叫我们把这两句话用心地对父母讲一遍,你听好,我要读了,‘第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第二,要孝敬父母。’好了,你签好名后把书放回书包里,我先去玩了”。
  这,不能不说是品德与生活教育的一种悲哀。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的学生这么不喜欢上品德与生活课?笔者对上述现象做了分析,以为主要原因不在学生,而在于我们教师自身。长期以来,我国小学德育课教学的内容与方法存在说教化、灌输化、成人化、简单化的倾向。课堂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举例学生分析,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教学方法成人化,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 的固有模式。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双边活动变成了老师的单向灌输和传递,学生缺少了自我思考和自我内化,思想认识过程和认识结果被老师单方面包办代替。这种教学方式对发展学生的品德是极为不利的,学生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那么,如何打破这种长期形成的固有模式?如何重新燃起学生学习的火花?一个严峻的课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我们积极地思考着……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发生认识论的研究,给了我们启迪:“人的认识不可能单独起源于主体或客体,只能来源于两者的相互作用,即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活动),儿童智力发展的根本原因和机制也是活动,儿童智慧的发展是以儿童自身的活动为中介实现的,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是啊,喜欢活动是儿童的天性,只有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儿童的主体参与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有效地改变儿童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
  翻开《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我们也看到:“品德与生活课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这门课程的教材以崭新的面貌问世,其特点是从儿童自己的世界出发,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社会。
  因此,我们的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应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手段,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课程目标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多种教学活动来实现。必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 的新课堂,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形成道德行为。
  由此,我们构建了以下的研究思路:
  让 心 灵 在 活 动 中 放 飞
  以人为本
  营造和谐的活动氛围
  广开渠道
  开展多彩的活动内容
  突破常规
  提供广阔的活动天地
  带给学生更多微笑
  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尊重学生真实体验
  帮助学生获得成功
  听听玩玩激发兴趣
  辨析讨论深化认识
  设置情境丰富情感
  操作实践指导行为
  围绕中心确立主题
  打破常规扩大时空
  结合内外提高实效
  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的活动氛围
  “氛围”这个词,作为老师,一定常挂在嘴边。曾很多次听到办公室里的同事们在讨论,哪个班的学习氛围好,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哪个班的学生不要好,一点都不要学习。是的,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学习氛围是大不一样,这在我们去平行班听课的时候最有感触,有的班级,学生表现相当活跃,有的班级,上课气氛总显沉闷。这似乎已经不仅仅是几个学生的差别了,而是整个班级的学习风气的差异。
  一个班级,有否和谐的学习活动氛围,责任主要在于老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一开始,我们就要给学生创设自由安全、主体参与的活动氛围,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到民主、宽松、坦然、愉悦,才能自由轻松地思考探究,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果断地决策和实践,最终,才有可能创新和超越。
  营造和谐的活动氛围的关键,是要真心实意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发展中的人,相信学习是学生个体生命生存与发展的本能。
  1、带给学生更多微笑
  人们常说,微笑是传递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最重要的纽带。在我们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对学生抱有的期望与要求,除了通过态度、表情、行为等方式传递给学生外,微笑也是一种方式,而且是最优秀的一种。这里的微笑包括教师亲切的

  www.gaofen123.com 笑脸、优美的语言、宽容的眼神、和蔼的举止等等。不管碰到怎样的状况,都先以微笑面对,学生会受到很大的鼓励,从而更加相信老师,以最佳的主体精神投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中去。比方说,上课铃响后,老师走进教室的第一件事,一定要带给全班学生一个灿烂的微笑,或者先用一种赏识的目光扫视一遍教室,这样,底下的小朋友有的也会反馈给老师一个微笑,有的还没静下来的小朋友也会在老师的眼光下乖乖地放好小手。一堂好课会在这样一种和谐的氛围中开始。
  作为教师,一定不能吝啬自己的笑容,我们要始终坚持一种原则:“学生无错原则”,不管学生是对是错,都要用微笑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微笑是打开人们心灵之锁的万能钥匙,它能让快乐的人更加快乐,让悲伤的人重新拾起希望。我们何不给学生多点微笑,来共创师生之间和谐美好的交往氛围。
  2、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罗杰斯曾经说过:“课堂气氛主要是教师行为的产物,奏效的气氛将首先取决于教师做了什么以及他怎么做。”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在活动的过程中,他们的情绪会不断地发生变化。因为有兴趣而产生积极情绪,就会对学习活动起推动作用,因为无兴趣而产生消极情绪,就会对学习活动起抑制作用。所以,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活动氛围,就必须精心设计教学,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过程。
  《进厨房》一课的教学,有点枯燥,“菠菜绿,萝卜红……”这首诗小朋友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念过了。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增长新的知识?我们何不让这些蔬菜水果统统进入课堂呢?当老师把这些从来不会出现在课堂里的东西放到讲台上时,所有学生的目光都会被吸引过来。随后,就可以进入到有趣的活动学习中去了:可以先叫小朋友走上台来把认识的蔬菜水果介绍给大家,再请学生们来为家人配置一日三餐,等学生兴致高涨时,又可增加点难度,你为什么要这样搭配。这样,学生在快乐游戏的同时学到了新知,而且,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获取的知识,是更为长效的。
  兴趣的“柴”在每个学生的脑子里都存在,区别不在于学生有没有兴趣,而在于有的教师能点燃兴趣,有的教师只能捣毁兴趣。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以良好的人格魅力,积极饱满的情绪、新颖有趣的方法、公正平等的态度来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以达到教师愿教、爱教、乐教、善教,学生愿学、爱学、乐学、善学的理想境界,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心理也健康地发展。
  3、尊重学生真实体验
  体验是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某一人物、事件、思想,也只有经过体验,学生才能把一个陌生的、外在的、与己无关的对象变为熟悉的,可以交流的,甚至是融于心智的。由于学生的生活状况、思维方式存在着差异,导致体验也是多元的、各具个性的。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做到尊重学生的多元化体验,让每一名学生以真实的自我面对他应该面对与解决的自我问题或社会问题时,才能够使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才能充分激活每一分子,使其活动起来,从而让浮在外表的教育内化为学生的行为与观念。
  曾听过一位优秀教师上的一节课《老师,您好》,有一个教学环节是让学生来认识老师。这位老师先把他们班里所有科任老师的照片在多媒体大屏幕上放出来,让学生看着照片来说说自己的老师,“我的数学老师脸圆圆的”,“我的体育老师长得很帅”,教学活动进行得非常顺利。可是,接下来,有一个小朋友冒出了这么一句话,“我的品德与生活老师的皮肤稍微有的黑的”,要知道,这一位教师皮肤是不够白净,现在居然有人当着大家的面说她长得黑。我原本以为老师会假充笑脸叫学生坐下,可是,这位教师却摸摸学生的头,微笑着说:“黑黑的,才健康呢!你真是个诚实的孩子,实话实说,老师最喜欢讲真话的小朋友了。”这下好了,接下去让学生画画自己的老师的环节中,有的小朋友在老师的脸上画了一颗痣;有的小朋友把老师画得胖胖的,旁边还写了一句话“数学老师的脸圆圆的,真可爱!”……
  多么可爱的小朋友啊!只有他们才会把最真实的自己展现出来。不管学生表现得是否优秀,当看到他们那天真无邪的期待得到老师肯定的目光时,作为老师,都应该鼓励他们,只要没原则性的错误,都要尊重学生们的真实体验。只有在这种无拘无束的氛围当中,学生的身心才会真正地活动起来,才能在活动当中得到快乐和知识。
  4、帮助学生获得成功
  学生的心理需要很多,但最大的需要还是尝到成功的喜悦。为尊重学生的心理需要,帮助学生成功,教师在操作上,要让自己处于学生的位置来考虑问题和研究学生的心理需要。在品德与生活课的活动教学当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活泼向上和坚毅的健康心理,并利用他们好胜的心理,激发他们积极参与活动过程。
  在平时的教学当中,这些话

  www.gaofen123.com 经常要吹在小朋友的耳边,“你真棒”,“你真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好孩子”,“我为你的爸爸妈妈感到高兴,因为他们有一个这么优秀的好孩子”,“你的进步可真大呀”。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听好话,当学生们的表现得到老师的赞许,哪怕是稍稍点一下头,他们都会很满足,从而更加投入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来。
  从以往教学的情况来看,我觉得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需要老师来保护,他们也最容易得到满足。有时教师一句鼓励的话就像一副兴奋剂,一下子就给这些学生提了神。倪海飞小朋友在我们班处于中等以下水平,各方面表现都不尽人意。特别是动手能力,很弱很弱。上《我们共庆六一》这一课时,我叫小朋友自己动手剪花串来美化教室。一圈逛下来,发现倪海飞小朋友做的花串最差,花边毛毛糙糙的。我俯下身去,帮她剪了几个最简单的苹果,然后对她说:“不急,离六一节还有好几天呢!我们慢慢来,从最简单的做起。”说完,我就和她一起做起来,这时,我发现她的目光比刚才更专注了。之后的几天,我发现她一下课就在剪花串,而且剪出来的造型也一天比一天有进步,从苹果到小房子,再到蝴蝶小猴子,难度越来越高了,剪得也不错。
  当学生遇到学习活动障碍时,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对他们进行积极引导,帮助他们度过难关。俗语说:“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双方情感交融的前提,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具有主动性与低调性。教学过程既是师生生活信息传递、交流的双向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我们要让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教师的一片温情,满足他们的成就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广开渠道,开展多彩的活动内容
  前段时间在看热门韩剧《大长今》,女主角徐长今是御膳房的宫女,她的手艺得到了众人的肯定。其实,她做菜的材料也不过是青菜萝卜等很大众的菜,可是经过她的加工,这道菜就会变得与众不同。用心的人会发现,长今做菜不但注重味,也很注重色的搭配以及香料的使用。是的,一道菜,这样做和那样做,吸引人的程度就会变得不一样,联系我们的教学,何尝不是如此。 一堂好课就像一道好菜一样,要吸引人,一定要注重上课的形式。同样的内容,不同的教案会上出不同的味道。在教学当中,我们要尽可能地广开渠道,开展多彩的活动内容,让学生不仅仅只获取营养,而且还能获得身心的快乐。
  1、听听玩玩,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歌曲,喜做游戏的特点,经常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他们视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因素得到充分发挥,使他们能在饶有兴趣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教育,以达到最佳活动效果。
  ※  听听音乐
  保加利亚有位心理学家,他首开了音乐教学法的先河。他研究发现,音乐对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启发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上相关课目时,我们可根据需要事先录制一段优美的音乐,在课堂上播放,创设情镜,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品德与生活的兴趣。如上《春天说了什么》这一课时,教师先播放“春天在哪里”的歌曲,一上课就让小朋友们听音乐。有的小朋友会跟着音乐轻轻地哼着,有的小朋友会随着歌曲做起舞蹈动作,还有的小朋友会高高地举起手,急着想说些什么。等课上到让学生说说春天对大家说了什么的时候,他们想象的翅膀早已插上,有的说“春天对花儿说,花儿花儿,你快点开放吧,蝴蝶姑娘多想到你身上来休息一下呀”,有的说“小鸟小鸟,你快点歌唱吧,你看,这个世界多美好啊”。学生的思维在音乐当中得到了创新,想象力也在音乐当中得到了丰富。
  ※  讲讲故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边讲故事边教学。显然,此种讲故事的教学方式与一讲到底的方式比较而言,无论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是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上都要略胜一筹。比方说在教学《和小树一起长大》时,可以穿插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故事,让学生知道三月十二日是植树节,知道我们要多多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思想方面也得到了教育,他们知道了邓爷爷年纪这么大了还坚持种树,要像邓爷爷学习。
  再如教《我是小学生》一课时,老师首先讲述雷锋叔叔的苦难童年,接着问学生:“你们已上小学了,你们感到最高兴的是什么?”有的说:“妈妈给我做了新衣服,爸爸给我买了新书包。”也有的说:“妈妈给我买了铅笔 、橡皮和铅笔刀,放在漂亮的铅笔盒里。”这时,老师运用对比的方式,问学生:“你们和雷锋叔叔小时候比一比,谁的生活幸福呢?”孩子们说:“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幸福的。”老师趁机教育孩子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做个好学生。
  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围绕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已学到的道德知识,展开想象,编个故事说给大家听听,使同学们在听了故事后,能激起更加深刻的情感。
  ※&n

  www.gaofen123.com bsp; 玩玩游戏
  儿童的天性爱玩、爱动,而且注意力集中不持久。在教学过程中,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知识。                                                                                                                   教师要经常设计一些相关的游戏,如送信、夺红旗、开火车、小猫钓鱼、摘苹果 、红花配绿叶等穿插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这种形式把抽象枯燥的道德认识,寓于趣味的活动之中,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唤起他们的注意力。这些游戏能照顾到点又能覆盖到面,信息反馈及时,学生兴趣盎然,其乐融融,并能让学生从游戏活动中再次强化道理,让他们在玩中进一步受到教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会特别高涨。
  2、辨析讨论,深化道德认识
  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对是非好坏的理解,往往是具体的、个别的,分析问题往往是片面的、肤浅的。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和扩大道德经验,加深对道德意义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情况、确定合理行为的能力,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一些行为辨析题,引导他们参与评价活动,从而明辨是非,深化道德认识。
  ※  认知冲突的自我抉择
  学生品德发展的每一个过程都伴随着道德判断过程。为此,我们积极引导学生通过道德实践活动来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进行道德认知冲突的自我抉择,加强道德推理判断的技能、技巧等形式训练,让学生讨论、分析、判断。通过辨析,引导学生加强理论修养,强化道德规范,学会全面看问题,学会自我选择,择善而从。
  为配合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的教学,我在我们班组织了一个“天天评自己”的活动,特发给学生一个“自我评价记录本”,每天都要求学生分析一下,自己当天的表现能够得几颗星。如果上课表现好,同学之间也能友好相处,也没有乱扔果皮纸屑等等,找不出什么不好的地方的话,可以在记录本上给自己画上五颗红星,如果有一些地方做得不太好的,那只能画上四颗或三颗星了,依次类推。这样做,小朋友们每天都在总结自己的行为表现,好的小朋友,会用自我总结的方式鼓励自己,坏的小朋友也会自我分析和反省。
  ※  两难情境的科学思辨
  对于具有两难性质的问题,开展积极有利的辩论,让道德的认识在原有的经验上逐步提高,由低到高发展,我们把这种让学生充当讲演者,围绕主题,阐明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激烈的思想火花碰撞中获得新知的活动称为辩论明理式。
  如讲《我爱学习》一课,问学生们为什么从小要爱学习呢?一名学生说“为了长大能挣很多的钱”,对于这种回答教师不要轻易作出评价表明态度,让学生辩论发表见解,结果一部分赞同,一部分表示反对,意见发生很大分歧。教师鼓励谈真实想法,经过激烈的辩论,最后在老师的指点下达成共识多挣钱没有什么不对,要看怎样挣钱,如何使用挣来的钱。通过自己努力掌握本领,付出辛苦劳动,用聪明才智挣多多的钱,为人民做贡献,这是一件好事。
  展开辩论赛,能使学生客观地分析两难问题,能在辩论中把诚实的定义越辩越明。它不仅调动了学生探知的热情,充分地挖掘了教材,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思辩中接受新知、明白道理、探索道德理想,并进行一种强有力的思想交流。
  ※&nbs

  www.gaofen123.com p; 品德概念的深刻理解
  课文中经常会遇到品德概念词语,字面上很容易理解,随之学生的理解也很肤浅,简单化。如何让学生通过学文后能较好、较快地领悟出其中的道理,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概念?在思品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进行诱导,努力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我们可以通过自身体验等方式将课文中典型人物的思想品德传递给学生,从而以文中人物之情启发学生之情,使学生进入“角色”,受到熏陶。第二册的书中有一个关于“兴趣与坚持”的教学内容,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比较难理解“坚持”的意思。老师就让学生也来坚持做一件事,可以每天晚上读半个小时的书,或每天帮家人做事等,过段时间告诉老师,你坚持了多久,得到了什么。好多小朋友都领悟到了,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后就会成习惯的,也有的学生明白了只要坚持任何事都能做好的道理。
  一年级的小朋友要深刻理解一些品德概念上的意思,是非常困难的,多想一些办法,多采取一些活动,他们的道德认识才会更深。
  3、设置情境,丰富道德情感
  情感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是加深道德认识推动道德行为的“催化剂”。然而人的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尤其是小学生更离不开情境。为此,教师要巧妙地利用教材中的道德情感因素去叩击学生情感的闸门,创设与教学相适应的情境,让学生入境动情,激发他们情感的共鸣。
  ※  直观情境
  直观情境就是实物的直观,在教学中演示各种实物、观察标本、实际操作、现场参观等,使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感知教材、理解教材。直观情境能使学生顿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的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插图,旨在通过这些直观的插图给学生以启示,达到导行的目的。为了充分发挥这些插图的作用,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我们老师要注重在这些插图上面做足文章,创设环境,进行教学。
  直观情境是一个活的载体,可以是人或物,可以是静态的的和动态的,但无论怎样,情境中必须蕴含十分丰富的行为思想方面的信息,可供体验探究,从而引导学生得出自身的价值判断。
  ※  表演情境
  学生道德情感的建立,往往与年龄的差异,理解能力的差异有关,这就使学生道德认识的形成具有一定难度。要突破这一难关,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堂模拟实践,给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让学生在接受道德教育过程中充分体现自我,自觉地进行心灵体验、情感积累、行为实践,并从情中感知、情中创造,强化道德概念,促进道德行为的养成,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如教《我们的教室,我们的家》时,想让学生明白怎样做才是真正珍惜集体荣誉的行为。可以让学生表演小品:“大扫除后,值日班长检查卫生,第一组的小明发现自己组的保洁区内有一张废纸,为了本小组夺得‘卫生保洁’的循环红旗,他一脚把纸踢到隔壁第二组的保洁区。”让学生演了后评,评了再演,“小明重新捡起纸,并向值日班长认错,为小组夺得了真正的荣誉。”这样在评、演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加上老师的点拨、激励,学生的道德认识不知不觉内化为学生的行动而外显出来。
  ※  生活情境
  生活,是学校品德教育的源泉。教师走进学生的生活,才有可能回归生活。所以,我们要关注、指导儿童的现实生活,从衣食住行、玩与学开始,帮助儿童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走、看、闻、听、思等一系列活动中,受到心灵的震撼。从而引领七八岁的儿童走向生动活泼的生活。这种方式比起传统的课堂讲授,效果好得多。
  如教学《当好小主人》,让同学们表演如何接待客人;再如《和小树一起长大》,两名头戴小树头饰的同学伸直的胳膊上挂满书包,身上绑着皮筋,小朋友们玩得起劲,而两个小树正在咬牙咧嘴,痛苦地闭上眼睛,左右摇摆。看完这个表演后,回答老师适时的提问,学生们争先恐后纷纷谈自己的感想,达到教学目的,促进学生道德内化,形成正确的自觉行为。
  4、操作实践,指导道德行为
  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是品德与生活课的最终目的。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受心理和生理发育水平的限制,往往会产生道德动机和行为效果不一致的现象。为此,我们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将所学道理付诸于实践,做到知行统一。
  ※ 动手制作活动
  品德与生活课中,为了解放学生的双手,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让学生亲自动手试一试、做一做。在上《老师,您好》时,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做贺卡,送给最喜欢的老师;《我喜欢我们班》教学完后,让大家给自己设计名片,分发给其他小朋友;《欢天喜地过大年》上好后,每个孩子都亲手做新年礼物送给自己的好朋友;上完《我们共庆六一节》后,让学生们把教室变成一个彩色的世界……让孩子们多做做小制作,不仅达到了动手、动脑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让小朋友们从中感受到一份辛苦和一份快乐。

  www.gaofen123.com   ※ 表演欣赏活动
  很多小朋友都很喜欢看电视,也很喜欢模仿电视里的人物。看来,表演欣赏活动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也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欣赏欲。在教学当中,要经常组织学生来进行表演活动。在上《当好小主人》时,可以让学生玩“过家家”的游戏,当“小大人”可是小朋友最感兴趣的,他们表演的兴趣会相当浓。底下的观众当然也有重要的任务,要选出“最佳小主人”,因此,他们看得也很用心。《有人生病时》这一课上,让学生们来表演医生和病人,让学生亲自体验。我想,无论作为表演者,观察者,都会卷入到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去,这就有利于进行探究性学习。同时,这样的活动,既能活跃课堂,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道德直觉能力。
  ※ 信息交流活动
  课堂上的认知信息不仅限于教师,学生也是信息的拥有者。学生们从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有的连教师也闻所未闻。品德与生活课教师要注重解放学生们的嘴,让他们在课堂上大胆地传输有价值的信息。教学一些课文时,可先切入主体性活动——先分小组进行交流,让同学们分别介绍自己收集到的知识,然后再推荐介绍给大家。这样,同学们不仅互相了解,而且学到了更多知识。
  ※ 自我展示活动
  每个孩子都渴望自己能得到大家的重视和赞赏。为了满足他们的这种心理需求,我们要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我展示的空间,将课堂作为平台,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特长,绝活,包括即兴书法、绘画、写诗、歌舞、弹唱、小品、表演等等,让学生在此类活动中,进一步内化自己良好的思想品质。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而教育对象的发展,归根到底要靠对象的自我作用,靠他在对象活动中形成内在的本质。教育要改变学生,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去活动,在活动中完成学习的对象与自我的双向建构,实现自我发展。正像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的:“儿童的认知发展是有规律的,活动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儿童只有在活动中才能触摸世界,感知万物,才能导致认知结构的发展”。是的,学生在活动中能孕育出最最真切的情感,并用这种情感来巩固和提高已有的道德认识。为此,我们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突破常规,提供广阔的活动天地
  从“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一教育宗旨出发,我们要努力促使品德与生活课跟学校科研活动、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结合,以取得时间上的互补和活动效果的提高。同时,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学生家庭、社区、校外教育基地等,作为品德与生活课的学习场所。有意识发掘本地区的这些教育资源,并充分利用它们,让家长、社区的干部、先进工作者等成为品德课的兼职老师,最终使品德课上得生动活泼、贴近生活,切合实际而富有成效。
  1、 围绕教育中心,确立系列主题
  《品德与生活》课的教材内容,每一课书都有相对的独立性,课与课之间没有严密的逻辑性。因此,教师可每月制定一个系列教育中心,将原有的授课顺序进行调整,形成系列。每一期都组织一些相应的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这些活动当中来。如果品德与生活老师同时兼任班主任的话,可以把对孩子们日常行为习惯的教育和品德与生活的内容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第二册教科书有四个主题“春天的歌”、“今天我当家”、“我在班级中”、“快乐的学习生活”,我们把这四个主题安排于每个月的班级主题教育活动中。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会让本主题的教育在学生心中扎根。
  2、 打破教学常规,扩大时间空间
  为了使每一堂品德课收到一定的成效,教师还可打破教学常规,把每周一节的班队课和品德课合起来上,这样就增加了教学时间,就可以多搞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去体验生活,去巩固道德认识。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来拓宽活动的空间。
  如教了《我帮你,你帮我》之后,教师马上趁热打铁,在征得班里贫困生小丁父母的同意之后,召开了“我来献爱心”的主题班会,在主题班会中实实在在地培养了学生团结同学、帮助同学的良好品行。
  《上超市》这一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虽然,大多数小朋友都上过超市,可是有过自己独立购物的人却为数不多。如果光看书本的插图,光听老师的讲解,那上和不上还是一个样。所以,我们可把学生们领去学校边上的超市,让他们亲自去体验生活。学生的积极性会比平时高许多,学习效果当然不言而喻。
  让学生时时学习,处处感受,学生的道德认识才会得到更深地巩固,学习效果才会更加显著。
  3、 结合校园内外,提高教育实效
  思想品德课活动化教学最具有“开放性”特征。在教学中,尤其在导行途径上,要一改以往学科“闭关自守”的状态,要为学生编造一个广阔的导行空间。教师可将品德与生活教学与其它各种教学、校园文化建

  www.gaofen123.com 设、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体化课堂体系,建立教育网络,凝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作为支撑点,提高教育实效,使思想品德活动化教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
  在教学《学做家务活》时,我们充分认识到家庭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主阵地这一点。于是,我们指导学生制定出学做家务活的计划,并建立家庭学校联系卡,请家长指导孩子做家务,督促孩子执行学做家务的计划。在班级举行的做家务比赛中,我们还请家长来做评委,检查学生做家务活的效果。这样,就大大促进了思想品德的观点到行为习惯的内化。
  一年来的实践与探索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们已经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门课。曾听到一位小朋友这样的评价:“我最喜欢上品德与生活课了,因为这门课不光能让我们获得知识,还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在快乐当中获取知识!多么好的评价!这不正是所有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奋斗的目标吗?学生的肯定是对我们教师最大的鼓励。我想我们每一位品德与生活的老师都有责任去“想方设法”,让学生真正爱上这门学科,让学生在快乐活动的同时,接受心灵的洗礼,让心灵在活动中放飞!
  经验来源于探索,成功来源于实践,活动化教学的天地还很宽广,我们所涉足的领地还非常狭小。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向更加深远的方向迈进,演绎出具有我们自己特点的活动化教学新天地。
 

相关分类

小学思想品德 更新

小学思想品德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