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人这样评价于永正老师,说“于老师是平民,或者说是平民哲学家,甚至是禅学家,散淡、平易、简洁、随和、诙谐。他似乎有一根金手指,能在简简单单的课文里,在平平凡凡的生活里,随手找到语文教学的真金,平易之处最奇崛。”阳春三月,于老师在宜昌为我们呈现了《第一次抱母亲》的精彩课堂。在于老师的课堂,我发现了一种近乎铺张与奢侈的东西——那就是“读”!
一、读进去,山就是山
于老师常说:“语文就是语文,不需要加许多定语。我追求的是一个‘实’字。”具体到一节课上,他最关心的是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所以,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这样人文色彩极浓的课文时,他也能沉下心来,从每一个生字开始,教学生扎扎实实读书。
师:生字认识了吗?我写一个你读一个。(师转身写)你先不要读,我写完你再读。
(教师板书:“越”)越可以和哪些字组成词语?
生:翻山越岭……
师:翻山越岭,(教师将词语在黑板上补充完整)一起读。
生:(齐读)翻山越岭。
师:把每个字读实,声音不
要发飘,不要轻浮,要实在。
生:(轻轻读)翻山越岭。
师:“越”在这里当什么讲?
生:越过。
师:等于没说。
生:穿过、走过。
师:在《新华字典》里这个字有七种解释,这里是“跨”的意思。
当学生知道了“越”在这儿作“跨”讲的时候,自然就知道了“翻山越岭”的意思是翻过一道道山,跨过一道道岭了。山就是山,在语文课堂上,任何表面的热热闹闹都替代不了还原事物本质的过程,惟有读可以在学生的头脑里唤起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形象。
二、读出来,山不是山
师:德国一个作家歌德说过:会读书的人有两只眼睛,一只看到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看到文字的背后。如果用两只眼睛读书,读“重担”你决不会只看到一百多斤重担。现在用两只眼睛看,你看到了什么?
(生默读课文第四段)
师:现在你对“重担”是怎样理解的?
生:赡养老人。
生:抚养子女。
生:生活的压力。
生:母亲是家庭的顶梁柱。
师:说得多好啊!这就是“重担”的含意。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看前面的“翻山越岭”,母亲仅仅是翻过一座座山,跨过一道道岭吗?你现在对这个词是怎么体会的?记住了,用两只眼睛读书。
[1] [2] 下一页
+《于永正 第一次抱母亲 教学赏析——风景这边“读”好》相关文章
- 于永正 第一次抱母亲 教学赏析——风景这边“读”好
- › 于永正 第一次抱母亲 教学赏析——风景这边“读”好
- › 于永正课堂实录——《小稻秧脱险记》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于永正 第一次抱母亲 教学赏析——风景这边“读”好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于永正 第一次抱母亲 教学赏析——风景这边“读”好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于永正 第一次抱母亲 教学赏析——风景这边“读”好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于永正 第一次抱母亲 教学赏析——风景这边“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