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1
开课引入时,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知,为理解面积的定义做铺垫。
在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时,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身边熟悉的物体的面,直观体会和发现物体的面有大有小,在获得多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揭示面积的部分定义。并在比较面大小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常用的比较方法。
在面积单位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我设计了比较厨房和卫生间面积大小的活动,让学生想办法比较黄纸和粉纸的面积大小,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无法准确比较出黄、粉纸面积的大小,使学生产生了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比较面积方法的强烈愿望,从而引导学生借助手中的学具摆一摆、量一量,亲身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然后,让学生自学了解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每个面积单位有多大?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如:估计橡皮其中一个面的面积、估计黑板的面积等,帮助学生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以及1平方米的表象,并会选择适当的面积单位描述面积的大小。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2
面积这个单元的教与学是在学习已经掌握了长方形的特征,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面积与面积单位”这一课是一个重要起始概念课,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又落实教学有效性的要求呢?
根据新课标、新理念,结合教材特点和本班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正确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概念。
3.培养学生[此文转于www.gaofen123.com www.gaofen123.com]比较、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围绕教学目标,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小丸子妈妈的生日快到了,她画了一幅美丽的画准备送给妈妈。如果要做一个画框把画镶起来,如果要配上玻璃,你估计要多大的玻璃呢?
2、导入: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同学们就一定能帮小丸子解决这个问题了。
二、认识面积的含义
(一) 物体的面积
1.提问:如果要把这份礼物包起来,你认为选哪张纸比较合适,为什么?
2.让学生摸一摸数学书的面,(教师示范)然后摸一摸整张课桌的面,比较哪个面大?哪个面小?
观察一下黑板的面和数学书的面,比较一下,哪个面比哪个面大?
3.说明: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封闭图形的面积
1.出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显示各图形的周长)提问:这是它们的什么?
(显示各图形的面积)提问:这又是它们的什么?
让学生比较三角形和圆形的面积,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
2.说明: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它们的面积。
三.认识面积单位
(一)体会面积单位统一的重要性。
1.动手比较下面两个图形的面积。
2.四人小组合作,从学具盒里选一种图形,摆在这个长方形和正方形上拼一拼,数一数,比较它们的大小。
说明:人们在摸索中慢慢发现,比较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二)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认识1平方厘米
2.认识1平方分米
3.认识1平方米
(三)知识应用。
1.创设情境:现在我们一起去帮小丸子解决问题。选哪一个面积单位测量画框上玻璃的大小比较合适?
3电脑演示在画框一铺上6个1平方分米大的正方形。
思考:该买多大的玻璃?
四、反馈练习
1.判断。
(1)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2)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厘米。
(3)课桌的面积约是18平方米。
(4)数学书的面积约是3平方厘米。
2.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小明的房间地面的面积约13( )。
(2)药片一面的面积约是1( )。
(3)汉堡包盒子一面的面积约是1( )。
( 4 )黑板的长是3( )。
3.测量下面物体的面积用什么作单位?
手帕 游泳池底面 《故事书》封面 课桌面 硬币的一面 电脑软盘
汽水瓶盖的面 邮票 教室地面
五、全课小结:
1.让学生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2.用手比一个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送给老师。
本课教学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数学活动有利于学生的数学理解。
数学课要有“数学味”,数学教学活动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在教学本课时我不仅让学生知道面积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经历探索研究面积与面积单位过程,通过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自行发现判断面积大小的三个方法:观察比较、重叠比较、数方格比较。能感悟到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本课成功地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而设计了三次不同目的的操作体验。①直接观察、动手比一比。②间接比较,动手拼摆,数一数。③触摸、测量感知。力求通过让学生“做”数学,逐步达成使学生既知道面积与面积单位,又要在大脑中建立起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及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
二、创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在本课教学中,发挥数学的形象形、趣味性、艺术性、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渲染气氛诱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上课一开始,我就创设情境:小丸子妈妈的生日快到了,她画了一幅美丽的画准备送给妈妈。如果要做一个画框把画镶起来,至少需要多长的木条呢?如果要配上玻璃,你估计要多大的玻璃呢?
这种巧妙的设疑,一石激起千层浪,为更好地理解面积的概念,就设计用一个“摸面比较”活动,抓住孩子们的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面有大小之分,这种用身边的事物来教学围成平面图的面积,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熟悉的感兴趣的数学活动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让他们知道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
三、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在教学中我着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给学生提供操作的空间,为学生准备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纸板,让学生动手量现场的图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组织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自主的机会,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也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对待学生解答作出判断,留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如在用学具中的3种小图形去测量比较坏长方形和圆形的面积,有的学生采取用圆片拼摆测量它们的面积时,他们知道用圆片测量不合适,但他们还是想体验一下不同的验证方法。
反思本课的教学还是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
一、反思自己的预设与课堂生成的距离。
在本课的设计中,我安排了在第一环节中
比较数学书和课桌面的大小,在得到面积概念后,用“面积”这个术语比较生活中其它物品的面积。如黑板的面积比桌子的面积大……。由于这节课容量较大,因此当时我根据课堂完成情况没有尽可能的让学生说,发挥学生的联想。很多环节也因为这个原因,没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发挥。
二、反思学生及课堂的临时调控
把注意力集中于部分学生,忽视了与另一部分学生的交流。以致这些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未能跟随老师建立面积的表象,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概念。接下来的练习难以解决。例如:选哪一个面积单位测量画框上玻璃的大小比较合适?部分学生说到平方米、平方厘米,自己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因为概念建立不成功,所以未能运用于实际。这一环节也许影响了时间的把控。
遇到这种情况,我当时也只是另寻学生去回答,没有即时引用学具中的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去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教育机智不足。
三、反思教学中对待学生的态度。
课堂上自己性子有些急躁,怕时间不够,有时提问,有个学生回答不正确,其他学生又急于回答,我也就马上请别人回答了,对于这位学生,当时没有引导他自己思考寻找到答案,就算听到听人的发言,也未必能马上接受。
回想起由一年级到四年级,同样是通过精心准备的教案,老师的教学设计很有新意,目标明确。在低年级的课堂上学生的小手如林,但是中年级的课堂上学生的手依然屈指可数,使课堂变得沉闷。这是为什么?难道是中年级的学生真的不如低年级的学生?答案是否定的。中年级的学生开始爱面子,怕同学笑话,怕老师批评,所以在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时候,一般不会轻易“出”手。一堂活跃的数学课,教师起着主导的作用。一个知识点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是我们教师备课是都能准备到的。而对于学生在课堂中反应我们老师的备不全的。对学生的反应我们老师又会有怎样的反应呢?这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几乎是随伴着教师的评价成长的。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数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改善课堂气氛呢?这是我将继续思考的问题。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3
一、联系生活实践,激发探索兴趣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学会新知。本节在新课导入时,先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一些物体,在抽象出这些物体的某个侧面的形状,然后再让学生比较这些面的大小从而求出面积定义。采用这样的教学,不仅拉进了学生与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且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亲切感,激发了他们积极主动的探求欲望。
二、强化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本节课我注重了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在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时,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通过摆一摆、量一量、比一比等实践活动理解认识这些面积单位。不仅学生感受到数学活动的探究性,而且体验到问题解决的多样性。
[3]
www.gaofen123.com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1
开课引入时,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知,为理解面积的定义做铺垫。
在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时,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身边熟悉的物体的面,直观体会和发现物体的面有大有小,在获得多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揭示面积的部分定义。并在比较面大小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常用的比较方法。
在面积单位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我设计了比较厨房和卫生间面积大小的活动,让学生想办法比较黄纸和粉纸的面积大小,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无法准确比较出黄、粉纸面积的大小,使学生产生了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比较面积方法的强烈愿望,从而引导学生借助手中的学具摆一摆、量一量,亲身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然后,让学生自学了解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每个面积单位有多大?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如:估计橡皮其中一个面的面积、估计黑板的面积等,帮助学生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以及1平方米的表象,并会选择适当的面积单位描述面积的大小。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2
面积这个单元的教与学是在学习已经掌握了长方形的特征,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面积与面积单位”这一课是一个重要起始概念课,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又落实教学有效性的要求呢?
根据新课标、新理念,结合教材特点和本班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正确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概念。
3.培养学生[此文转于www.gaofen123.com www.gaofen123.com]比较、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围绕教学目标,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小丸子妈妈的生日快到了,她画了一幅美丽的画准备送给妈妈。如果要做一个画框把画镶起来,如果要配上玻璃,你估计要多大的玻璃呢?
2、导入: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同学们就一定能帮小丸子解决这个问题了。
二、认识面积的含义
(一) 物体的面积
1.提问:如果要把这份礼物包起来,你认为选哪张纸比较合适,为什么?
2.让学生摸一摸数学书的面,(教师示范)然后摸一摸整张课桌的面,比较哪个面大?哪个面小?
观察一下黑板的面和数学书的面,比较一下,哪个面比哪个面大?
3.说明: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封闭图形的面积
1.出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显示各图形的周长)提问:这是它们的什么?
(显示各图形的面积)提问:这又是它们的什么?
让学生比较三角形和圆形的面积,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
2.说明: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它们的面积。
三.认识面积单位
(一)体会面积单位统一的重要性。
1.动手比较下面两个图形的面积。
2.四人小组合作,从学具盒里选一种图形,摆在这个长方形和正方形上拼一拼,数一数,比较它们的大小。
说明:人们在摸索中慢慢发现,比较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