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教学反思数学教学反思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集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当前:首页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集

日期:10-31 19:54:21 |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 浏览次数: 970 次 | 收藏

标签:小学数学教学反思,http://www.gaofen123.com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集,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通过情景的创设,解决了数学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中,我努力给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合作的学习气氛,鼓励学生参与交往,引导学生一起去探索、去体验,学生在课堂交往中将学习活动看作是自己主动参与、自我发展的活动,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促进。教学中,我还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只有倾听,才有交流,因此我指导学生带着尊重和欣赏去倾听别人的发言,要学会合理的评价别人的观点和想法,要学会接受别人的优点,并要从中受到启发,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让交流的过程成为大家共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此文转于www.gaofen123.com ]数学交流的能力,我还做到关注学困生,让学困生上台“多唱戏”。在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后,我请了一位知识接受比较慢的学生,鼓励她完整的表述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方法,做到把阳光洒到每一个角落。相信这个学生通过训练,发言的欲望会不断增强,交流的能力也会提高。 
总之,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必须因势利导,讲求策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利用知识的迁移原理,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竖式计算教学反思
除法竖式的形式和结构与加、减、乘法有很大的差别,理解并掌握除。竖式中的分段计算是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提供现实的学习材料,引发操作活动,带动有条理的思考,理解除法竖式的结构与算法。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能够平均分实物这个已有经验,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和除法竖式计算之间建立一种对应联系从而解决这个教学难点。
用“46÷2”解决竖式的结构与计算步骤的问题。在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学生最难跨越的鸿沟是:被除数的十位除以一位数后,把个位上的数写下来继续除以一位数,学生接受第二步竖式结构有困难,一时难以适应。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把46枝铅笔平均分给2个女孩”,让学生用小棒分一分,让每个学生都经历每人先分得2捆再分得3枝,每人得到23枝的操作过程,理解“4个十平均分成2分,每人分1个十,正好分完,6个一平均分成2分,正好分完,所以每个女孩分得2个十和3个一。”然后在结合分得过程书写竖式,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每一步的算理,然后再结合竖式说一说计算的过程,从而理解竖式的结构和计算的步骤。我们要把这些感性认识作为有意义地接受除法竖式的必要基础,在竖式上用两种色块显示分两步除的过程,引导学生把操作经验上升成计算方法。这样做很重要,否则学生在竖式计算时只能是机械操作,导致丢三落四的现象,教师就必须长期辅导,方能解决问题。至于竖式上每一位商的含义及其书写位置也很重要,要联系分铅笔的操作让学生思考,理解每一位商的意义,从而正确书写商的位置。
我们在第一个例题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建立清晰地认识,那么在解决“把52个羽毛球平均分给2个班”的问题是,学生就会表现出高涨的激情,他们乐意操作,在操作中他们很自然地就会明白“先分给每班2筒,再把余下的1筒羽毛球和另外2个合起来继续平均分”的道理。在激活了“把剩下的12个羽毛球继续平均分”这个直接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竖式计算,进一步理解竖式里被除数十位上余的是1个“十”,可以和个位上的2合成12继续除,竖式计算过程就会顺利进行,而且错误率很低的。再到第三个例题“被除数个位上的数除以除数,不够商1就商0”的教学时,就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究,发现问题后集体研究解决。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教学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基础上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口算除法不仅在实际中应用广泛,而且它也是为学习笔算除法做铺垫的。因此,本节课按照“理解——概括——提高”的思路组织教学,复习铺垫选择的数据和算式紧扣本节课例题,复习了本节课要用到的主要知识和方法,为学生学习新课内容,铺平了道路。
   讲授新课时,注意让学生动手,以动手摆小棒和问答思考做思维主线,引导学生先讲,教师补讲,并做好必要的推理归纳,讲清算理算法,对例题处理的重点教学例1(1),学生独立完成例1(2),合作完成例1(3),在练习设计上采取分层练习和综合练习相结合,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特点。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信息窗2学习的内容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除法,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一块最常规、最基础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口算除法,学会了除法竖式的写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对以后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学习起到基础性作用。本课时主要教学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基本的运算思路和竖式写法,第一个红点是被除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

[1] [2] 下一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集》这一教学反思,来自www.gaofen123.com!http://www.gaofen123.com

<

被整除,主要解决除的顺序和竖式写法的问题,第二个红点是除到被除数十位上有余数,主要解决除法基本的运算思路问题。
在本课教学我着重在笔算除法的运算思路上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小棒、语言表述、课件演示等充分的感官体验的基础上建立表象,并逐步抽象成笔算除法的模型,从而达到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掌握基本的运算思路和竖式写法的目的。但在学生练习中却发现,仍有个别学生出现“一层楼”的现象,口算出结果直接写在商的位置上,在运算思路上与笔算完全脱离,说明学生对算理还是不明,于是课堂上我再次让学生分小棒,进行竖式地探究,经过这一次反复,学生学会了笔算除法的方法。通过此现象也说明在教学中教师不可忽略学具的运用,只有学生建立起直观表象,才有助于新知的建构。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教学反思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是在教学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口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中多是让学生运用口算来解决估算问题,新课教学难度不大,但是在作业中却出现了一些麻烦。学生不能很准确地找到近似数,如270÷4,让我们的理解,应该将被除数估计能280然后再除,但是在实际作业中,有些学生将被除数估计成240,这样估计的结果离实际答案就较远。在口算训练中发现此类现象最为普遍。我想在练习中我还可以设计让学生寻找被除数的近似数。另外,课堂练习中的习题也对学生造成了不少的阻碍:“海龟的寿命为168年,大约是比目鱼的2倍,比目鱼的寿命大约是多少岁?”看题目,学生很容易理解为是估算,但再从题意上去理解,又可以理解为精算,将海龟寿命大约看成是比目鱼的2倍。168÷2对学生来说不难,真是伤脑筋,此类题目在教材中也有出现。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主要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的最高位数比除数小,商是两位数的除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相对来说,数目比较大,学生容易算错,于是从这里开始强化除法的验算方法――用乘法验算除法。
结合“送温暖”的情境,教学内容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
(1)       提问题,列算式:576÷6
(2)       引导估算。借助让学生先估一估,每所希望小学大约能分到多少本?让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如:把576看成是600,600÷6=100,每所学校分到不足100本;或6×90=540,每所学校分到的书多于90本……让学生感知到除法算式的商应当是一个两位数,且大于90小于100的数。
(3)       求准确商。教学中先让学生独立试做,然后在交流中着重解决:被除数百位上的“5”比除数“6”小,怎么办?商“9”写在什么位上?
(4)       验算除法。结合情境使学生在验算中加深理解竖式计算和书写的合理性以及验算的必要性,培养学生[此文转于www.gaofen123.com ]养成验算的习惯。
(5)       最后,回答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及时、必要的回顾与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理解和运用。
借助在试一试这一环节中,进行了及时的巩固和延伸,教学有余数除法。这里注意提醒学生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通过学生讨论,得出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借助具体生活情境,采用先估后算再验证的方法,知识层层推进,能够做到重点突出,学生学得轻松愉悦。感到不足的是如能在估算和计算后,及时进行引导学生猜想和发现规律,即: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商是三位数,否则商是两位数。然后借助练一练的第2题进行验证,这样即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利于今后的笔算除法运算,又增强学生的探索和发现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效果会更好。

上一页  [1] [2]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集》这一教学反思,来自www.gaofen123.com!http://www.gaofen123.com

<
TAG:

相关分类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更新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热门排行